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將帥系列 > 亂世梟雄-戈林 | 上頁 下頁
八六


  第二天,空軍部發佈了這樣一則公告:

  「1941年11月17日.在試驗新式武器時,空軍軍械局局長烏德特上將因嚴重事故致傷死亡,以身殉職……元首已下令舉行國葬。」

  戈林不知是為了維護老朋友的聲譽,還是怕給自己惹出麻煩,編造了謊言。在安葬烏德特的那一天,戈林命令空軍系統的所有建築物都要下半旗致哀。葬禮的規模很大,在柏林的黨政要員雲集空軍部大禮堂。戈林是最後一個到場的,他腳蹬棕紅色皮靴,身穿灰色制服,制服上綴有金色飄穗,渾身上下,齊齊整整,在人群中顯得很扎眼。在葬禮結束之前,主持人請戈林講話。他作出悲不自勝狀,用變了調的聲音說:「對於他的死,我只能說我失去了一位最好的朋友。」

  葬禮結束之後,同戈林一起回到空軍司令部的米爾希對他說:「對烏德特的許多工作需要重新加以檢查,否則將會對空軍裝備的生產產生極其不利的影響。」戈林點頭稱是。他無需在米爾希面前掩蓋烏德侍的失誤,因為他知道對於米爾希這樣的行家來說,任何藉口都是拙劣的,都會被看穿。戈林長歎了一口氣,對米爾希說:「看來我是用錯了人,烏德特一直在欺騙我。」

  接著隊他那寬大的寫字臺的抽屜裡拿出一疊厚厚的圖表,扔到米爾希面前,恨恨他說:「你看看這些東西,烏德特長期以來就是用這些東西愚弄、欺騙了我,使我成了瞎子!」他又站起來敲打著這些圖表大叫:「他就是用這些三色筆繪成的圖表騙我。」米爾希默默地看著怒不可遏的戈林盡情表演,儘管他有許多話要說。顯然,戈林長期以來對烏德恃的放縱和庇護,已使德國軍工業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在此之前,米爾希曾多次提醒戈林,要他注意空軍軍械局的情況,可戈林每次都回答說,他對烏德特的工作是滿意的。戈林真要追究責任的話,那最終的責任者只能是他自己。

  不久,希特勒任命米爾希為新的空軍軍械局局長。米爾希果然沒有辜負元首的厚望,到1944年4月,德國飛機製造廠的產量。

  比烏德特擔任軍械局長時增加了14倍。

  烏德特死後不久,又一齣悲劇在德國空軍中上演,戰鬥機部隊司令默爾德爾斯在駕機返回東線時,于佈雷斯勞墜毀。為默爾德爾斯舉行過葬禮之後,戈林委任加蘭接替了死者的職位。12月1日,戈林在加蘭的陪同下,乘坐他的「亞洲號」專列去了巴黎。他想儘快離開充滿肅殺之氣的柏林,呼吸一下塞納河畔的清新空氣,再從那座令他無法忘懷的網球場大廳中搜尋一些中意的藝術品,讓他那被一系列變故弄得發昏的大腦休息一下。

  就在戈林出發去巴黎的那一天,在冰天雪地的蘇聯前線,包克元帥命令他的集團軍向莫斯科發起總攻。氣溫降至零下31度,冰雪覆蓋著大地,德軍的行動受到了限制,裝甲部隊施展不開。古德裡安將軍在他的日記中寫道,「天寒地凍,無處避寒,身無棉衣,人員裝備都遭受了嚴重損失,燃料也供應不上——所有這一切,都使我無法再履行司令官的職責……」12月2日,莫斯科的氣溫繼續下降。古德裡安指揮他的第二坦克集團軍向莫斯科城南突進」可是,坦克車駕駛員凍得不能正常工作,坦克炮塔被凍住,炮彈卡住動不了,嚴寒使炸藥只能發出嘶嘶的響聲,與此同時,蘇軍的抵抗卻越來越頑強,古德裡安只好下令暫緩行動。到12月5日,德軍全線停止進攻,並在部分地區出現後撤現象。坐鎮大本營的希特勒如坐針氈,一天當中給包克發去數次電報,命令德軍務必堅守陣地,為「新的攻勢」作準備。

  12月6日,在蘇聯紅軍中路戰線司令朱可夫將軍的指揮下,由100多個師組成的蘇軍反攻部隊發起了進攻。儘管為了扭轉局勢,希特勒曾親自飛赴莫斯科前線督戰,並撤換了包括古德裡安在內的一大批前線指揮官,但還是無濟於事。

  戈林仍舊在巴黎消磨時光,對前線的局勢漠不關心。他每天不是到盧浮宮參觀,就是同一些藝術品商人打交道,抽空還多次到埃米在巴黎開設的一家時裝店參觀,他在此期間所做的唯一一件公事就是和加蘭一道視察第26戰鬥機大隊,他們在那裡檢查了新式戰鬥機的性能。轉眼之間,一個多星期過去了。

  12月9日晚上,戈林得到了日本軍隊進攻珍珠港的消息。他大吃一驚之後的第一個反應,就是派副官去把加蘭找來。

  副官出去後,戈林走到窗前,凝視著寧靜的夜空,心情卻久久不能平靜。

  事態究竟將如何發展,尚不可預料,思前想後,戈林心亂如麻。他知道,希特勒早在年初,就曾指示裡賓特洛甫,盡力說服日本進攻英國在亞洲的領地。

  因為希特勒認為,只要日本人在亞洲挑起事端,使美國在那個地區的利益受到威脅,美國人捲入歐洲戰爭的可能性就極小。即使羅斯福想要參戰,美國國會中的孤立主義勢力也不會同意在兩線同時作戰。這樣,美國人就只好留在太平洋地區,同世界上最強大的日本海軍作戰,保衛自己的西海岸了。可是,戈林卻不這樣看。儘管在公開場合,他一再挖苦美國人「唯一擅長的就是製造汽車——而不是飛機」,其實是在給自己壯膽,他對美國的軍工生產能力比誰都瞭解,知道大批製造飛機對於美國人來說是輕而易舉的事情。美國人一旦在亞洲占了上風,就會抽出身來同英國人一起對付德國。到那個時候,戰爭的結局就不那麼樂觀了。此外,還有另一種可能存在,那就是假如德國不向美國宣戰,美國即使打敗了日本,也並不公開介入歐洲戰爭。在戈林看來,這種可能對德國人最為有利,也比較有希望成為現實,想到這裡,戈林不由得暗暗地祈禱,希望希特勒千萬不要向美國宣戰。

  加蘭急促的腳步聲打斷了戈林的沉思。戈林告訴加蘭,「日本人已經向美國人宣戰,日本海軍襲擊了珍珠港。我們馬上回柏林。」停了一會兒,他拿起那根特制的元帥手杖輕輕地敲打著寫字臺,自言自語似他說:「這一下子,我們就得全體上陣了。」

  第二天中午,戈林的專列臨時停在萊茵蘭車站,他同希特勒通了電話。

  希特勒在電話裡說,他已決定向美國宣戰,並已通知德國駐華盛頓的臨時代辦在明天下午3點半鐘,向美國政府遞交宣戰宣言。戈林最不願意看到的事情終於發生了,而這樣一件大事,希特勒事無竟沒同他商量,竟把他這位帝國元帥蒙在了鼓裡。戈林惱羞成怒,心急如焚,不管不顧地大聲對希特勒嚷道:「根據三國條約,既然日本首先開戰,我們就沒有必要再向美國宣戰,條約規定只有在日本受到美國人的侵略時,我們才有義務向美國宣戰。」希特勒打斷了戈林的話,說,「這種話裡賓持洛甫也說過。但是,如果我們不向美國宣戰,那麼三國條約就等於失去了政治上的意義。況巨,我們現在實際上同美國已處於戰爭狀態,他們一直在大西洋對我們的海軍實行打擊,只不過是我們在克制——好了,你儘快回到大本營,這件事已經決定了,沒有人能讓我改變主意。」「啪」的一聲,希特勒把電話放下了。戈林慢慢地放下電話,頹然跌坐到椅子上。

  戈林懷著滿腔愁緒回到了柏林。12月11日上午。他主持召開國會會議,通過納粹德國對美國宣戰的宣言。在希特勒即興發表充滿煽動性的演說時,戈林面無表情坐在後面一排。恐懼感、失落感牢牢地控制著他,使他的心情壞極了,他覺得自己同台下那些不時向希特勒歡呼的頭腦簡單的國會議員沒什麼兩樣,都僅僅是元首的戰爭棋盤上的一個可以隨意擺放的棋子。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