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將帥系列 > 蒙哥馬利 | 上頁 下頁
七〇


  「萊茵河及其一切要塞的防線已為第21集團軍群越過。這些防線是屏障德國重重大門的樞紐。它們再次證明,若無據險奮戰的手段和精神,一切天險和人為的防禦設施,都是可以攻破的。

  這支不久前還是主宰歐洲的軍隊,遭到了打擊,在追兵面前潰退了,對於來自遠方、戰鬥出色的士兵說來,在引以為榮和忠於職守的統帥領導之下,目標就在眼前。乘勝前進,奪取最後勝利。

  溫斯頓·S·丘吉爾」

  蒙哥馬利這位軍事天才,使強渡萊茵河取得了圓滿的結果。大量的人力、物力帶來了決定性勝利,而且損失極小。物資並沒有浪費,兵力得到了合理使用。到3月27日,他的幾個集團軍已越過了萊茵河,建立起寬35英里,縱深20英里的橋頭堡。英國第2集團軍傷亡3968人,美軍傷亡2813人。但是,已建立的立足點異常穩固,俘敵1.6萬多人。就像在諾曼底一樣,蒙哥馬利取得了當時條件下所必須取得的勝利,沒有出什麼差錯,現在英軍已順利地越過了萊茵河,美國人也以壓倒優勢的力量過了河。在東面,俄國人正在迫近柏林的大門,下一步該怎麼辦呢?

  蒙哥馬利根據盟軍計劃作出的反應是,儘快盡遠地向東挺進,第一步,到達易北河,第二步,向柏林推進。因為艾森豪威爾在1944年9月15日寫給他的信中就指出:「柏林顯然是我們的首要目標……因此,我認為,應集中全力迅速向柏林發動強攻,這是毫無疑問的。」為此,蒙哥馬利於3月27日給他的集團軍司令們發出如下指示:左面第2集團軍以寬大正面向前運動,其北翼直指漢堡;美國第9集團軍在右面向前推進,目標是馬格德堡,然後準備與美國第12集團軍群配合,摧毀魯爾。與此同時,加拿大集,團軍將掃蕩荷蘭的殘存被佔領區,並沿海岸線向易北河衝擊。各部隊行動不得遲緩,裝甲部隊和機動部隊要全速前進。這是一個簡單明瞭、切實可行的方案。

  3月27日6時10分,他打電報給艾森豪威爾說:「今天我向各集團軍司令發出了東進作戰的命令,現即將開始行動。」電報在陳述了作戰計劃細節之後,最後寫道:「我的指揮所將移往威塞爾一明斯特一溫登布呂克一黑爾福德一漢諾威,然後沿著公路到達柏林,我希望如此。」當丘吉爾收到這封電報的副本時,對於最後幾個詞的含義當然感到十分振奮。對於丘吉爾來說,頭等重要的事是盟軍首先攻入德國首都。然而,一個意外的障礙出現了——艾森豪威爾改變了西線戰事最後階段的整個作戰方針。在這新的作戰方針中,柏林已不再是一個目標。

  艾森豪威爾改變西線作戰方針的原因有三:第一,艾森豪威爾基本上是在一個政治真空中行使職權,對英美蘇「大同盟」正在迅速走向崩潰這件事一無所知,只注意通過軍事手段得到軍事上的勝利。第二,當時西方盟軍還在距德國首都200英里以外的地方,而朱可夫已出現在奧得河上,離柏林不到40英里(但後來俄國人向柏林的推進停了下來),從軍事的角度看,俄國人比英、美軍所處的地位優越,只要願意,他們隨時可以奪取柏林,此外,由於東、西方盟國的戰線逐漸向一點會聚,很可能發生意外衝突,導致不幸事件。第三,艾森豪威爾的判斷被所謂「民族堡壘」的神話引入了歧途。從許多渠道收集來的證據似乎表明,當時德國人打算在貝希特斯加登周圍的山地要塞中進行最後的拼死抵抗。在收到蒙哥馬利3月27日電報的同一天,艾森豪威爾收到馬歇爾的一封信。這封信要求他注意「防止(敵人)形成任何有組織的抵抗區,南方的崇山峻嶺地區有可能成為這樣的地區之一」。由於這些原因,艾森豪威爾改變了既定作戰方針,並於3月28日的下午和晚上,發出了三封至關重要的電報。

  第一封電報是發給斯大林的,其目的是要瞭解俄國人的計劃,以便協調盟軍與俄國人的行動,防止出現任何混亂。在電報中,艾森豪威爾毫無戒備地向斯大林洩露了自己下一步的打算:包圍魯爾,然後在愛爾福特—萊比錫—德累斯頓地區與俄國人會師,如果可能的話,再往南一點在雷根斯堡一林茨附近會師。第二封電報發給馬歇爾,報告自己的行動與決心。第三封電報發給蒙哥馬利,但沒有給倫敦去電報。

  艾森豪威爾在給蒙哥馬利的電報中寫道:「我原則上同意你在魯爾以東與布萊德雷會師的計劃。……一旦你部和布萊德雷部在卡塞爾一帕德博恩地區會師,第9集團軍將回歸布萊德雷指揮。」在後來的一封電報中,艾森豪威爾還說:「你會注意到,在我的意圖中我沒有提到柏林。對於我來說,那塊地方只不過是一個地理概念,我對此從來不感興趣。我的目標只是消滅敵人的武裝力量,摧毀其抵抗能力。……一旦時機成熟,我們就要大張旗鼓地盡一切所能毫不拖延地跨過易北河,推進到波羅的海岸邊的呂貝克,封鎖丹麥半島。」這意味著蒙哥馬利和英國人已被堅決地、毫不含糊地排除在最後一場決戰之外了。

  蒙哥馬利被弄得目瞪口呆。因為過去艾森豪威爾在講到作戰意圖時經常提到柏林,蒙哥馬利一直對此深信不疑,並且他的部隊已經開始行動了。現在,面對艾森豪威爾這樣的指示,他毫無辦法,只得回電說:「從FWD18272號指示中我注意到,您打算改變目前的指揮結構。如果您感到確有必要,我求您在我們到達易北河之前不要這樣做,因為這樣做對目前正在進行的偉大作戰毫無益處。」與此同時,蒙哥馬利向倫敦報告說,第9集團軍將要歸還布萊德雷指揮,布萊德雷將向萊比錫和德累斯頓衝擊,參加最後的決戰。

  這個消息傳到白廳只能是火上加油。隨後倫敦、華盛頓和蘭斯(盟軍最高統帥部所在地)之間便發生了激烈的爭吵,但艾森豪威爾的新方針並沒有發生變化。3月31日,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認可了這件事,說:「德國的戰鬥正處於這樣一種時刻,戰場司令官最能斷定應該採取什麼措施來保障最快摧毀德軍及其抵抗能力。」毫無疑問,這場蒙哥馬利不是主角的爭論使他與盟軍最高統帥部和最高統帥的關係更加惡化了。

  然而,艾森豪威爾的行動產生了一個預想不到的、非常嚴重的後果。斯大林一收到艾森豪威爾的電報,馬上認為這是一個謊言。他推斷,這只不過是美國人和英國人用來隱瞞他們決心獨自奪取柏林這一圖謀的一個圈套。他立即把朱可夫和科涅夫召回莫斯科開會,並在會上命令他們連夜拿出儘早佔領柏林的計劃。

  根據1945年2月11日雅爾塔會議批准的「日食」計劃,戰敗的德國應分成三部分,分別由英國、美國和俄國佔領。像整個德國一樣,柏林也將被瓜分為幾個區,每個區由一個同盟國佔領。但是柏林城本身將在俄國人控制和支配的區域之內。鑒於這種情況和後來俄國人不得不從柏林的一些區中撤出,英、美軍隊不得不從他們的一些佔領區中撤出這一事實,丘吉爾和蒙哥馬利堅持要向柏林挺進的看法就不一定是正確的了。實際上,在對西北歐戰役進行總估價的《西線的勝利》一書中,英國官方歷史學家是毫無保留地站在艾森豪威爾一邊,而不是站在蒙哥馬利一邊。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