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將帥系列 > 麥克阿瑟 | 上頁 下頁
一三


  在這次小題大作、虛張聲勢、近乎殘暴的血洗老兵事件結束後,麥克阿瑟的剛愎自用又使他失去了常人的理智。艾森豪威爾曾勸他避開新聞記者,而讓政界人物去發表談話。但他不聽艾森豪威爾的勸告,競自告奮勇隨陸軍部長一起去會晤新聞界人士。在午夜過後的記者招待會上,他誇誇其談,危言聳聽,卻避而不談自己違抗命令的事:"要不是總統不到24小時就動手的話,局面勢必非常嚴重,可能真的會發生一場戰爭。要是拖延一個星期,我看我國的政治制度就會受到嚴重的威脅了。"赫爾利補充說:"這是一個大勝利。道格立了大功,挽回了危局。"

  然而,對曾經為祖國而戰的人下毒手,畢竟不是一件光彩的事,理所當然受到人們的譴責,招致全國各地一片聲討。一些州的參議員,特別是紐約州州長富蘭克林·羅斯福,把麥克阿瑟視為"國內兩個最危險的人物"之一(另一個是路易斯安那州的民主黨人休伊·朗格),一個可煽動人們向右轉並奪取政權的法西斯分子,他所製造的事件乃是一場人間災難。但麥克阿瑟拒絕承認他有錯,直到臨終前他還深信,那些請願者盡是些"叛亂分子",而不是退伍軍人;"退役金大進軍"是赤色分子的陰謀。正因為他粉碎了這一陰謀,克里姆林宮才詛咒他是個"該死"的人。他的這種頑固不化的觀念用艾森豪威爾的話說,就是"一個高級指揮官必須不惜一切代價維護其在公眾中的形象,決不可承認自己的錯誤"。

  "退役金大進軍"事件後,麥克阿瑟對艾森豪威爾的工作能力愈加欣賞,於1933年2月調他作自己的副官。當麥克阿瑟需要幫忙的時候,只要喊一聲:"艾森豪威爾少校!"後者就會從隔壁飛跑過來。艾森豪威爾經常為這位參謀長起草演講稿、信件和報告,其行文風格以及反映上司的觀點和意見的能力,深得上司的賞識,成為麥克阿瑟推行其陸軍建設計劃、與國會周旋的得力幫手。在考績報告中,麥克阿瑟對艾森豪威爾讚揚道:"在這一代軍官中,沒有一個能勝過他,……在精力、判斷力和執行任務等方面尤為突出。""他是軍隊中最好的軍官。當下一場戰爭來到時,他應當立即登上領導崗位。"

  除了在工作上配合默契外,兩個人在情趣上也很相投。他們都是西點軍校畢業生(艾克是1915屆,比麥克晚12屆),又都是體育愛好者,因此他們對西點軍校橄欖球隊的戰績異常關切,每到賽季,兩個人便開始熱烈討論陸海軍比賽的前景和結果。艾克對這位上司的才能十分欽佩,並通過觀察他的一舉一動來學習他。艾克的傳記作者斯蒂芬寫道:"不管自覺不自覺,艾森豪威爾在戰時和擔任總統時,在對一些重大問題的辯論中總是效法麥克阿瑟。"

  1933年3月,富蘭克林·羅斯福就任美國第32屆總統,開始在全國推進新政。儘管羅斯福和麥克阿瑟在政見和觀念上有很大不同,但在個人能力上卻彼此欣賞、相互尊重。正如麥克阿瑟本人所表白的:"無論我們之間有多大距離,我對他的私人友誼絕不會受影響。"約翰·根室①指出:"羅斯福總統和麥克阿瑟將軍有許多相似之處。兩人都有強烈的愛國心,是真正的貴族派;兩人都受野心勃勃而長壽的母親的支配,而且外表都很神氣。他們的最大不同之處是他們的政治觀點,羅斯福憧憬於自由主義並朝著這一方向前進,而麥克阿瑟則比較保守,但沒有反動色彩。"儘管兩人表面上很要好,但在工作上和骨子裡卻保持著一種對抗關係。

  ①美國記者、作家。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曾作為戰地記者和新聞評論員報道戰況。著述甚豐,主要介紹世界各地的社會政治情況,其中有《歐洲內幕》《亞洲內幕》、《回顧羅斯福》等。——作者

  相比之下,其他一些主張新政的人卻不像羅斯福那樣能容忍麥克阿瑟,他們甚至把他看作軍火商的走狗。內政部長哈羅德·伊克斯寫道:"麥克阿瑟是這樣一種人,他認為當他登上天堂時,上帝也會步下那神聖的白色寶座,恭恭敬敬地把他請上去。"他異常自負、高傲自大這一點為大多數人所承認,就連對他深為崇敬的艾森豪威爾也回憶說,只要麥克阿瑟感到有人對他不夠尊敬,他就"大發脾氣,破口大駡人家好耍權術,不懂禮貌,亂出主意,出爾反爾,狂妄自大,違反憲法,神經遲鈍,麻木不仁,如今世道真是見鬼,等等"。除了他之外,"決不能見到天上還有另一個太陽"。當時的麥克阿瑟談到他自己,已經用第三人稱了。他從不會坐著說話,說著說著便站了起來,在地上走來走去,一邊講,一邊揮舞著他那長長的煙嘴。他還在辦公桌後面豎起一面15英尺高的紅木框鏡子,以使自己的形象顯得格外高大。

  然而,欣賞他的人也好,不欣賞他的人也好,都很少懷疑他的領導才能。當他在某個問題上採取了某種立場以後,他便固執地堅持這種立場,特別是在涉及陸軍時。他掌握問題的全部細節,總是用合乎邏輯的擺事實的方法來堅持自己的論點。他在講述問題時,常常可以滔滔不絕地說上一兩個小時,並且不論什麼話題都能說得有聲有色,中肯扼要,從不為選擇詞句或組織思路而停頓片刻。

  當時的美國陸軍不但在數量上少得可憐,在質量上也差得驚人。軍費連年下降,1933年為3.04億美元,1934年為2.77億美元。有的報刊說,美軍是世界上"裝備最差的"軍隊,對此誰也不否認。麥克阿瑟手頭所能掌握的陸軍只有3萬人,其餘都在戍邊或在海外服務;能夠投入戰場的坦克有1000"輛,其中只有12輛是新式的;飛機有1500架,其中大部分已經過時。他警告道:"陸軍的兵力及其戰備水平已處在危險線之下。"有一位寫作者曾描述說,美國軍隊給人的印象是:"一個個氣喘吁吁地咧著大嘴,穿著不合身的軍服,歪歪斜斜地扛著一杆老掉牙的步槍,在廣大無邊的國土上沒完沒了地走來走去。"

  早在1931年,麥克阿瑟在他的第一個年度報告中就提出,了使陸軍所有部隊實現機械化的計劃:"騎兵部隊已被賦予發展戰鬥車輛的任務。這些車輛將增加它在偵察、反偵察、翼側行動、追殲以及類似行動中作用的力量。其中一個團將全部用這樣的戰車裝備。步兵則注意發展旨在增加對防守堅固陣地之敵攻擊力的機動車輛。"這一計劃雖然排除了組建獨立的機械化部隊的可能性,但它卻多少推動了整個陸軍現代化的步伐。騎兵現在可以有自己的坦克了。麥克阿瑟在報告中所提到的那個團在肯塔基州的諾克斯堡被組建。

  這支部隊後來與第1騎兵團一起組成第1機械化騎兵團,並成為1933年組建的由艾德納·查菲領導的第7機械化騎兵旅的核心。在坦克性能上,麥克阿瑟則更強調它的機動能力和速度,側重於發展輕型坦克。他要求機械化部隊要"保留騎兵精神",長於閃擊戰,並在條令中明確規定:在進行突擊作戰時,應大量使用坦克。但由於麥克阿瑟輕視中型和重型坦克的發展,使得美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沒有一輛可與德國的重型坦克相匹敵的硬碰硬的同類裝備。1934年,他領導參謀部確定了實現陸軍裝備現代化的先後順序:坦克和炮兵機械化、野戰部隊摩托化、飛機、通信設備和新式半自動步槍。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