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將帥系列 > 蒙巴頓 | 上頁 下頁 |
七二 |
|
與文字書籍相比,蒙巴頓更願意通過銀幕來展現自己過去的成績。他一直喜歡看電影,並且在20多歲時就參加拍攝過英國第一部軍事教育片,他認為把自己拍進電影裡,影響的範圍會更大,許多人不見得愛看書,但肯定會願意舒舒服服地坐在影院裡看電影。他退休後不久,著名導演兼製片人約翰·布拉伯思就找到了布羅德蘭茲莊園,請他參加一部有關他生平的系列片拍攝工作。這正中他的心意,立即表示贊成。不過他提出要求說,他不僅要在系列片裡自扮自演蒙巴頓,而且還要參加系列片的導演工作,以免被別人捉弄。布拉伯思為難了一陣子,最終還是答應了他的要求。 自己演自己,這在當時還是一種大膽的嘗試。並非專業演員出身的蒙巴頓,自然有時顯得很蹩腳,吃了些苦頭。在馬爾他,有一段戲是反映蒙巴頓在英國地中海艦隊司令部工作時情形的,其中一個鏡頭拍了17遍,最後導演才通過。在冷嗖嗖的海風中,被折騰了好幾個小時的蒙巴頓卻不感到受苦,為了使自己的銀幕形象更完滿,他對現場圍觀的人們說:「我聽說就是超級影星,這種情況也會有的。」 由於拍攝的需要,蒙巴頓跟著劇組幾乎跑遍了他工作過的所有地方。在那裡,他見到了數不清的舊交故友。他重新踏上當年戰鬥過的土地,仿佛過去權傾一時的好時光又都回來了。然而現實卻不是這樣,當片子拍好後,代表英國政府負責審片工作的伯克·特倫德不僅要求審看電影,還要審閱每一集的劇本。蒙巴頓感到自己的尊嚴受到了侵犯,他拒絕說:「我相信你會同意這一點,一位前最高司令、總督、第一海務大臣和國防參謀長,是必須被允許自己決定自己的問題、自己承擔來自各方面的批判的。」 英國政府要求審查影片和劇本,並非是沒有道理的。因為這部重點反映蒙巴頓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作用和業績的系列片,雖說主角是他個人,但必然要涉及到許多國際問題。果然,這套片子放映後,法國人抱怨它歪曲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法國的形象;美國人指責它貶低了麥克阿瑟和史迪威。就連毫無疑問是侵略戰爭發動者的德國,也有人抗議這部影片「表現的導致二戰爆發的事件不公正」。為了平息這些不滿和抱怨,英國政府以及蒙巴頓本人,又不得不費了不少唇舌和筆墨去做解釋工作。 應當說,這部名為《蒙巴頓伯爵生平紀實》的系列片是成功之作。它是經過精心寫作和攝製的,其中包含有大量珍貴的歷史照片和記錄。它的構思很有趣味,但並不庸俗化。因為這部12小時的片子是自傳體,所以許多重要人物的活動都集中在與劇中主要人物蒙巴頓有關的事情上,而其他與主人公無關的事情都被輕描淡寫地一帶而過。並且為了儘量減少招惹麻煩,許多蒙巴頓置身其中的複雜事件也被大大簡化了。但是儘管這樣,它在英國播映時,幾乎所有的電視臺還是不顧蒙巴頓本人的強烈抗議,把它安排在每天晚上10點30分以後映放下流色情節目的時間裡播放。由此也可以看出,英國官方對這部系列片持有的態度了。 當1970年的元旦鐘聲響徹英倫三島的時候,正在布羅德蘭茲莊園裡跟家人一起吃團圓飯的蒙巴頓,突然對長女帕特裡夏說;「我預感,我不會聽到1980年的元旦鐘聲了。」 他的身體越來越衰老了。儘管他還不大服老,整天四處去忙忙碌碌,並且幹了些淨是費力不討好的事情。這年7月,英國國會舉行隆重而莊嚴的開幕儀式,70歲的蒙巴頓被恩准手持國劍,侍衛伊麗莎白女王步入國會大廳。這是英國國會開幕式的傳統儀式,手持那柄長而重的國劍的人,必須是為大英帝國立下過卓著功勳的人,這是一種榮譽。但是,手持者必須筆直地舉著它,而且在女王發表冗長的講話時,也必須紋絲不動。那一天十分炎熱,為了拍電視,燈光把蒙巴頓照得雪亮。「突然,整個地面開始像浪潮一樣向前奔湧,我知道自己要昏過去了。」諾福克公爵立即命人沖上去扶住他,而蒙巴頓則掙扎著,一直堅持到典禮結束。 轉年的國會開幕式,他還想享受一下手持國劍的榮譽,但女王堅持要他做這次苦差事之前檢查一下身體。蒙巴頓非常自信地做了檢查,結果查出了心臟病。這樣,手持國劍的榮譽轉給了陸軍退役元帥哈丁。「蒙巴頓伯爵先是感到失望,後來像一頭豹子似的叫嚷道:『哈丁比我更老,他都80歲了。你看,他長袍一抖一抖的,差點絆倒兩次。我要告訴女王,如果我明年恢復了,還要重操舊業。』」其實,他知道他在自我解嘲。儘管他總是竭力挺直身軀,有時甚至用雙肩頂住牆壁,不讓人看出他的彎腰駝背,但他心裡明白自己老了。 蒙巴頓開始偶爾設想一下葬禮方面的事情了。1971年9月,張伯倫伯爵與他閒聊時,問他將來希望安葬在哪裡,開始他選擇了懷特島,準備和父母安葬在一起,後來又說羅姆西更合適些。他問過國防部,一個陸軍元帥的葬禮將規定多少人參加,然後又明知故問道:「過去真的有2500名海軍將士參加了一位海軍元帥的葬禮嗎?」並且追問英國退役軍人協會主席,這個組織在一位海軍元帥的葬禮中將發揮什麼作用。儘管人家對他的囉嗦有點兒厭煩了,但還是一次次地回答了他應享有的葬禮規格。 事實上,說著說著,死神便一步步地逼近了他,並且是以一種非常殘忍的方式把他帶進了天堂。 愛爾蘭共和軍是一個著名的恐怖組織,它自成立之日起,就以用暴力手段推翻「英國在北愛爾蘭的殖民統治」為目標。由於它的這一目標,在愛爾蘭人中有一定的影響,所以儘管英國政府多次動用軍警力量去鎮壓和追捕,這個組織也一直沒有被剿滅,70年代中期以後甚至還很活躍。他們的恐怖矛頭首先是對準英國王室和英國高級軍政官員。由於女王周圍警衛森嚴,再說暗殺一國之元首必然會引起受害者舉國上下的憤怒,因而共和軍選中了蒙巴頓。蒙巴頓是英國王室中年紀最大的成員,並經常以王室的代理人自居,鏟掉他,同樣可以起到打擊英國王室、震動整個英倫之目的。 1978年,蒙巴頓就感到自己處在危險之中。這一年,他的德國遠房侄子、住在黑森州卡塞爾的莫裡茨王子遭到共和軍的綁架。雖然交完贖金被很快釋放,但綁架者要莫裡茨王子轉告他的叔叔,共和軍的主要目標就是蒙巴頓。 政府派給蒙巴頓的保鏢總共有28名,他們日夜守衛在布羅德蘭茲莊園。警方要求,蒙巴頓晚上睡覺時一定要鎖上房間,並且在身邊裝上通往男管家和保鏢臥室的警鈴。蒙巴頓一一照辦了。而遭到過一次綁架的莫裡茨王子認為這還不夠,告訴叔叔最好的做法是每晚睡覺時帶上一支散彈獵槍,那要比左輪手槍的火力猛烈的多。蒙巴頓也照辦了,每天都拖著支裝滿子彈的獵槍爬上床睡覺。不過,他認為從道理上講,自己不應當是共和軍暗殺的對象。他這時只是偶爾與一些學校和慈善機構打交道,而不是國防大事或愛爾蘭問題,憑什麼理由對方要綁架或殺死一位年近80歲的老頭呢? 1979年8月27日上午11點半左右,蒙巴頓在馬勒莫小碼頭登上了「陰影V」號,這是一條29英尺長的由漁船改裝的遊艇。一同上船的有布拉伯恩公爵一家:公爵的老母親、夫人和一對14歲的雙胞胎兒子。蒙巴頓的長女帕特裡夏和她的丈夫約翰,為了照顧老父親也登上了遊艇。蒙巴頓還特意邀請了一位愛爾蘭小男孩,跟他一起往大海裡玩玩。 當遊艇離開碼頭後,便開始加大油門向大海深處駛去。蒙巴頓穿著一件短袖汗衫,上面印著「戰鬥第五」的字樣,這是他為紀念那艘心愛的「凱利」號驅逐艦沉沒而專門請人印製的,穿著它,可以使他經常想起那次罹難的老部下,感到自己還跟「凱利」號水兵們在一起。不過,他這身打扮是家裡人從未見過的,是不是它預示著什麼? 他們這次來海上的目的之一是逮龍蝦。前幾天,他們曾在海裡投放了一些陷網,這次要去看看網裡面鑽進去了多少。當「陰影V」號接近第一張陷網,正要關掉發動機時,只聽「轟」的一聲巨響,被共和軍偷偷安放在遊艇裡的炸彈爆炸了。整條船立刻被炸成了幾截。布拉伯恩公爵一家,只活下來一個孩子;帕特裡夏和她的丈夫被從水中撈起後,渾身血污,兩人的腿都被炸斷了。那個愛爾蘭小男孩也被當場炸死。蒙巴頓的屍體漂泊在幾碼遠的水中,他的臉部朝下,四肢居然還很完整。 他死於一瞬間的爆炸中,這種死亡方式雖然殘忍,但卻事先沒有恐懼、沒有悔恨,並且又是在他最喜愛的人的陪同下,在他最熱愛和迷戀的大海裡死去的。這或許是這位海軍元帥的理想歸宿方式。這一年,蒙巴頓剛好79歲。 暗殺成功後,愛爾蘭共和軍的恐怖分子隨即給倫敦的幾家大報寄去了一份聲明,宣稱:「這一舉動就是要引起英國人民的注意,只要他們仍然佔領著我們的國土,我們就要撕碎他們的帝國主義的心臟……」 與此同時,整個英國悲慟了。伊麗莎白女王和菲利普親王,以抽噎的啜泣聲來表達對他們叔父慘遭殺害的悲痛;英國政府拿出巨額懸賞,發誓要捉獲兇手。歐洲各國所有在位或不在位的王室,都對他們失去了這位德高望重的代表和糾紛調解人而備感淒涼。世界各國的幾乎所有報紙都在顯要位置上,登載了蒙巴頓被暗殺的消息。在他率師征戰過的緬甸,仰光的英國大使館裡,一本厚厚的簿子打開著供人們簽字獻辭。連續4天,前來弔唁簽字的人們排著長隊站在大使館前,有時隊伍像一隊長龍一直排到花園裡。在印度,儘管「蒙巴頓方案」遺留下缺憾和糾紛,但印度人民還是記得這位在他們國家獨立時奔波忙碌的英國人。印度政府宣佈舉國哀悼一周,首都的許多娛樂場所都停止了營業。各大國的領導人和尚健在的盟軍將領們紛紛發來唁電,表示哀悼之情。 蒙巴頓的葬禮是隆重的。正像他生前所要求的那樣,參加葬禮的大多數人是英國陸海空三軍將士,其中又以皇家海軍的陣容最為龐大和醒目。在女王儀仗隊打響的隆隆禮炮聲中,載著他遺體的靈車緩緩駛進了墓地。正是: 貢獻畢生留英名,不幸罹難世人驚; 自古英雄多建樹,功過是非後人評。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