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將帥系列 > 蒙巴頓 | 上頁 下頁
三〇


  英美首腦的這次首腦會談,從1943年8月14日開始,地點在魁北克城海德公園內的一幢建築裡。會談正式開始前,英美雙方較低級別的人員已進行過磋商。會議開場後,丘吉爾仍向美國人大談其「巴爾幹戰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過,經過一番激烈爭論,英國方面還是終於同意通過了代號為「霸王」的戰略計劃,規定盟軍於次年5月1日在諾曼底登陸。另外,還計劃了一次在法國南方土倫和馬賽附近登陸的輔助性戰役,代號為「鐵砧」。

  然而,就是這項在諾曼底開闢第二戰場的計劃,也由於英方的堅持而附有一系列前提條件,即進攻法國的「霸王」計劃只能在以下前提下付諸實施:

  ——風力不太強;
  ——潮汐正好符合需要;
  ——月光條件正好適合要求;
  ——在潮汐和月光合適的條件下天氣也應合適;
  ——當上述所有條件均不具備時,進攻時間將自動延期一個月,直至下一個滿月日期……

  英方的這些前提條件,有的是蒙巴頓以兩栖作戰專家的名義提出來的。它們正對丘吉爾拒絕或拖延在法國開闢第二戰場的胃口。俄國人事後得知評論道:「任何思維正常的人都很清楚:要完全具備成功登陸的所有條件不僅可能性很小,而且是不可思議的。但這恰恰是英國政治家們所需要的。」

  會議還討論了製造原子彈問題。會議期間,羅斯福和丘吉爾簽署了英、美原子研究合作協定;同時,研製原子彈的「合金管」計劃正在加速進行。這是後話了。

  魁北克會議還涉及了遠東戰局,英美聯合參謀長委員會的計劃人員第一次提出關於擊敗日本的聯合計劃。美方人員相信中國有提供轟炸日本、襲擊日本至南海的交通和攻入日本的最大可能性。而英國認為中國並非戰時必不可少的夥伴,並且中國戰後強盛,或許是大英帝國遠東的厄運開始。為此,羅斯福親自向丘吉爾勸說道:「要迫使日本投降,必須攻入日本本土,而要想進攻日本本土,則必須利用中國基地與人力,這就必須打通中國國際通路,充實中國軍備。如果中國(指重慶政府)崩潰,日本在中國大陸發動攻勢,進而出擾南太平洋、西南太平洋,美國必將無暇顧及歐洲戰場。」

  丘吉爾覺得羅斯福的話是有道理的。他抱著與美國交換的態度,如美國同意英國在地中海的計劃,英國則不妨贊成美國對遠東的主張。出於平衡英美雙方在東南亞地區利益的考慮,丘吉爾在會上提議建立東南亞盟軍司令部。由於美國在東南亞地區沒有什麼作戰部隊,也不打算再派多少部隊去那裡,美國的原則是不為恢復英帝國的勢力範圍而作戰,所以東南亞盟軍司令部的司令一職自然得由英國人擔任。不過,僅在這一點上,丘吉爾與羅斯福也有一番交易:英美雙方曾經達成過共識,即如果有朝一日實施「霸王」戰役,將由一位英國將軍指揮。丘吉爾還私下答應過布魯克爵士,由他擔任此職。

  但丘吉爾逐漸發現布魯克對未來的「霸王」戰役,簡直沒有任何信心,因此覺得讓他擔任戰役總指揮顯然是不適宜的。在海德公園林間散步時,丘吉爾向羅斯福透露他有意讓一位美國將軍指揮「霸王」作戰行動,作為交換條件,英國的亞歷山大將軍出任地中海戰區最高統帥,而蒙巴頓則出任新成立的盟軍東南亞戰區最高統帥。羅斯福痛快地答應了丘吉爾對這兩位英國將軍的提名,特別是蒙巴頓,羅斯福在英國高級將領中,他最喜歡蒙巴頓。

  首相與羅斯福總統在海德公園林間的談話決定了蒙巴頓未來的前程。丘吉爾之所以以閒談的方式和似乎漫不經心的口吻,徵詢盟國領導人的意見及在旅途中試探一下其他英國軍方領導人的態度,因為他清楚年僅43歲、戰前的常規軍銜不過是海軍上校的蒙巴頓,資歷太淺了。在正式場合貿然去提名,恐怕不一定會被大家接受,莫如先私下打過招呼取得共識為好。

  還在這次魁北克會晤的8個月以前,在卡薩布蘭卡英美首腦會議期間,聰明過人的羅斯福已看出丘吉爾有意栽培蒙巴頓。在安法兵營的美國代表團休息室裡,羅斯福的兒子埃利奧特·羅斯福曾和父親有一次對話,小羅斯福回憶說,他看到他的父親——

  在悄悄地發笑。「怎麼了,父親?」

  「我在想著蒙巴頓。」羅斯福總統問兒子,「你知道為什麼溫斯頓讓蒙巴頓陪同他到這裡來嗎?這樣一來,我的耳朵裡將塞滿了把登陸艇轉移到東南亞是如何重要一類的話。」

  見兒子感到驚奇和摸不著要領,羅斯福接著說:「為了緬甸。英國人想奪回被日本人佔領的緬甸。這是他們第一次對太平洋戰場表露出真正的興趣,為什麼?為了他們的殖民帝國!」

  「可是那和蒙巴頓有什麼關係呢?」小羅斯福仍不解地問父親。

  「他們將挑選他在這個嶄新的舞臺上——東南亞——擔任盟軍最高統帥。你瞧著吧,溫斯頓肯定會這麼做。」羅斯福總統對他的英國同行是瞭解的,顯得蠻有預見地對兒子說了上述這樣一段話。

  其實,儘管丘吉爾一直喜愛和刻意栽培蒙巴頓,但這位年輕的朋友卻不是這一職務的最初人選,雖然他的名字列在被考慮的名單之中。在東南亞設立盟軍司令部和最高統帥的想法,英國軍方早在1943年5月時就內部議論過,一個月後,得到了英國參謀長委員會的同意。英國內閣的印度事務國務大臣利奧·艾默裡是這一想法的熱心支持者。

  5月31日,艾默裡給丘吉爾打電話說,英國遠東駐軍司令韋維爾已經力不從心,首相應當「立即任命一位最高統帥。」艾默裡知道首相心裡屬意的是誰,主動提名蒙巴頓來擔任這個要職。但此時丘吉爾還顧忌資深軍官們的閒言碎語,表面上拒絕了艾默裡的提議,理由是蒙巴頓目前的健康不佳,職位也不夠高。但他也不急於考慮其他人選,明擺著要維持現狀,待時機成熟後把這個職務交給蒙巴頓。由於韋維爾在東南亞與駐緬中國軍隊指揮官史迪威將軍的關係搞得很僵,簡直不能在一起共事,美國方面要求另外選派一位英國將軍來接替他,促使丘吉爾不得不抓緊把這件事確定下來。

  英國軍方第一次提出接替韋維爾的候選人是肖爾托·道格拉斯,但是美國人不喜歡他,羅斯福表示不贊成。英軍參謀長委員會又提出特德和坎甯安,可是艾森豪威爾認為特德在地中海的職務脫不開身,而坎甯安的工作熱情不足。布魯克爵士討厭美國人憑藉財大氣粗對英國指手劃腳,堅持坎甯安是最適合的人選,丘吉爾權衡利害,最後還是找理由拒絕了這個意見:「我不認為海軍軍人適合擔任這樣的指揮工作。海軍的航海技術和科學性使得對士兵的訓練非常嚴格,因此,他們沒有時間研究軍事史和總體性的戰爭藝術。」此後,又提出了幾位人選,但都未獲得丘吉爾的同意。

  如果說對坎甯安的提名被丘吉爾以所謂專業不對口而拒絕,那麼對同樣是出身于海軍的蒙巴頓,丘吉爾則又換了一番說辭:「東南亞前線需要一位年輕有為、經過戰爭考驗的軍人擔任最高統帥,以便重新審議這條戰線上戰鬥的總體情況,給作戰注入活力和權威。」他還稱蒙巴頓是聯合作戰計劃的大師,對他的任命將會「引起公眾的興趣並得到他們的同意,同時也將表明,年齡不是取得功名的障礙。」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