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將帥系列 > 蒙哥馬利 | 上頁 下頁 |
五二 |
|
但是,美軍交出124號公路並沒有產生預想的結果。無論是蒙哥馬利的希望也好,還是美軍的擔心也好,都沒有成為現實。7月13日,希特勒決定迅速趕調兩個師到西西里,另外再加上一個由赫布將軍領導的軍司令部。此外,墨西拿海峽的控制和防禦已經完全「德國化」,並且隨著戰鬥的發展,德國人接管了作戰指揮,待別重要的是,接管了敵軍撤離西西裡島的指揮。德軍南線總司令凱塞林早在6月底就來到了西西里,並把他的觀點強加給了意大利地區指揮官古佐尼。結果,蒙哥馬利在東南部就面臨著由那不勒斯師和裡南那師組成的第16軍、若干較小部隊、赫爾曼裝甲師以及第15裝甲師的一個步兵群。 在東部,由於希特勒通過凱塞林進行遙控,德軍的抵抗逐漸強硬起來。然而,希特勒的遙控逐漸改變了調於,最初是要求把盟軍趕下大海,最後是決定在西西里東北部保持一個橋頭堡,以便掩護德軍和比較忠誠的意軍向意大利本十撤退。防線將中赫布來控制。主要防線是一條曲線,它從東北海舉的卑斯特凡諾經尼科西亞、阿吉拉和卡泰納塔瓦延伸到東海岸的卡塔尼亞以南6英里處。另外還有兩條防線,即「舊赫佈線」和「新赫佈線」,準備在橋頭堡不可避免地收縮時用作停留陣地。 敵人已制定出一個明確的計劃,並且正在把兵力集中在一個十分適宜於防禦的、斷裂的和沒有道路的地區。在這樣的地區,英軍的裝甲部隊是沒有用武之地的,德國坦克部隊從7月13日起,將蒙哥馬利的部隊阻止于奧古斯特以北,英軍多次試圖向卡塔尼亞推進,但均告失敗。因此,西西里戰役的勝利變得越來越困難了。由於蒙哥馬利的兩條進攻軸線都進展緩慢,亞歷山大向帝國參謀總長報告說,他打算用第13軍經由卡塔尼亞向墨西拿進攻,並派埃特納火山西面的第30軍先到聖斯特凡諾海岸,然後再轉回來向墨西拿進攻。實際上,亞歷山大是想對蒙哥馬利施加壓力,要他搶在德軍繼續加強防線以致能夠從意大利本土調來增援力量以前拿下墨西拿。7月16日,亞歷山大以指令的形式把上述計劃下達給各集團軍指揮官。這個指令嚴重地傷害了美國人的感情。 美第2軍軍長布萊德雷寫道:「它證實了我早先的疑慮,只有蒙哥馬利才被允許會進攻墨酉拿。」巴頓深信自己也能到達墨西拿,對分配下來的任務十分不滿,因為分給他的任務是對付島上力量較弱一端的敵人。於是他乘飛機去找亞歷山大講理,要求得到向巴勒莫推進的許可。亞歷山大權衡形勢之後,批准了巴頓的要求。然而,從理論上講,第8集團軍仍然是主要的打擊力量,亞歷山大希望該集團軍所屬各師能夠通過卡塔尼亞和恩納兩條進攻軸線到達墨西拿海峽。7月16日,蒙哥馬利發給亞歷山大的電文稱,希望「今晚就到達卡塔尼亞」。蒙哥馬利發給他的樂觀電文,助長了他的這種希望。 7月22日,巴頓的部隊抵達西西裡島北岸,進佔巴勒莫。而在頭一天,蒙哥馬利由於命令第13軍在卡塔尼亞前面轉入防禦並決定用第30軍在左翼進行主攻而遭到了一次局部失敗。7月25日,亞歷山大召開了一次協調會議,會上美國第2軍受領了向東突進的任務。到7月2了日,美軍就佔領了聖斯特凡諾和尼科西亞,而從南面開上來的第30軍加拿大師則佔領了阿吉拉。這樣,第15集團軍群終於到達敵人主要防線的邊緣了。但是,從7月26日起,這條防線起了新的變化,因為墨索里尼於7月25日被趕下了台。 從墨索里尼下臺起,原來就不積極抵抗的意軍更是成批地投降。德軍指揮部不得不只靠自己的兵力防守西西裡島。坦克第14軍所轄的「戈林」坦克師、摩托化第15師和剛調到島上的摩托化第29師,奉命扼守西西裡島東北部聖斯特法諾、尼科齊亞、卡塔尼亞一線。可是,德軍既無力完成這一任務,又無得到增援的可能。於是,凱塞林於7月27日命令赫布進行撤離準備。因此,德軍當時的任務就是盡可能快地、盡可能安全地撤離西西里。 英美軍在增調兵力後,於8月4日對德軍防禦進行突破。經過長時間的航空火力和炮火準備之後,英軍首先發起進攻。到8月5日,第13軍推進到埃特納火山與海之間的狹長地帶,而第30軍則推進到了火山另一側的丘陵地帶。8月6日,第13軍佔領卡塔尼亞。但是,蒙哥馬利還必須艱苦作戰到底,他甚至把已經抽出來準備進入意大利本土的第5師又調回了前線。第8集團軍的突擊隊最後於8月16日傍晚進入了墨西拿,但接待他們的卻是美軍第3師的第7步兵團。原來巴頓一直讓他的部隊沿著北面的海岸推進,沿途只遇到一些退卻的意大利軍隊,而沒有遇到堅決的抵抗,因此美軍比英軍早一步進入墨西拿。 在西西里戰役中,意軍傷亡約13.2萬人(主要是戰俘);德軍傷亡約3.2萬人;盟軍傷亡2.28萬人,其中傷1.44萬人,亡5530人,失蹤2870人。毫無疑問,西西里戰役是一次勝利的戰役,但勝利中隱藏著失敗:太多的德國人逃跑了。據德軍最高統帥部18日的統計數字,德軍大約撤走了60萬人,意軍大約撤走了75萬人。此外,德軍還撤走了9605輛車輛,47輛坦克,97門大炮和1.7萬噸彈藥。 西西里打下來之後,下一步該怎麼辦,卻沒有明確的計劃。蒙哥馬利在他的《回憶錄》中寫道:「我們曾經提出向歐陸進軍,但7旦打到那裡之後,戰鬥該怎麼展開,心中無數。直到西西里戰役結束那天,即8月17日,我們才把要在意大利登陸的地點大致上決定下來。就第8集團軍來說,我必須於8月30日把軍隊渡過墨西拿海峽,但是『目標』不明。」 意大利戰役的方針和原則缺乏明確性,倒不是因為最高統帥部的指揮出現失誤,而是因為英美兩個強有力的派系之間在戰略原則上長期存在意見分歧。1月的卡薩布蘭卡會議同意了進攻西西里。5月初在華盛頓舉行的「三巨頭會議」把地中海地區的未來事態發展列入了議程,但會議給艾森豪威爾下達的指示也只不過是:「利用『赫斯基』戰役的戰果,計劃一次足以使意大利退出戰爭並牽制住最大量德軍部隊的戰役。」 甚至在8月舉行的魁北克會議上,英美一致同意的方針也是用極其含糊的言詞表達的,因為以馬歇爾為首並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羅斯福總統支持的美國派把橫渡英吉利海峽進攻歐陸放在第一位,害怕捲入地中海地區的政治糾紛;而以丘吉爾和布魯克為首的同樣強大的英國派則按照英國的傳統方式謀求通過「打垮支持者」來摧毀德國,並且認為,特別是在面對俄國挑戰的情況下,沿地中海北岸作戰在政治上有很大好處。因此,英國派對進攻歐陸是不熱心的。這樣,艾森豪威爾就處於左右為難的境地。從這些爭論中產生的進攻意大利的方針就成了一種政治上的折衷方案,而政治上的折衷方案對一個軍人來說只能提供短期目標,很少能提供長期目標。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