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風雲人物 > 身殘志堅-羅斯福 | 上頁 下頁 |
三九 |
|
林白非常悲觀。他說,由於我們必定會被打敗,所以我們不可能去打仗。德國空軍比俄國、法國和英國三國的空軍合起來的力量還要強10倍。我們的防務簡直沒有什麼用,防禦敵機空襲用的阻塞氣球只是浪費錢。他認為,我們只能屈服,然後與德國聯盟。 林白像一個報喪的幽靈,在歐洲,在美國,到處進行瓦解土氣,蠱惑人心的遊說。在1938年8月份的最後兩周期間,顯然是通過美國駐倫敦武官雷蒙德·李上校的安排,林白夫婦對蘇聯進行了一次訪問。林白觀看了蘇聯許多種類的飛機,參觀了很多空軍基地和飛機工廠。他認為,這些飛機「不如美國、德國和英國的同類飛機好」。從莫斯科返回的時候,他們夫婦在捷克斯洛伐克度過了9月份的第一周。捷克斯洛伐克的將軍們給林白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但是他得出的結論是,「捷克斯洛伐克的空防力量不強」,因為他們的飛機——驅逐機和轟炸機都一樣——「對於進行現代戰爭來說速度太慢」。 林白夫婦于9月8日來到巴黎。這只「孤鷹」在歐洲危機問題上的觀點與美國駐巴黎大使布拉特的觀點很相似。布拉特對法國人的真誠熱愛從政治上來說變成了對他們的命運的擔心,如果他們與德國產生軍事上的糾紛的話。現在可悲的前景迫在眉睫。在林白夫婦抵達布爾歇機場的那一天,法國總理達拉第對布拉特說,「如果德國軍隊進入捷克斯洛伐克境內的話」,法國將對德國發動襲擊,儘管「他完全清楚,法國對德國防線進行襲擊要付出很大的代價,並且不會取得很大成果。」 布拉特大使於9日在這種悲觀的氣氛中邀請林白夫婦和美國武官霍勒斯·富勒上校與法國空軍部長居伊·拉尚爾出席宴會。林白以「專家」的身份對歐洲形勢作了悲觀的分析和說教: 「法國的形勢極為險惡。它在幾年之內趕不上德國,如果它要趕的話。法國每月能造大約45架到50架戰鬥機。根據最好的估計,德國每月能造500架到800架戰鬥機。英國每月能造70架左右。法國希望到1940年4月擁有2600架第一線飛機。德國大概每三四個月就能造這麼多飛機。人們被迫得出的結論是,德國的機群比歐洲其它所有國家的空軍合起來的力量還要強大。法國的高射炮也不夠用,巴黎的人民沒有裝備防毒面具。如果法國軍隊要趁德國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之機襲擊德國的話,這只能是等於自殺」。 林白還以「消息靈通人士」的身份相告,德國有8000架軍用飛機,每月能造1500架軍用飛機,如果打仗,法國和英國的城鎮會被夷為平地,它們極少可能或根本不可能進行反擊。林白確實起到了「元首」巡迴大使的作用,經過他的「說教」,達拉第內閣瘦如動搖,不準備再戰。龐納說,「必須不惜任何代價來維持和平」 後來林白又由法國來到倫敦,企圖對英國上層人物施加影響。他首先會見了美國駐倫敦大使約瑟夫·肯尼迪,雙方進行了「親切的談話」。林白發現,這位大使「不是一般類型的政治家或外交官」,他對於歐洲形勢的看法是「明智的和有趣的」。事實上這位大使的觀點有點反復無常,他的報告和外交活動都是相當浮淺的。但是總起來說,他和林白在主要問題上的看法是一致的。 在約瑟夫·肯尼迪走上外交舞臺之前,只能在他的財富和愛爾蘭天主教門第的基礎上,推斷他對於國際問題的看法。從這兩個特點來看,他在政治上本應該是保守的,然而令人感到意外的是,他竟被推行新政的羅斯福挑選來擔任駐英國大使。一位瞭解這位總統的美國作家說,富蘭克林·羅斯福有時是孩子氣地喜歡採取使人意想不到的行動。毫無疑問,他對於英國故鄉的一個兒子在英王陛下的疆域內神氣十足這個前景感到開心。 從表面上看,肯尼迪新官上任,十分活躍。但是,他卻適應不了充當別人決定的政策的發言人的角色。他講話隨便,並且喜歡對別人品頭論足,態度不慎重。他不把自己視為國務院的代表,而是視為專門向總統負責的獨立自主的美國外交官。 人們很快看出,在林白的煽動和影響下,肯尼迪的孤立主義態度比國務院的某些官員都嚴重得多。肯尼迪定於3月i7日首次以大使身份發表公開講話。他提交給華盛頓一個講話稿,其中包括這樣的詞句:「我們的人民看不出我們參與調整國際關係會有什麼用處、美國人民的大多數現在並不認為他們和任何其它國家之間存在著什麼共同利益。」國務卿赫爾在羅斯福的贊同下,對肯尼迪的話作了很大的修改,其理由是,這是「徹頭徹尾的孤立主義」;但是肯尼迪能夠保留講話的主題:美國的政策將由國家的自身利益來決定,只有當它直接受到威脅的時候,它才會作出軍事上的反應。幾周後,他在給持孤立主義主張的參議員威廉·博拉的信中寫道:「我對這裡的情況瞭解越多就越認為,我們必須竭盡全部才智和努力來避免任何一種捲入。只要我擔任目前的職務,我就不能放棄這個指導原則。」 肯尼迪認為,戰爭不僅破壞生命和財產,破壞繁榮,並且會導致布爾什維主義的傳播。他十分擔心美國捲入一場歐洲戰爭的可能性。由於他有這樣的想法,所以他熱情地贊同英國政府的綏靖政策。他欽佩張伯倫,特別欽佩哈利法克斯。 肯尼迪的最天真的行動是,他也像林白上校一樣,極力和納粹德國拉關係,要充當「元首」的說客。特別是他要努力在他的國家和納粹德國之間充當調解人的角色。為此,納粹駐英國大使馮·狄克森於5月引日向柏林寫過這樣的報告: 「美國駐這裡的大使肯尼迪不是職業外交官,而是一位私營企業家;他很富,是羅斯福總統的密友。在許多社交場合,他經常是把話題轉到這樣一點:他願意盡全力改善德國和美國之間的關係;他想對德國進行一次考察旅行;他還希望下次在華盛頓逗留期間與羅斯福總統討論歐洲的複雜問題。他將不僅僅把他的活動局限在英國,而是將報告整個歐洲形勢。」 在捷克斯洛伐克問題吃緊時,肯尼迪大概因為能夠接觸到各方面的顯赫人物而感到陶醉,他隨後通過電話專門與波士頓的赫斯特報系《美國人晚報》記者進行了談話。他說,他剛會見了哈利法克斯,美國人應該「保持冷靜」,「不要失去理智」,因為「事情並不像看起來那麼糟」。英國公眾「很堅決地支持內閣」,「在1938年剩下的時間裡」不會爆發戰爭。 同一天,8月31日,肯尼迪大使向華盛頓提交了一個他不久將在蘇格蘭發表的講話稿。其中有這樣一段話: 「我想問你們大家,你們是否知道世界上存在著值得你們的兒子或任何其他人的兒子去犧牲生命的分歧和爭議?我也許不很瞭解作為世界上所有這些動亂的基礎的那種極為重要的力量的情況,但是我無論如何看不出所涉及的任何事情值得人們為之流血犧牲。」 由於肯尼迪大力販賣孤立主義的貨色,因此很快就失去了羅斯福的寵信。總統看到他這篇講話稿後十分生氣,他對國務卿赫爾說:「誰會想到英國人會使一個長著紅頭髮的愛爾蘭人站到他們一邊?需要對這個年輕人進行嚴厲的批評!」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