學達書庫 > 二戰風雲人物 > 專制魔王-墨索里尼 | 上頁 下頁 |
二八 |
|
同時,近來意大利各地爆發的反戰示威使他窮於應付。1940年1月3日,新年剛過,意大利領袖就給希特勒寫了一封長信,傾吐了壓在他心頭的話。這是墨索里尼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對「元首」這樣坦白直率地提出了尖銳逆耳的忠告。他「深信」德國即使有意大利的幫助也永遠不能「使英、法屈膝,甚至不能將它們拆夥。如果認為有這種可能,那就是自欺欺人。為了雙方的爭奪,美國絕不會聽任民主國家完全失敗」。因此,既然希特勒的東部邊疆現在已經鞏固下來了,是否還有必要為了戰敗英、法「而去孤注一擲地冒險,連本國的政權也不顧,並且把德國幾代人的精華都犧牲掉」? 墨索里尼建議,如果德國允許「一個純粹由波蘭人構成的、安分守己的和解除武裝的波蘭存在」,就能得到和平。他又說,「除非你已經下了無可更改的決心,非把戰爭進行到底不可,否則,我認為波蘭國家的建立……將是解決戰爭的一個因素,並且是奠定和平的一個充分條件」。 納粹元首沒有答覆意大利領袖1月3日的信,這使墨索里尼愈來愈感到煩惱。在整整一個月之中,意大利大使不斷詢問裡賓特洛甫,什麼時候可以得到答覆,並且暗示意大利和英、法的關係正在改進,而且貿易也在增加。這種貿易內容之一就是德國人所十分惱火的出售戰爭物資。馮·馬肯森大使向他的外交部的朋友威茲薩克一再敘說自己的「嚴重焦慮」,而後者也害怕墨索里尼的那封沒有得到答覆的信如果再置之不理,這個意大利領袖就要採取「自由行動」了。」 其實,希特勒是在尋找機會。3月1日,英國宣佈切斷德國由海道通過鹿特丹運往意大利的煤炭運輸,這對意大利的經濟是個沉重的打擊。那個奸詐多謀的「元首」認為機會到了,他要趁熱打鐵,在3月8日寫了一封長信給墨索里尼。在信中,希特勒詳細闡明了德國的對外關係和他的戰略意圖。他說:「如果我把德國部隊從波蘭總督轄區撤走,這並不能使它得到綏靖,而只會帶來可怕的混亂。教會將:能執行它讚美上帝的職能!而神甫的腦袋也要被砍掉。」因此,他決心不變,仍然要向西方發動進攻。而他也。識到未來的戰爭不會輕易得勝,這將是德國歷史上「一場最殘酷的戰爭」。接著「元首」就向「領袖」示意,勸他參加戰爭。希特勒語氣親切地寫道: 「領袖,我認為,這次戰爭的結果無疑也將決定意大利的命運……你總有一天會面對今天與德國作戰的這些敵人的……我也看到了我們兩國的、兩國人民的、我們革命的和我們制度的命運,都已不可分割地聯結在一起了…… 「最後,讓我向你保證,不管怎樣我總相信,命運遲早會使我們終於並肩作戰。這就是說,不管局勢中的個別情況現在會怎樣發展,你將同樣地無法逃避這場武裝衝突。我還相信,屆時你將比以往更加貼近我們一邊,正如同我將更加貼近你們一邊一樣。」 希特勒發出這封信的同時,又派他的外長裡賓特洛甫前去羅馬向這個獨裁者恭維了一番。他說,「元首對於最近英國對德國從海路給意大利運煤採取封鎖措施,感到異常憤慨」。他問意大利需要多少煤。墨索里尼回答說,每月50萬噸到70萬噸。裡賓特洛甫爽快地說,德國現在準備每月供應100萬噸,而且提供運煤用的大部分車皮。接著,兩人又於3月11日、12日兩天舉行了兩次長時間的會談。這個妄自尊大的納粹外長,胡吹了幾個小時。他強調兩個法西斯國家的共同命運,強調希特勒馬上就要進攻西線,在夏夭打敗法國軍隊,在秋天以前把英國人趕出大陸。墨索里尼只是靜靜地聽著。當納粹外長說,「每一個德國士兵都相信肯定會在今年勝利」時,墨索里尼就插嘴說:「這句話很有意思。」這天晚上,齊亞諾在日記裡寫道:「會見以後,在沒有別人在場的時候,墨索里尼告訴我,他不相信德國的攻勢,也不相信德國會完全成功。」 面對著希特勒要他參戰的壓力,墨索里尼忐忑不安。這的確是一個非同小可的問題,他想,從眼下看,希特勒在節節勝利,如果遲遲不參戰,萬一希特勒「大功告成」,不僅他要獨吞勝利果實,而且也因為「軟弱、膽怯」,使自己臉上無光;參戰吧,又怕將來不可收拾,冒「滅頂之災」之險。「難啊,難啊……」他暗自哀歎道,這個問題太大了,他實在下不了決心。經過反復考慮,第二天,他給了對方一個模棱兩可的答覆。他對裡賓特洛甫說,問題不在於意大利是否與德國一起作戰,而在於什麼時候一起作戰。時間的配合是「需要十分慎重考慮的。因為他在一切準備工作就緒以前,不應該參戰,以免加重他的夥伴的負擔」。這一回,他不得不非常明確地說明,意大利的經濟情況不能長期作戰。他不能像英、法兩國那樣,可以每天花費10億里拉。 墨索里尼的這番話,使納粹外長甚為不快。他想逼這個獨裁者確定意大利參戰的日期,但後者卻不肯把話說死。他說:「當意大利決定和英、法兩個國家決裂的時候,參戰的日期就會到來。」裡賓特洛甫雖然沒有能夠使墨索里尼同意規定一個日期,但他已經誘使他同意參戰了。可是德國外長一走,這個心煩意亂的獨裁者又猶豫起來。他生伯答應對盟國作戰這一步走得太遠了。他現在想勸阻希特勒發動大陸攻勢,並且希望在勃倫納與這個德國元首會談時,能夠實現這個願望。 1940年3月18日清晨,這兩個獨裁者各自的專車徐徐駛入坐落在高聳入雲、白雪皚皚的阿爾卑斯山下的勃倫納隘口車站,這時空中正飄著雪花。作為對墨索里尼的一個讓步,會談是在這個意大利領袖的私人車廂裡舉行的。但是,發言的幾乎只是希特勒一個人。齊亞諾在當天的日記裡記述了這次會談的情況:「會談簡直像獨白……全部時間只有希特勒在講話……墨索里尼很感興趣地懷著敬意傾聽著。他說得很少,確切表明了他與德國採取一致行動的意圖。他給自己保留的,只是適當時刻的選擇而已。」 經過「元首」天花亂墜的動員和開導,墨索里尼終於認識到:「保持中立一直到戰爭終了是不可能的;與英法合作是不可想像的;如果意大利不願受到擯棄並且變成一個二等國家,參戰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他要求推遲參戰的日期,意大利必須要有很好的準備,意大利的經濟實力不允許它進行一場長期的戰爭。他問「元首」,如果進攻推遲對德國有什麼危險;他竭力表白,意大利願做更多的事情;不願只限於搖旗呐喊,但不是現在就能做。 就墨索里尼提出的問題,希特勒做了進一步的說明,但不願推遲他在西線的進攻。他建議意大利提供一支強有力的部隊,協同德國的部隊沿著瑞士的邊境向羅訥河流域挺進,以便從背後繞過法、意邊界上的阿爾卑斯山前線。當然,在這之前,德國的主力部隊應該已經在北線把英國人和法國人打退。希特勒顯然試圖使意大利幹起來容易些。「敵人在法國北部被擊潰時,」希特勒繼續說,「意大利參戰的時刻就來到了,不過參戰不是在阿爾卑斯山前線最困難的地方,而是在別處……戰爭將來在法國決定勝負。只要把法國收拾掉,意大利就將稱霸地中海,英國就不得不求和了……」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