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風雲人物 > 專制魔王-墨索里尼 | 上頁 下頁
二三


  就這樣在墨索里尼的縱容和支持下,「元首」就兵不血刃地佔領了這個國家。維也納地位的重要是眾人皆知的,它是組成舊日奧匈帝國的交通樞紐,也是西南歐各國的交通中心。多瑙河的一大段現已落入德國手中。納粹德國控制了維也納之後,就可以在公路、航運、鐵路各方面對整個西南歐的交通進行軍事上、經濟上的控制。這對於歐洲的結構會發生什麼影響呢?對於所謂國際均勢,對於所謂小協約國又會有什麼影響呢?這當然是不言而喻的了。

  在希特勒吞併奧地利後,大不列顛有些著慌了。英國政府根據綏靖專家張伯倫的決定,在地中海方面謀求同墨索里尼取得和解。他一廂情願地認為,這樣做會加強英國的地位,並且使英、法兩國可以集中力量來應付中歐的事情。由於「強硬派」艾登下臺,墨索里尼已得到一定的滿足,他覺得自己討價還價的地位比以前更為有利了,所以他不拒絕英國這種登門認錯的表示。1938年4月16日,英意兩國簽訂了一個協定。這個協定,實質上是英國讓意大利在阿比西尼亞和西班牙自由行動,以此來回報意大利對中歐表示難以估計的善意。文登掌管的外交部對這一項交易表示懷疑。張伯倫在給他的傳記作者的一封信中,曾對此生氣地寫道:「你看看外交部給我的草案,這真是使北極熊也得凍死的。」

  當時在野的丘吉爾對此也表示很大的懷疑,他在1938年4月18日致艾登的信中寫道:「意大利協定當然是墨索里尼的徹底勝利。他在地中海設防來對付我們,他征服阿比西尼亞,他在西班牙橫行霸道,現在卻獲得我們的真誠接受。條約中規定我們非經『事前磋商』不得在塞浦路斯設防,這一點是極其有害的。至於其餘部分,在我看來,也只不過是拼湊幾句補白罷了。」

  4月28日,在艾登致丘吉爾的覆信中說:「關於意大利協定,我同意你信中的意見。墨索里尼所給予我們的,只不過是以前曾經答應過而又被他自己破壞了的東西。除此之外,只有把軍隊從利比亞撤出這一點是新的,他派到該地的軍隊,其原來的目的,也許純屬擾亂性質。現在顯然正像我以前所預料的一樣,墨索里尼在羅馬會談開始以後,仍在西班牙繼續進行干預。如果這種干預是使佛朗哥取得勝利所必需的話,那麼,要是有人竟然相信墨索里尼肯停止干預,他真是個樂觀主義者。」

  當時,希特勒正警覺地注視著局勢的發展。對他來說,使意大利在歐洲危機中最後同他站在一起,也是很重要的。4月底,他和參謀長們舉行會議時,就考慮要加緊進行了。墨索里尼希望他可以在阿比西尼亞自由行動。在這一冒險行動中,他雖然已獲得英國政府的默許和希特勒的贊成,但最終還需要德國政府明確的肯定。如果是這樣的話,他就必須接受德國對捷克斯洛伐克所要採取的行動作為交換條件。在得到希特勒的進一步確認後,墨索里尼就在犧牲捷克斯洛伐克的這出慕尼黑醜劇中大顯身手了。

  8月27日,這時已任外交部長的裡賓特洛甫報告說:意大利駐柏林的大使曾去拜會他,大使說他「又接到墨索里尼的書面訓令,請德國及時告訴他可能對捷克斯洛伐克採取行動的日期」。墨索里尼要求得到通知,使他「可以在適當的時候在法國邊境採取必要的措施」。

  9月21日,墨索里尼又在特雷維佐發表了一篇相當重要的演說。他說:「如果捷克斯洛伐克覺得它今日所處的地位可以稱為一種『微妙的形勢』,它曾是——我們也許已經可以用『曾是』這兩個字了,其理由我馬上就告訴你們——不僅包括『捷克斯洛伐克』,而且包括『捷克、日耳曼、波蘭、馬紮爾、露西尼亞、羅馬尼亞、斯洛伐克』,現在這個問題既然已經發生,那我要鄭重聲明,它有必要用一個通盤的辦法來加以解決。」

  面對著希特勒的武力威脅和墨索里尼的言詞恫嚇,張伯倫又要向英國人民發表廣播演說了。在9月27日晚上,他說:

  「現在我們為了一個遙遠的國家中我們完全不瞭解的民族之間所發生的爭吵,在這裡挖掘戰壕,試帶防毒面具,這真是多麼可怕,多麼不合理,多麼不可思議……如果我認為還有所裨益的話,我將毫不猶疑地進行第三次德國的訪問……我這個人,從心底裡就是一個愛好和平的人。國與國之間的武力衝突,對我來說,好比一場噩夢:但是,如果我確信有一個國家決心要用武力恐怖來統治整個世界的話,那我就認為非進行反抗不可。因為在這種統治下,信奉自由的人是不值得活下去的;但戰爭總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在我們投入戰鬥以前,我們必須明白,這是一個生死攸關的大問題。」

  在張伯倫發表了這篇不三不四的演說之後,收到了希特勒的答覆。9月28日下午3時,「元首」根據墨索里尼的建議,通知張伯倫和達拉第,建議在第二天加上墨索里尼,一起到慕尼黑就捷克斯洛伐克問題舉行會議。這時張伯倫正在向下院演說,報告最近事件的一般情況。在他的演說快要結束時,坐在樓上貴族席的哈利法克斯勳爵,把希特勒邀請他去慕尼墨的電報傳下來交給了首相。張伯倫那時正在敘述他給墨索里尼去信以及他採取的這一步驟所得的結果:

  「墨索里尼先生在回信中告訴我,他已發出通知……說意大利雖然準備完全履行支持德國的保證,但他考慮到英國政府向他提出的要求的重要性,因而他希望希特勒先生設法把它通知威爾遜爵士,本來要在今天下午2時採取的行動至少延遲24小時。我看這就可以使墨索里尼先生對當前形勢重新考慮,設法找出一個和平解決的辦法。希特勒先生在其回答中說,他同意把軍隊動員令推遲24小時……這還沒有完。我還有些事情報告下院。我現在接到希特勒先生的邀請信,他請我明晨到慕尼黑同他會晤。他也邀請了墨索里尼先生和達位第先生。墨索里尼已接受他的邀請。我可以斷定,達拉第也會接受的。我的回信就不必說了……我深信下院會同意我現在就立即動身,看看我在這最後的努力中能做到些什麼。」

  就這樣,張伯倫第三次飛到了德國。

  慕尼黑四巨頭會議是9月29日12點45分在柯尼斯廣場的所謂元首府裡開始的。其實,這次會談不過是高潮的尾聲,只是辦一個正式手續,把希特勒的要求不折不扣地按時交給他而已。據在場負責德、法、英三種文字翻譯工作的施密特博士的觀察,會談一開始就有一種「普遍親善的氣氛」,儘管希特勒致開幕詞時虛聲恫嚇,「他無論如何都要在10月1日進軍」,但是英國首相和法國總理還要拼命迎合他。

  會議輪到墨索里尼發言時接觸到了實質問題。他說,「為了提供一個實際解決問題的辦法」,他帶來了一個明確的書面建議。這個建議的來源是很有趣的,事實上張伯倫和達拉第都被蒙在鼓裡,只是在1948年6月4日紐倫堡軍事法庭進一步審訊時才真相大白。

  墨索里尼當作自己的折中方案拿出來騙人的東西,原來是前一天在柏林德國外交部由戈林、牛賴特和威茲薩克背著外交部長裡賓特洛甫草擬出來的,因為他們三人不相信他的判斷。戈林把三拿去給希特勒看,納粹元首說可以。於是,馬上就由施密特趕譯成法文,送給意大利大使阿托利科,阿托利科把全文用電話傳到羅馬,就在墨索里尼要上火車赴慕尼黑之前@幗0收到。這樣,所謂「意大利建議」不但成為這次非正式會議上的唯一議程,而且成為慕尼黑協定的基本條款,而實際上,這只不過是在柏林製造出來的德國建議。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