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風雲人物 > 身殘志堅-羅斯福 | 上頁 下頁 |
四七 |
|
「我為自己作過計劃,為私人生活作過計劃,但是我的良心不允許我拒絕要我為國效勞的請求。」 羅斯福雖然獲得了民主黨競選連任總統的提名,但是在前進道路上還面臨著許多阻力和鬥爭。溫德爾·l·威爾基已被共和黨提名為總統候選人。他是一個公用事業的巨頭,勢力很大,能言善辯,幾乎同羅斯福一樣是一位惹人注目、富有吸引力的人物。威爾基身材魁梧,面目清秀,和藹可親,是一位典型的美國人。他穿著起皺的西裝,講演時一團蓬亂的頭髮被落在前額上,就好像從他的原籍印第安納來的一個鄉下人。但是,他一直是巨大的公用事業控股公司「聯邦和南方公司」的總經理,在華爾街深受尊重,被視為精明的經營者。他是在帶頭反對公用事業控股公司法的鬥爭中第一次引起全國注意的,這項法律的目的就是為了拆散這種聯合企業。作為老民主黨人,威爾基曾在1932年投票支持過羅斯福。他不打算廢除新政,但是指責新政未能結束經濟蕭條,並且認為各項新政計劃本可以在減少政府控制的情況下更有效地得到執行。 威爾基活動能量很大,他的競選速度使人頭暈目眩,有時一天發表演講多達15次,他的聲音很快就變得嘶啞了。而羅斯福卻巧妙地置身於競選之外。他無視他的對手的挑戰,照常行使總統偽職能。他的行動和關於世界情況的評論使威爾基的競選黯然失色。總統把絕大部分注意力集中在即將爆發的不列顛戰役上。英國人正在遭受轟炸和圍困,已經處於破產的邊緣。德國潛艇四處活動,正在消滅作為英國生命線的運輸船隊的主要力量。早在5月15日,丘吉爾就要求借用第一次世界大戰遺留下來的正在重新裝備的四五十艘驅逐艦,但羅斯福鑒於國內的反對,沒有立即答應。他不願為那些指責他有獨裁野心的孤立主義者提供新的彈藥。他確信,在當時的情況下,美國國會也不會批准這樣的非中立行動。然而到了7月份,英國首相進一步提出了這一要求。 丘吉爾建議,美國用這些驅逐艦換取租借從加拿大到加勒比海的一連串8個空軍和海軍基地的為期90年的權利,以便使美國公眾容易接受這項交易。到了9月2日,羅斯福終於以非凡的勇氣,衝破政治上和法律上的重重限制,靠行政命令將這些驅逐艦轉讓給英國人。總統對國會的反對派說,「哪怕再推遲一天,都可能意味著文明的消滅。」孤立主義者們指責他「採取了戰爭行動」,但是他辯解說,採取這樣一種明顯的非中立行動是進行自衛,也是對希特勒一再違反國際法進行的報復。經過廣泛的宣傳和解釋,驅逐艦交易得到了公眾的贊成和諒解,特別得到了陸軍部長史汀生和海軍部長諾克斯兩位共和黨元老的堅決支持,羅斯福對此感到十分欣慰。 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威爾基,根據美國人民怕打仗的心理,極力在政治上低毀羅斯福。他指責說,投票選舉羅斯福,等於投票派美國青年到歐洲戰場上送死。如果羅斯福重新當選總統,美國部隊將在4月份以前被派到海外。在大選之後,威爾基承認,他的一些煽動性的言論,只不過是「競選言詞」而已。但是這些言論,卻提高了他在民意測驗中的地位,煽動了孤立主義、和平主義和極右勢力對羅斯福的圍攻。 隨著大選日期的臨近,羅斯福認為該是「提醒全國人民注意有意或無意歪曲事實的行為」的時候了。10月份,他開始了一次競選巡迴旅行,走遍所有的工業州,往西遠至克利夫蘭。羅斯福在講演中主要講了三個問題:第一,1940年對美國男女勞動人民假裝慈悲的共和黨人,在1932年卻願意讓他們挨餓;第二,同共和黨的說法相反,在重新武裝美國方面正在取得進展;第三,共和黨人反對加強美國防務的一切努力。羅斯福始終是在政治活動中奚落對方的老手,他指責共和黨頭目口是心非,置群眾利益於不顧,當歐洲人民遭受法西斯躁踴時,他們卻見死不救。 在競選活動後期,羅斯福已經看出輿情的變化。隨之,他講話的調子也就逐步升高了。在1940年10月12日以西半球防務問題為主旨的一次演說中,他說:「我們的方針是明確的。我們的決心已經下定。我們將繼續增強防務和軍備。我們將繼續援助那些抵抗侵略的人們,繼續援助離我們海岸很遠的抑制侵略者的人們。」「美國人民,美洲各國人民,反對綏靖主義。他們認識到綏靖主義是怎麼回事——一是侵略國的主要武器。」這是羅斯福對1940年9月27日德意日簽訂三國公約的答覆。在演說中羅斯福還對保衛西半球的概念作出新的解釋:不僅包括北美、中美和南美的領土及其鄰近的島嶼,而且還包括「和平利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權利」。 兩星期後,也就是投票前一星期,羅斯福對共和黨孤立派進行了指名道姓的批評。由於美國公眾輿論傾向于加強軍事準備以應付法西斯國家對西半球的威脅,國會中的共和黨孤立派領袖為了嘩眾取寵,轉而指責羅斯福忽視國防建設。羅斯福針鋒相對地回答說:「國會記錄,白紙黑字,既改不掉,也禁不了。」接著他點了共和黨副總統候選人麥克納裡和範登堡、奈伊、約翰遜等人的名,揭露他們反對加強軍備,反對廢除禁運條款的一貫言行。羅斯福在投票前夕採取的進攻姿態,說明地摸准了輿論的脈搏。投票那天,羅斯福照例來到海德公園同家庭成員和親朋摯友們一起等待大選的結果。 羅斯福的母親和幾位老太太在靠近房子前門的一間小客廳裡,一邊織毛衣一邊聊天,幾乎沒有注意電臺廣播的投票結果;總統穿著襯衫,在餐廳裡準備好了計票單和新聞自動收報機。埃莉諾從一個房間到另一個房間、照看著所有的客人,似乎根本設有注意電臺的廣播。最初的結果表明.威爾基的票數出乎人們的預料,但到10點鐘,結果清楚了,羅斯福在30個州獲勝,獲得選舉人票449張;威爾基在10個州獲勝,獲得選舉人票82張。在選民投票中,羅斯福領先500萬張。在慶祝勝利時,總統對朋友們說:「我們似乎防止了一場暴動。」要是他落選,那就可能被視為綏靖政策的勝利。 1940年的大選結果,不僅打破了美國100多年來的政治傳統,而且成了第二次大戰期間的一次有重大戰略意義的搏鬥。羅斯福第三次受任,比他在大危機年代臨危受命,擔當起挽救資本主義體系免於崩潰的任務來,有著更重大的意義。 羅斯福理所當然地把他第三次當選作為美國人民對他的政策的認可。如今,總統可以比較放手地執行他的外交政策了。1941年1月中旬的民意測驗表明,70%的人支持援助英國,哪怕冒戰爭危險也好。實際上,從1941年1月29日開始,到3月29日,英美參謀人員在華盛頓進行秘密會商,制訂美國日後參戰的藍圖——《abc-l》,計劃集中力量於大西洋打擊德國,在太平洋方面採取守勢。這一戰略原則的出發點是:打垮了德國,日本和意大利則無法堅持下去;打垮日本和意大利,德國仍能打下去。 如果說,一年前,羅斯福正在為廢除中立法中武器禁運條款而苦戰,那麼,1940年12月29日發表爐邊談話時,他已能提出「我們必須成為民主國家的偉大兵工廠」的口號了。 在這次談話中,羅斯福首先將目前這場危機同八年前的世界經濟危機作了回憶對比。他說:「今天晚上,面對著一場世界性危機,我腦中回想到八年前的一場國內危機中的一個晚上。那時,美國工業的輪于正在夏然欲止,我國整個銀行體系已經停止活動。我清楚地記得,我坐在白宮的書房裡,準備對合眾國人民講話時,我眼前出現了聽我講話的那所有美國人的形象。我看到工廠礦山裡的工人,櫃檯後邊的女售貨員,小店主,正在進行春耕的農場主,寡婦和為自己一生積蓄發愁的老頭。我試圖向廣大的美國人民群眾說明銀行危機對於他們的日常生活意味著什麼。」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