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將帥系列 > 蒙哥馬利 | 上頁 下頁
八二


  ◎第二十一章 國際戰士

  主席轉任副統帥,主管訓練很自在;
  來往盟國忙演習,不忘青年新一代。

  1948年3月17日,英國、法國、比利時、荷蘭和盧森堡五國簽訂布魯塞爾條約,宣告西歐聯盟成立。一開始,這個條約僅限於經濟事務和促進民主等。蘇聯於1948年6月封鎖西柏林後,西方國家認識到,必須考慮制定西方防務計劃。於是,布魯塞爾條約國的五國國防大臣(部長)和三軍首長開始討論人員和裝備問題,並於1948年9月決定建立西歐聯盟防務組織,草擬聯合行動計劃,以對付一旦出現的襲擊。蒙哥馬利被任命為西歐聯盟各國陸海空軍總司令委員會的常任主席。蒙哥馬利幾乎是不可能拒絕這個任命,因為一方面英國政府迫使他接受,另一方面這也完全符合他的一貫主張:西方國家有必要建立一個互相協調的軍事司令部。因此,蒙哥馬利說,如果這是政府、參謀長委員會中他的同僚和西歐聯盟中別的政府的一致願望,他就接受此項任命。不過,他有兩個條件:一個條件是他仍是一名英國軍官,他的名字仍應留在陸軍部的花名冊上,不把他的個人事務轉給某個國際組織;另一個條件是在另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情況下,不由他出任最高統帥。他的兩個條件都得到了滿足。

  西歐聯盟各國總司令委員會的總部設在法國楓丹白露,聯合總部簡稱:「聯總」。蒙哥馬利被任命為聯盟各國總司令委員會主席後,即去楓丹白露附近住下。他和同僚們走遍西歐,研究各種問題,並制定了對付侵略、保衛西歐的計劃,但沒有一個計劃能夠實現,因為這些國家都不願意提供必要的、經過專門訓練的、有健全的指揮機構和可靠的通訊聯絡系統的部隊。更大的困難是,沒有真正的團結一致,沒有一個國家願意為共同利益犧牲任何主權。

  蒙哥馬利認為,這些國家強調經濟復興,不瞭解經濟力量和軍事實力都是必需的,而且必須平衡得當。只有以軍事實力作後盾,政治才能有力量,實力是最重要的。但西歐聯盟如果不在政治上意見一致,要想實現經濟合併和建立軍事實力,是十分困難的。外長們在表示友好與團結的宴會之後,圍著桌子坐下來簽署條約是一碼事,回國後要求各個政府根據條約行事又是另一碼事。

  當了幾個同主席之後,蒙哥馬利得出結論:如果要在西歐組織防務。防禦佈局就必須包括西德。但當時的狀況又不可能做到這一點,連能否守住萊茵河這條線都靠不住。於是,他於1949年1日去見外交大臣貝文,請他採取措施,使西德加入西歐聯盟,並最後使它加入正在討論中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貝文對蒙哥馬利的建議感到十分驚訝。1949年11月,蒙哥馬利又去美國向美國三軍參謀長、杜魯門總統和艾森豪威爾宣傳這一思想。為了把西德從政治上和軍事上納入西方陣營,蒙哥馬利不斷地作出努力。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後,蒙哥馬利加快了使西德進入西方陣營的步伐,馬上向西歐聯盟各政府送去有關此事的書面報告。1950年9月,北約理事會討論了德國參加西方防務的問題,但遭到法國的激烈反對。隨後,北約國家為此爭論了4年之久,直至1954年8月30日法國國民議會否決這個計劃為止。最後,西德終於在1955年5月9日成為北約的正式成員國。

  1949年4月簽訂北大西洋公約後,西歐聯盟防務組織被吸收進這個由美國人統治的新體系。1951年4月2日,艾森豪威爾出任歐洲盟軍最高司令部最高統帥,接管了所有北約部隊的作戰控制權。蒙哥馬利成為歐洲盟軍最高司令部最高副統帥,先後在4位美國最高統帥手下工作,一直到1958年9月退休為止。

  在國際舞臺上的這10年,是蒙哥馬利一生中較為輕鬆愉快的一個時期。在這10年中,由於他那難以改變的個性,蒙哥馬利雖然難免同周圍的人產生摩擦,但卻極少發生大的爭吵。在很大程度上,這是由於他遠離了決策中心的緣故。英國政府讓他出任西歐聯盟各國總司令委員會常任主席,實際上是對他明升暗降。儘管蒙哥馬利有金光閃閃的頭銜,但他那個職務並不比一個協調員好多少,真正的權力仍掌握在各國政府手裡。當北約成為軍事實體時,蒙哥馬利又戴上了「最高副統帥」的頭銜,但他的作用卻更顯得無關緊要。

  艾森豪威爾1951年3月12日給蒙哥馬利的指示闡明,艾森豪威爾不在時,由蒙哥馬利負責全面指揮。但他作為副統帥的職責卻使他的權力受到限制:「你擔負的主要日常責任是對打算今後撥歸本司令部的各國部隊進一步做好編制、裝備、訓練和戰備工作,並通過同下屬司令官緊密合作,對已經撥歸歐洲盟軍最高司令部的部隊履行同樣的職責。」在履行這些職責時,蒙哥馬利的控制是間接的,「為了幫助你做好這件工作,你可通過參謀長支配歐洲盟軍最高司令部的整個參謀部。當然,給下級指揮官的一切行政命令,應當通過參謀部頒發。」在歐洲盟軍最高司令部,最高統帥的真正副統帥是參謀長——開始是格倫瑟,格倫瑟成為最高統帥後,是斯凱勒。蒙哥馬利的角色只不過是一個東奔西走的軍事演習組織者。

  因此,他再也沒有力量去影響決策中心的各種關係,但他發現新的工作比當帝國參謀總長更合他的口味。在西歐聯盟各國總司令委員會,他致力於確保盟國部隊能有效地進行防禦。儘管他承認,不斷地要求提供更多的資源可能使某些外交部長煩惱,但這些外長們至少沒有像亞歷山大那樣,接到那麼多並不需要的忠告。

  歐洲盟軍最高司令部最高副統帥這個職務似乎是專為蒙哥馬利設置的,沒有任何實權和責任一點兒也不使他著急,因為他從來就沒有真正追求過半軍事領域中那種能產生深遠影響的權力。對他來說,權力意味著向參謀人員和下級指揮官發佈命令的能力。他知道,他不善於處理戰後歐洲軍人與文職政府那種複雜而微妙的關係。作為最高副統帥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偉大人物之一,他依然享有巨大的聲譽和很高的威望。由於他現在不處於北約機構的中心位置,他能夠對許多事情進行批評而不至於引起太多的怨恨。他主管訓練,而訓練一直是他的拿手好戲;他不得不在歐洲東奔西走,忙於檢閱各國部隊,而這正是他最喜歡做的事情。因此,副統帥的位置對他來說是再適合不過了。

  蒙哥馬利在任「聯總」主席時就逐漸認識到,西歐聯盟防務組織不可能提供足夠的常規力量來對付蘇聯的威脅,原子武器已成為西方防務必不可少的手段。比原子彈的威力大得多的氫彈的問世,更堅定了他的這種信念。儘管如此,他仍然認為;西歐聯盟需要的是團結,而不是技術優勢。1950年1月,他在向說英語協會發表演講時,便把這個觀與作為演講的主題。到50年代中期他的觀點發生了變化,與他任參謀總長時的觀點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1955年10月,他在廬皇家聯合軍種協會發表演講時說,未來已顯而易見地掌握在科學家手中。早在7個月以前,在北約的一次軍事演習之後,他對記者們說,核武器將改變戰爭的節奏。常規力量不會被拋棄,但核武器將決定未來戰爭的參數。自1945年以來,核威懾戰略便一直是西方用來阻止蘇聯使用其優勢常規力量的主要手段,後來,蒙哥馬利接受了核威懾戰略理論。於是,他與北約和盟國大多數防務專家的看法趨向一致。看法的一致使他更易於同與他打交道的人保持和諧的關係。但是,在接受核威懾的思想之後,他卻把它推向了極端。他說,在一次全球戰爭中,只要對軍方提出使用核武器的要求哪怕有一點點的遲疑,都會造成敵地面部隊席捲北約國家領土的嚴重後果。一旦發生戰爭,將不可避免地使用核武器。他的這番話曾使許多人非常擔心。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