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將帥系列 > 蒙哥馬利 | 上頁 下頁 |
四〇 |
|
在第7裝甲師裡,第4輕裝甲旅在10月18日以前擔負著作戰任務,不能進行訓練;但第22旅承擔的任務要少一些,因而進行了三次演習。 在第10軍裡,由於新裝備到達緩慢而進一步加劇了訓練的困難。圖卜魯格陷落後,羅斯福慷慨提供的300輛「謝爾曼」式坦克實際上在9月份已經運抵尼羅河三角洲,但由於某些原因,卻遲遲不能裝備部隊。 鑒於隆美爾防禦工事的性質,訓練大綱中最重要的訓練項目是掃雷分隊的訓練。這種訓練是在第8集團軍工程指揮官基希準將的監督下進行的。他挑選英國陸軍工兵第3連連長彼得·穆爾少校來負責訓練工作。 基希搜集了資深的軍官們對掃雷的看法,然後把這些看法告訴了穆爾並指示說:「我肯定地認為,我們應當進行一次掃雷訓練,正像我們進行火炮的裝彈和發射訓練一樣。去吧,一星期後再帶著你的建議來找我。當你制定出你的訓練計劃,並由我批准後,你就可以成立第8集團軍掃雷學校了。」在穆爾和後來的新西蘭人柯裡少校的領導下,這個掃雷學校制訂出了一套訓練方法,並且在10月23日以前訓練出56組掃雷人員。 他們還製造了一些機械工具來幫助工兵執行孤獨而危險的掃雷任務。有20多輛「馬蒂爾達」坦克被改成了掃雷裝置,這種掃雷裝置在向前運動時能夠用它的旋轉軸上的旋轉鏈條鞭打前面的土地。這種被人叫做「蠍子」的掃雷裝置主要供第7裝甲師在南面進行佯攻時使用,但它們實際上沒有起什麼作用。不過這是野戰條件下對掃雷裝置的一種極有價值的試驗。後來,這種裝置在英國作了進一步的發展與改進,在諾曼底登陸戰役和以後的戰鬥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在阿拉曼戰役中,用處較大的是發給3個軍的500個地雷探測器,用這種探測器探測地雷比用傳統的手戳法探測地雷速度更快,因而也更安全。在這次戰役中,為了在佈雷區開闢通路,給掃雷工兵發了長達120英里的標示帶和88775盞燈。 蒙哥馬利密切地注視著部隊的訓練情況,感到儘管訓練正在儘快地進行著,但部隊的訓練水平,特別是裝甲部隊的訓練水平,還不足以進行幹淨利落的突破,並在坦克大決戰中取得優勢。由於沒有達到訓練標準,分配給各師的任務可能會以失敗告終。第8集團軍自組建以來,傷亡官兵約80000人,卻一直沒有得到充分的補充和訓練。 10月5日,第8集團軍情報單位對隆美爾的防禦計劃提出最精確的分析。隆美爾的防禦計劃是他在9月23日回德國休養前制定的。隆美爾用大約50萬枚地雷,設置了一系列地雷帶,特別是在蒙哥馬利試圖突破的北部和中北部防線上,設置了兩條大致平行的地雷帶,並以防禦據點形成的「分割牆」連接南北兩面的主地雷場,其間隔為4—5公里,造成一連串的空白地區。設置空白地區的目的,是為了給突破部隊設置陷阱,因為攻擊部隊突破第一地雷帶之後,將被迫向「分割牆」左邊或右邊運動。 第8集團軍的整個訓練情況和這份新情報,迫使蒙哥馬利重新考慮他的作戰計劃。10月6日,他放棄了第一個「輕步」計劃,而提出一個基於完全不同原則的計劃(代號仍為「輕步」)。他說:「過去一般公認的原則是,現代戰役計劃應當首先著眼於消滅敵人的裝甲部隊,一旦這個任務完成了,敵人的非裝甲部隊就很容易對付。我決定把這個原則顛倒過來,先消滅敵人的非裝甲部隊。在這樣做的時候,我暫不打他的裝甲師,留待以後再收拾它們。」 他準備讓坦克屏護隊向前推進,堵住敵地雷場通道的西部出口,而用「粉碎性」打擊法有條不紊地消滅敵防區內的步兵。敵裝甲部隊不可能眼巴巴地看著非裝甲部隊被逐步消滅而按兵不動。它們將進行猛烈的反突擊。這樣,便正好撞上第8集團軍嚴陣以待的裝甲部隊。蒙哥馬利說:「粉碎性作戰行動是在一系列堅實的基礎上周密地組織起來的,而且也在我軍力所能及的範圍之內。」及早組織坦克屏護隊顯然是這種作戰方法的關鍵。蒙哥馬利甚至在地雷場的通道清掃完畢之前,就命令第10軍的各裝甲師緊跟著第30軍備先頭步兵師進入通道。此外,他還命令,假如在總攻擊日後一天,即10月24日,通道之敵尚未完全肅清時,各裝甲師必須自行掃清道路,進入開闊地帶。 拉姆斯登和他的師長們認為,按這個計劃打,步兵很可能受阻,而坦克如執行命令在地雷場上打出一條通路則可能帶來災難。於是,他的3個師長向第30軍軍長利斯報告說,他們都對坦克執行任務的能力缺乏信心。利斯把這報告了蒙哥馬利。德·甘岡也表示他懷疑拉姆斯登是否堅定。但蒙哥馬利不理會這些「無端的抱怨」,堅決要求各裝甲師嚴格執行命令。後來事實證明,他這樣做是正確的。 為了使敵人摸不清第8集團軍發動進攻的時間和地點,達成進攻的突然性,蒙哥馬利決定實施代號為「伯特倫」的欺騙計劃。這個計劃是8—9月間設計和制定的,是沙漠戰中迄今為止最精巧的欺騙計劃。計劃的總意圖是,在北方,不暴露第8集團軍的真正意圖和實際行動,而在南方,則要有意識地顯示正在準備進攻的假像,使敵人摸不清第8集團軍發動攻勢的意圖,進攻日期和主攻地帶。 整個欺騙活動是在集團軍範圍內進行的。除了採取謹慎地傳播有利於敵人的假情報等措施外,主要是從視覺上欺騙敵人。首先是偽裝前沿地區的巨大的彈藥和其它作戰物資堆集所。例如,離阿拉曼車站不遠,就設立了一個很大的堆集所。它可儲存補給品600噸,油料2000噸和工程器材420噸。場地在露天,偽裝得很好,除了偶爾有一些坑坑窪窪之外,看不出有堆集所的樣子。 其次是用假車輛扮演坦克和其它車輛的運動,使敵人對大量部隊在作戰陣地上集結逐漸習以為常。10月1日,這些必要的假卡車、大炮、武器牽引車等都要進入陣地。到了發動進攻前一天,當進攻的各師集結時,要在夜間把假卡車換成真的作戰用車。在準備進攻的各師開來的後方地區,表面上仍應保持全部的車輛密度,用假車輛替代開走的真車輛。這樣做完全是為了對付敵人的高空照相偵察。 早在總攻日前一個月,就為參加突擊的步兵挖好了細長的戰壕,供他們在10月23日晝間躺臥用,而且這些戰壕都偽裝得絲毫不露破綻。同時,為了表明主要突擊可能來自南面,還在那裡鋪設了一條假輸油管。鋪設工作於9月下旬開始,施工日進度表明到11月初才能竣工。假輸油管長約20英里,在三個地方建造了假油泵房,並在其中兩個地方建造了給水站與儲油罐。此外,還用通信分隊模擬將在南面發動主攻的無線電通訊。為了把偽裝搞得天衣無縫,只向下層軍官傳達將要發生什麼事,而且是在9月28日至10月21日期間按軍銜高低分批傳達。在最後一天,傳達到了普通士兵,並且停止了一切休假和進城活動。這些措施產生了這樣一種結果:「在黃昏來臨之前,23日那天過得像阿拉曼前線上的任何一天。」(隆美爾語)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