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將帥系列 > 華西列夫斯基 | 上頁 下頁
四一


  就在建軍節剛剛過後,蘇德戰場南部戰線的情況發生了出人意料的變化:希特勒法西斯軍隊正以一個新組建的集團軍群向蘇軍發起迅猛的進攻。最先遭到德軍攻擊的部隊正是瓦圖京所部西南方面軍,他們這時剛好團發動經最高統帥批准的「躍進」戰役而推進到了第聶伯河附近地域。隨後,由於敵我力量對比十分懸殊,西南方面軍開始了不得已的快速後撤。

  然而,就像連鎖反應一樣,西南方面軍右翼部隊的迅速後撤給沃羅涅日方面軍的左翼帶來了嚴重的威脅。這樣,先此返回大本營參加西線進攻戰役計劃編制工作的華西列夫斯基又被派回了沃羅涅日方面軍,以應付隨時可能出現的進一步危局。這時,時間恰在3月初。

  果然,3月7日,德軍開始了第二次大規模進攻。沃羅涅日方面軍左翼部隊經過頑強英勇的抵抗,防線還是被敵軍突破了,最後也不得不向哈爾科夫退卻。至3月15日,由於德軍不斷投入新的兵力和兵器,複由於該部沃羅涅日方面軍得不到有力的援軍支持,它只好放棄了哈爾科夫。到3月18日,他們又丟掉了別爾哥羅德,一直退到了庫爾斯克南面的奧博揚地域。

  華西列夫斯基與沃羅涅日方面軍首長感到十分痛心。這剛剛被解放的大片土地再次淪入敵手,至少說明了不論是西南方面軍首長還是大本營本身,都犯了低估敵人進攻能力的嚴重錯誤。好在撤退過程中,部隊的領導機關未遭到敵人破壞,部隊本身也沒有表現出缺乏秩序的驚慌失措現象。華西列夫斯基事後說,這是他第一次在戰爭前線冒著敵人的炮火和追擊撤退這麼遠的路程。「在向後退卻的時候,我們邊撤邊這樣地鼓勵自己。相信不久之後,我們一定會重新解放這些地方。我們很快就會再殺回來的。」

  3月19日,副最高統帥朱可夫也被派到了這裡,他與華西列夫斯基及各方面軍首長經過研究部署,終於在沿北頓涅茨河,而後經戈斯季謝沃—貝科夫卡—德米特裡耶夫卡—紅亞魯加—克拉斯諾波裡耶一線建立起了牢固的防禦正面。

  至此,蘇軍在中部庫爾斯克地域附近暫時轉入了戰略防禦,整個蘇德戰場在總趨勢上也出現了平靜的春季。在庫爾斯克周圍,敵我態勢形成了一個自然的向敵軍突出的獨特弧形地帶。懸在其北面的,是處於敵人手中的奧廖爾突出部。在南面,戰線大致沿著別爾哥羅德緯線延伸開,在它的西端則稍稍伸至謝夫斯克、雷爾斯克和蘇密城之東。在這個巨大的弧形地帶的內部及其附近,是嚴陣佈防的蘇中央方面軍和沃羅涅日方面軍,它共有10個諸兵種合成集團軍、2個坦克集團軍和2個空軍集團軍的兵力和兵器。

  顯然,由於冬末德軍的這次進攻行動,原大本營安排並準備實施的在莫斯科中央方向向西推進的進攻戰役不得不被迫取消。正如俗話說的,計劃趕不上變化。

  此後,蘇軍最高統帥部大本營和總參謀部開始了新的策劃運籌。其結果,就是蘇聯衛國戰爭史上那場著名的庫爾斯克會戰被提到了議事日程之首。後來發生的全部事件表明,這次重大戰役的規模之大,雙方投入兵力之多,戰線之綿長,戰鬥之激烈及戰果之巨碩,不僅有資格列入整個蘇德戰爭之最,而且也完全可以稱為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各重大戰役之最。在斯大林所著《論蘇聯偉大衛國戰爭》一書中曾有兩句概括得最為精闢、也最具經典性意義的話:「如果說斯大林格勒會戰預示著法西斯德國軍隊的沒落的話,那麼,庫爾斯克會戰則使它遭到了滅頂之災。」當然,這些都是華西列夫斯基在當時還無法想像得到的。

  3月22日,華西列夫斯基奉命回到了大本營。他的任務就是與斯大林、朱可夫具體策劃這次新的戰役舉措。就是在這時,華西列夫斯基把自己最欣賞的得力助手、副總參謀長兼總參作戰部長安東諾夫中將介紹給了斯大林,就像當年他對之特別敬重的前總參謀長沙波什尼科夫第一次帶他去克里姆林宮見斯大林那樣。此間,安東諾夫也積極地參與了對庫爾斯克會戰的籌劃工作。

  當時,大本營和總參謀部先對庫爾斯克弧形地帶的各方面指揮機關做了調整。根據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的建議,瓦圖京被任命為至關重要的沃羅涅日方面軍司令,馬利諾夫斯基取代瓦圖京成為西南方面軍司令,原第57集團軍司令托爾布欣被提升為南方方面軍司令,以接替馬利諾夫斯基。隨後,所有大本營預備隊現有的陣容強大的9個集團軍(後增至10個),被改編成了草原方面軍(起初曾叫草原軍區),戰功顯赫的波波夫中將被任命為該方面軍司令,總參謀長是資深的紮哈羅夫中將。上述所有蘇軍部隊全被部署在庫爾斯克弧形地帶的防禦前沿和縱深地區。它們的任務便是嚴陣以待大本營和總參謀部的決策及最高統帥部最終交付執行的命令。

  戰役的運籌策劃正在緊張而有序地進行。總參謀部當然十分清楚:目前所以出現春季的特殊平靜,顯然德國統帥部也在做著迎接下一步戰事的準備和策劃工作。這樣,對最高統帥部大本營及其辦事機構總參謀部來說,最主要的當前任務就是,必須決定好蘇軍所採取的戰略是進攻還是防禦。根據華西列夫斯基和安東諾夫掌握的情報,以及他們與前線各方面軍首長溝通聯絡,總參謀部向斯大林和大本營提出了傾向於組織按計劃防禦的主張。顯見,這是個「後發制人」的戰略主張。它的目的是先讓敵人發起進攻,然後在有計劃的積極防禦中盡可能地疲憊敵軍,待這一目的達到後再一舉反攻,最終徹底消滅敵人於防線以外的廣大地域。

  從3月底到4月初,華西列夫斯基帶著這個初步方案在國防委員會和大本營討論了多次。他整天奔波於國防委員會一大本營一總參謀部之間,詳細地審聽每個參與討論和決策的人的各種意見。在這些意見中,有的同意總參謀部關於組織有計劃防禦的主張,有的則認為應該先敵發起進攻,通過強大的突擊進攻來直接消滅敵人。對所有這些意見,斯大林當時只是聽,並未作出明確支持哪一方的表態。

  與此同時,華西列夫斯基還用電話與正在沃羅涅日方面軍前線的副最高統帥朱可夫就這一問題做了廣泛的討論。4月8日,朱可夫向最高統帥斯大林提交了一份詳細的分析報告。該報告對敵軍近期活動做了有根據的判斷,其中也敘述了他對庫爾斯克弧形地帶行動計劃的一些設想。

  朱可夫在報告中寫道:

  敵人由於預備隊數量有限,1943年春季和夏初將不得不
  在較狹窄的正面上展開進攻,並嚴格分段完成任務,會戰的
  基本目標是奪占莫斯科。

  根據當前敵在我中央、沃羅涅日和西南方面軍當面的部
  署情況,我認為,敵人將對這3個方面軍實施主要進攻戰役,
  以便粉碎該方向上的我軍,獲得沿最近道路迂回莫斯科的機
  動自由……

  我認為,我軍為了先敵行動而於最近即轉入進攻是不妥
  當的。最好等到我在防禦中消耗疲憊了敵人並打掉敵人的坦
  克後,再投入新銳預備隊,轉入全面進攻,以徹底粉碎敵人
  的主要集團。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