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將帥系列 > 華西列夫斯基 | 上頁 下頁 |
五五 |
|
◎第十三章 克裡米亞收復日 分割窮敵在孤島,急要當在勿使逃; 克裡米亞收復日,舉國上下傳捷報。 克裡米亞半島位於蘇聯歐洲部分的南端,它就像一隻伸展開全部觸角的巨型章魚,長年不動地懸浮在黑海北部面上。這裡是連接歐洲和中近東的重要海上通道,在它的南部海岸,與土耳其遙遙相對,西部則是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半島上風景秀麗,氣候宜人,各種物產極為豐饒。自1941年蘇軍被迫撤離後,它已經在德國和羅馬尼亞法西斯軍隊鐵蹄下度過了兩年多的痛苦歲月。 早在1943年10月,蘇軍最高統帥部和總參謀部就把解放克裡米亞半島提到議事日程上來。那時,彼得羅夫上將指揮的北高加索方面軍在黑海艦隊和亞速海區艦隊的配合下已經攻克在東部與之相對的塔曼半島,而北部的烏克蘭第4方面軍也已突破在莫洛奇納亞河上的德軍壁壘,從而在克裡米亞地峽地域切斷了陸上與半島上敵軍的聯繫。即使在環繞整個半島的廣大海域上,也有黑海艦隊和亞速海區艦隊在活動,實際上,它們已經控制了附近地區的海域通道。 最初,當總參謀部醞釀攻佔克裡米亞半島問題時,有一部分人建議說,最好暫時不要攻打克裡米亞,只要把大量的德國軍隊封鎖並孤立在那裡就可以了。這樣蘇軍大部分部隊就可以騰出手來,更加努力地投入其他更主要方向上的作戰。但是,這種意見被總參謀部和大本營否定了。因為,如果採取這種作戰方法,敵軍就可以從克裡米亞直接威脅正在進攻第聶伯河一線的各蘇軍部隊的後方,並保留住他們對北塔夫裡亞的交通線,甚至成為德軍向黑海及亞速海海岸沿線的進攻基地。而且,他們還可能由此再度向東進攻北高加索地區,以奪取北高加索油田來苟延殘喘其業已失敗的侵蘇戰爭。 那麼,究竟採取什麼辦法,或者說如何制定行之有效的克裡米亞戰役作戰計劃呢? 9月中旬,斯大林為此曾專門徵詢尚在烏克蘭第3和第4方面軍作戰前線的總參謀長華西列夫斯基的意見。經過初步分析敵我各方情況,並充分考慮到蘇軍所慣常使用的戰術原則,9月22日,華西列夫斯基通過電話彙報了自己對這一戰役的初步設想。他的想法是,必須集中優勢兵力在一個主要突擊方向上對半島上守敵發起迅猛進攻,爭取在最短時間內攻克並佔領整個半島,將敵軍全殲。 具體說來,華西列夫斯基的方案是:首先使南方方面軍(即後來的烏克蘭第4方面軍)在從南面迂回美利托波爾的同時,迅速奪取西瓦什湖岸的彼列科普地峽,然後攻打贊科伊城,並隨著退卻的敵軍乘勝直入半島。為此,必須把北高加索方面軍部隊秘密地沿亞速海岸運送到這同一方向,以加強對敵軍的打擊力度和造成大部隊攻擊的突然性。此外,在贊科伊附近應空投傘兵部隊,並使亞速海區艦隊在此實行登陸作戰。為防止敵軍從半島各港口逃跑,黑海艦隊應全面負責封鎖海域的任務。 這個計劃的優點在於,它規定要在選定的突擊方向上大量集中兵力。但是,如果按計劃要求的那樣大規模調動北高加索方面軍,敵軍是不可能察覺不到的。而且,它也忽視了便於採取積極行動的刻赤方向。如放棄刻赤方向的突擊,敵軍則會從該處抽調大量部隊,用以加強其贊科伊方向的防禦。自然,如果不調動北高加索方面軍到同一突擊方向,而是在刻赤半島直接實施登陸作戰,則有兩個問題,一個是強渡海峽的困難,另一個是奪取敵軍重兵把守的登陸場的困難。而且,刻赤登陸戰役也必須先期獨立加以實施,這也便無形中暴露了蘇軍的戰略意圖。 但是,總參謀部在最後研究克裡米亞戰役作戰計劃的時候,多數人的意見認為華西列夫斯基的方案得大於失。上報後,大本營和斯大林本人也表示同意總參謀部的意見。這樣,華西列夫斯基的方案就被否決了。當然,斯大林也未對更多人說起過華西列夫斯基的這一設想方案。 10月底,總參謀部編制出了全套的克裡米亞戰役計劃,即先期由北高加索方面軍實施刻赤登陸戰役,待獲得成功後,南方方面軍開始由克裡米亞地峽向南,北高加索方面軍則由東向前同時實施兩路向心突擊作戰。當安東諾夫請示華西列夫斯基時,後者也表示同意。 這樣,當華西列夫斯基尚在第聶伯河右岸烏克蘭前線的時候,北高加索方面軍就開始了刻赤戰役的登陸作戰。此前,奉最高統帥部大本營的命令,伏羅希洛夫元帥作為大本營代表,作戰部長什捷緬科上將作為總參謀部代表,就已到達北高加索方面軍所在的塔曼半島。 11月初,刻赤戰役打響了。兩天內,黑海艦隊的艦隻就把該方面軍麥利尼克中將的第56集團軍的第一梯隊送上了刻赤半島。登陸部隊擊潰了敵軍的頑抗,連續攻下若干個構築在懸崖上的支撐點。勇敢的哥薩克軍人在這種無火力掩護的夜襲作戰中大顯神威,他們常常出敵不意地出現在德國人的築壘陣地上。待敵人明白過來以後,這塊堅固完好的築壘工事便已經換上了新主人。經過兩周左右的戰鬥,登陸部隊終於在刻赤東北方向建立起一塊正面為10公里、縱深為6公里的登陸場。 在此後的兩周中,刻赤的敵人守軍曾多次向這塊登陸場發起強烈的反衝擊,他們企圖把蘇軍趕下海,或乾脆消滅掉。但是,敵人的目的沒能達到。在亞速海區艦隊和黑海艦隊的強大火力支援下,登陸部隊英勇頑強地一次次擊退了敵人的進攻。整個蘇軍陣地前面的山崖被轟平了,土地被燒焦了,但他們不但沒有退卻,反而逐步地擴大了登陸場的正面寬度和縱深長度。最後,在完成了牽制敵人預備隊並防止其向贊科伊方向調動的任務後,登陸部隊便退到刻赤地域蘇軍主陣地。這裡特別挖好了地窖,以便戰士們在半島上過冬,等待春天西南方面軍從克裡米亞地峽向贊科伊方向的大規模進攻。 按照最高統帥大本營的命令,北高加索方面軍改編成獨立瀕海集團軍。初時,仍由彼得羅夫中將擔任集團軍司令;後來,彼得羅夫被調回大本營工作,他的位置由葉廖緬科上將接替;待到1944年4月間克裡米亞戰役發起後,整個獨立瀕海集團軍又都劃入烏克蘭第4方面軍的建制,此後的集團軍司令則換成第56集團軍的麥利尼克中將。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