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將帥系列 > 蒙哥馬利 | 上頁 下頁
三三


  為了瞭解部屬,蒙哥馬利經常訪問下屬部隊,其影響滲透到東南集團軍的各個層次。他的這種訪問並沒有因為他成為集團軍司令而有所減少。1942年1月的東南集團軍的作戰日記就有如下記載:

  1月2日:集團軍司令訪問第43師轄區,並向加拿大官兵講解「海獺演習」。

  l月8日:司令官訪問第44師轄區。

  1月9日:司令官訪問第46師轄區。

  1月10日:司令官訪問加拿大軍軍部。

  l月11日:司令官訪問西薩塞克斯本土防衛部隊。

  1月13日:司令官在高級軍官學校演講。

  1月14日:司令官在坎伯利參謀學院演講。

  類似的活動還有:參加演習、戰術講座、加拿大軍研究周、新武器示範等等。這種無休止的活動,似乎表明東南集團軍司令部充滿了狂熱的工作氣氛,但實際上卻恰恰相反。與倫敦佩吉特的國內武裝力量總司令部相比,東南集團軍司令部的氣氛顯得極為平靜。從國內武裝力量總司令部調到東南集團軍的少校情報官戈倫韋·裡斯回憶說:

  「當我到賴蓋特(東南集團軍司令部所在地)向集團軍司令彙報情況時,覺得一切情況都與佩吉特的總司令部大不相同。要見集團軍司令沒有任何困難,一經約定時間,他就會準時在那裡等你。他總是讓人覺得,除了已掌握的事情之外,他根本無事可做。桌上永遠沒有任何文件,也沒有任何干擾;人們會想到眼前坐的是個閒人,要不是有客人來訪,簡直不知道做什麼來打發他的時間。我個人認為,最了不起的是他真正在鄭重而有禮貌地傾聽我說的話,而那些話我常常覺得是不值得一聽的。如果他提出意見,或是下達指示,人們會覺得他曾經利用清涼平靜的傍晚時間,在花園裡對這些問題都作過冷靜的思考。我開始感到他與我所知道的其他指揮官不同的是,他真正地『想』過,而他這個『想』的含義與科學家或學者的『想』是相同的……當思考戰爭的時候,他的思路流暢而集中。」

  凡是與蒙哥馬利共事或為其服務過的人,都會覺得裡斯的印象是準確的,因為這種情況符合蒙哥馬利的指揮原則:高級指揮官絕不應埋頭於瑣事。蒙哥馬利在其《回憶錄》中寫道:「極端緊要的是,一個高級指揮官絕不應埋頭於瑣事中。我總是注意這一點。我經常花不少時間考慮,思索主要問題之所在。在戰役中,一個指揮官必須考慮如何擊敗敵人。假如他陷入事務堆中不能自拔,而對於真正的大事卻視而不見,他就做不到這一點。不抓大事,而把注意力花在對戰役無關緊要的次要事情上,他就不能成為參謀人員的堅強靠山。瑣事細節是參謀們的份內事。指揮官整天忙於瑣事,沒有時間靜心地深思熟慮,決不可能制定出高水平的作戰計劃或者有效地進行大規模的作戰行動。」

  到1942年,蒙哥馬利已成為聞名遐邇的訓練專家,他的作戰思想也更為成熟。奇怪的是,儘管當時英國在遠東和中東戰場吃緊,國家處於危難時刻,但蒙哥馬利卻從未被列入高級將領的候選人名單。更奇怪的是,雖然蒙哥馬利對遠東和中東的戰事頗有異議,但他卻從來沒有表示出他必定會有當野戰指揮官之意。按照蒙哥馬利的自負個性來看,這確是出乎意料之事。不過,他的繼子約翰·卡弗的看法也許能提供較為合理的解釋。卡弗認為,蒙哥馬利的雄心並不像一般人那樣,一味地追求較大的權勢。

  從在坎伯利參謀學院作教官或草擬步兵訓練手冊時起,他的作戰思想就已包含師、軍、集團軍指揮部的正常演練。不論成功與否,他都把全部精力集中在現在國家委託給他的部隊上,務求其有最佳的訓練和具備最強的戰鬥力。對在敦刻爾克與他同為師長的亞歷山大的多姿多彩的晉升,他似乎完全忽略,而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部隊的訓練和演習上。第12軍和加拿大軍的軍研究周結束後,隨之而來的便是一連串的營、旅、師級和軍級演習,其目的是為了在野外演習場上驗證在模型演習中所研討的各種戰術理論。蒙哥馬利決心把部隊訓練到不僅能進行縱深防禦作戰,而且能成功地進行反攻作戰。第12軍的「加拉哈德」演習、「征服者」演習、「勝利者」演習、「蘭斯洛特」演習以及加拿大軍的「海獺第三」、「海獺第四」演習,都體現了蒙哥馬利的這種決心。

  但是,東南集團軍所舉行的最重要的一次演習,是蒙哥馬利去非洲接任第8集團軍司令之前所進行的「猛虎」演習。該演習的目的,旨在表達蒙哥馬利與日俱增的信念:要奪取戰場主動權並戰勝德軍或日軍,盟軍部隊就必須訓練到能在真正複雜的情況下作戰,並至少能堅持10天之久。演習從5月19日開始,5月30日結束,由第12軍對抗加拿大第1軍(第2軍正在編成中),雙方兵力超過10萬人。參觀演習的人蜂擁而至,包括華盛頓派來的首席參謀艾森豪威爾將軍。在演習中,蒙哥馬利第一次遇見了艾森豪威爾,並給他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艾森豪威爾在1942年5月27日寫道:「蒙哥馬利將軍是位果決型人物,精力充沛,于練非凡。」

  從許多方面看,「猛虎」演習都是蒙哥馬利在英國本土訓練部隊的頂點,也可被稱之為第二次世界大戰轉折點的彩排。20年後,蒙哥馬利在演習講評稿的檔案本上,用筆補注說:「至今在加拿大仍為人所樂道。」

  從敦刻爾克回到英國到1942年8月離開英國去埃及指揮第8集團軍這兩年中,蒙哥馬利把他訓練軍隊以及在戰鬥中使用軍隊的觀點固定了下來,並且把它一貫地應用于他所指揮的規模不等的部隊。蒙哥馬利說,他於1941年至1942年在英國發展的作戰理論,「就是我於1942年帶到非洲,1943年帶到西西里和意大利,以及1944年帶到諾曼底的一套理論」。

  在任東南集團軍司令期間,蒙哥馬利最引起人們爭論的一件事便是對迪耶普的襲擊了。許多加拿大人認為這場災難是他造成的,因此對他恨之入骨。但事實上,蒙哥馬利只能負很少一部分責任。

  在1942年最初的幾個月裡,由蒙巴頓勳爵領導的聯合作戰部的參謀長們、美國人以及英國首相花了大量時間研究名為「圍捕」和「大錘」的兩項大膽的作戰計劃是否可行,或者可否實施其中的一項。「圍捕」是大規模進攻歐洲大陸的代號,而「大錘」則是在俄國人陷入極端困難境地時,或在德國人顯露出垮臺跡象時,對法國進行小規模突擊的應急計劃。到4月份,「大錘」計劃被認為不能在最近的將來實行,但「圍捕」計劃則仍作為1943年4月的遠景計劃予以保留。到7月份,「大錘」計劃被取消,「圍捕」計劃也逐漸消逝,注意力轉向了英美軍隊將在西北非進行的登陸。這一登陸行動的代號為「火炬」。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