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將帥系列 > 麥克阿瑟 | 上頁 下頁


  ◎第一章 將門虎子

  出身名門傳統好,自幼隨父受薰陶;
  西點高材不虛名,成績最高顯榮耀。

  1880年1月26日,在美國南部阿肯色州小石城的一座軍營裡,傳來一陣陣新生嬰兒的啼哭聲。一位年輕的母親把那嬰兒抱進懷裡,目不轉睛地盯著孩子紅紅的臉龐,目光中流露出無限的憐愛和希望。那嬰兒就是後來美軍歷史上最年輕的少將和陸軍參謀長、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叱吒太平洋的盟軍統帥道格拉斯·麥克阿瑟。

  麥克阿瑟出身於一個蘇格蘭世家,其祖先曾參加過中世紀的十字軍東征。到了1825年,他的祖父阿瑟第一隨寡母從蘇格蘭的格拉斯哥移民到美國馬薩諸塞州的奇科比。說起來,麥克阿瑟與富蘭克林。羅斯福和溫斯頓·丘吉爾還是遠親呢,他祖父的外祖母曾是他們三人的共同祖先。1849年,已成為律師的阿瑟第一攜夫人和4歲的兒子阿瑟第二(即麥克阿瑟的父親),遷往威斯康星州的密爾沃基。兩年後,他被推選為市檢察官。1857年,他當選為州第二巡迴法庭法官。1871年,格蘭特總統任命他為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卸任後他埋頭著述,兼任法律學校評議員。1896年8月,81歲的老麥克阿瑟病逝。

  在道格拉斯的印象中,他的爺爺是個長著絡腮鬍子、具有英雄氣概的人物;"他高大英俊、性情溫和、精力充沛、不苟言笑,我對他講的奇聞軼事百聽不厭。"

  在阿瑟第一任州巡迴法官期間,美國北部和南部在經濟制度問題上發生尖銳衝突。南部種植園主權力想把奴隸制度推廣到新佔領的西部土地上,而北部資產階級則主張在新地區使用雇傭勞動制,以擴大資本主義地盤。1860年,反對奴隸制的共和黨人亞伯拉罕·林肯當選為總統,使奴隸主佔優勢的民主黨喪失了聯邦政權。於是,南部各蓄奴州紛紛退出聯邦,並於1861年2月在亞拉巴馬州的蒙哥馬利成立"南部同盟",推選戴維斯為"總統",同時徵集10萬志願兵,積極備戰。4月12日,南部同盟軍炮擊聯邦軍守衛的南卡羅來納州薩姆特要塞,挑起內戰。

  戰爭爆發的第二年,17歲的阿瑟第二即想從軍為國效力。他的父親先是寫信給林肯,請求把他的兒子送進西點軍校,但總統回答,軍校現在滿編,沒有空缺。於是,在這一年的8月,阿瑟第一便把立志從軍的兒子送到新組建的威斯康星第24步兵團當副官,受領中尉軍銜。這位最初不太受歡迎的被稱作:"娃娃副官"的阿瑟中尉,由於在作戰中所表現出的英勇無畏精神,很快便受到上司的賞識和部屬的敬佩。

  在1863年11月25日的查塔努加之戰中,阿瑟所在的團奉命向一座陡峭的高地發起衝鋒,因受到猛烈的火力壓制而潰退下來。正在部隊進退維谷之際,阿瑟帶領3名掌旗兵突然出現在山坡上,一步步向前挺進。第1個士兵倒下了。第2個、第3個士兵也倒下了。這時,阿瑟毫不畏懼地從倒下的士兵手中接過軍旗繼續前進,並高聲呐喊:"沖啊!威斯康星!"部隊如大夢初醒,怒吼著沖了上來。高地終於奪下來了,而阿瑟卻筋疲力竭地倒在地上,煙塵滿面,血染征衣。戰鬥結束後,騎兵司令謝裡登奔上山頂,一把抱起這位年輕的副官,哽咽著對身旁的士兵說:"要好好照顧他,他的實際行動真正無愧於任何榮譽勳章。"

  查塔努加之戰為謝爾曼將軍南下橫掃佐治亞州鋪平了道路。阿瑟第二也因在這次戰鬥中的突出表現而果真獲得國家最高獎賞——國會榮譽勳章。他成了團裡的英雄,在一年之內連續得到晉升,成為北軍中最年輕的團長和上校。此時,他年僅19歲,從"娃娃副官"變成了"娃娃上校"。

  1865年4月,南軍統帥羅伯特·李和J·約翰斯頓先後向聯邦軍投降,內戰宣告結束。這之後,聯邦軍隊大規模裁減,阿瑟所率的團也於6月被遣散。他本人則想走他父親的路,學起了法律,但那轟轟烈烈的戎馬生涯、那仍在耳邊迴響的隆隆炮聲,卻始終不能讓他安下心來。他懷念那使他精神振奮並獲得榮譽的軍旅生活,並意識到他的事業在軍隊,那兒才是他一展宏圖的地方。於是,在當了一年的平民百姓之後,他毅然作出選擇:重返軍營。這一選擇使他成為一名正規部隊的職業軍官,儘管這意味著他的軍階要從內戰時的上校降為現在的上尉。阿瑟在上尉這一軍銜上整整度過了23個春秋,直到1889年他44歲時才晉升為少校。這期間,他隨部隊到過許多地方,多半是在艱苦的西部和西南部戍邊,並參加過討伐印第安人的戰爭。也正是在這期間,他結識並迎娶了道格拉斯的母親瑪麗·平克尼·哈迪。

  平克尼·哈迪1852年出生於弗吉尼亞州的諾福克,父親是個有錢有勢的棉花商人,擁有一塊面積不小的種植園。內戰期間,位於東部戰場中心的弗吉尼亞戰火連天,她的父親不得不把孩子們送到西海岸去避難。戰後,她就學於馬裡蘭州巴爾的摩的一所中專學校,並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平克尼長成後出落成漂亮的大家閨秀,她不僅儀態動人,而且多才多藝,能歌善舞,還會刺繡和水彩畫。1874年,22歲的平克尼前往路易斯安那州享有"忘憂城"之稱的新奧爾良過冬,在第二年1月狂歡節最後一天的舞會上,她結識了當時正在那裡執行勤務的阿瑟第二。兩人一見鍾情,很快在這年的5月,他們便在哈迪種植園舉行了婚禮。

  作為一個以軍營為家的軍人之妻,平克尼·哈迪以往所接受的一切貴族式教養統統派不上用場了,她不得不以剛毅的精神和堅強的意志去適應新的生活。有一次,他們長命跋涉,橫穿新墨西哥州的荒漠高原。白天,烈日當空、酷熱無比;夜晚,冷風蕭瑟、寒氣逼人。平克尼蜷縮在顛簸搖晃的軍車中,度過了8個難耐的日日夜夜。平克尼硬是從這種艱苦的生活中挺了過來。她的皮膚變得粗糙了,手腳起了研子,但她毫無怨言,頗感自豪。

  在婚後的4年多時間裡,平克尼先後於1876、1877和1880年為阿瑟生丁三個兒子。老大取了和祖父與父親相同的名字,成為阿瑟第三;老二馬爾科姆,6歲時死於麻疹;老三便是我們這本書的主人公道格拉斯。

  在道格拉斯4歲那年,麥克阿瑟一家遷到位於新墨西哥州拉斯克魯塞斯以北幾英里的塞爾登堡:這是一個坐落在格蘭德河畔的小哨所,正是在這裡,道格拉斯開始為其日後的軍事生涯進行學習和準備。他和阿瑟從父親那裡學會了騎馬與打槍,他們每天赤著腳、光著背、騎上父親為他們準備的小馬向曠野奔去。回到營地,他們或是觀看父親操練部隊,或是聽士兵們講故事。

  小道格拉斯自幼視父親為心目中的偶像。並從他那裡繼承了剛毅、果敢和倔強的個性。美國前總統理查德·尼克松曾這樣評價道:"麥克阿瑟的整個一生,包括他天不怕、地不怕,有時甚至近乎蠻幹的表現,從某種意義上說,都是為了力爭無愧於他的先父阿瑟·麥克阿瑟將軍。"他們父子的戎馬生涯有許多相似之處。兩個人都獲得過國會榮譽勳章,都是在菲律賓達到個人事業的頂峰,都念念不忘亞洲和太平洋地區對美國未來的重要意義,都同文職官員鬧得不可開交,並因此而影響了他們的前程。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