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將帥系列 > 亂世梟雄-戈林 | 上頁 下頁
六九


  第十六章 黃色方案

  手舉屠刀喊和談,詭計成空備戰急;
  西歐大陸逞淫威,為搶頭功誤戰機。

  話說白色方案施行之後,戈林對阻止英法參戰仍然寄予著希望。9月4日,戈林在同那位前些日子忙成一團的客串外交家達勒魯斯話別時說,德國決不會先行對英法發動進攻。當天晚上,面帶憂傷的亨德森同戈林告別,戈林也對他說了同樣的活。亨德森半開玩笑地說:「萬一有一顆炸彈擊中了我怎麼辦?」戈林回答:「我一定派專機去倫敦給你送花圈。」在戰爭初期,戈林同英國一直通過幾條秘密渠道保持著聯繫,這也體現了戈林在人格萬面的矛盾。

  他屢次規勸自己不要再違抗希特勒的決策了,並且在空軍的備戰指揮中盡心盡力,使希特勒在這方面無可挑剔。但他內心中對英美的恐懼有增無減,尤其是在後來戰爭的結果越來越無法預料時,這種恐懼更加嚴重。在公開場合,他往往誇誇其談,大聲叫嚷德軍無敵、德軍必勝。可在私下裡,戈林對德國陸軍在佔領區的暴行則頗多微辭。也許戈林還尊崇著裡希特霍芬中隊的傳統,試圖表現得頗有中世紀的騎士風度,而把兇狠和殘忍的一面藏了起來,連他的對手也承認這一點。隆美爾、曼施坦因、哈爾德等職業軍人對他的做作和偽善很不以為然,他們當面不敢說什麼,在背後則常常以輕蔑的語氣說起他,把他說成一個對軍事一竅不通的蠢貨。

  在德軍佔領華沙後,戈林受到了希特勒的特殊嘉獎。希特勒授予了他大十字勳章,即緩帶上配鐵十字勳章,這是一般人所不敢奢望的榮譽。愛慕虛榮的戈林當然打心眼裡高興,他著實為此興奮了幾天。儘管如此,戈林的秘密外交並沒有停止。

  此時他有更便利的條件了,那就是希特勒由於忙於波蘭事務和制訂針對西歐的「黃色方案」,將國內的大部分工作都交給了戈林,這使戈林再一次有了大權在握的感覺。由戈林控制的國防會議,那時幾乎變成了新的內閣,每週都要舉行幾次會議,而內閣成員只有在戈林的指派下才能參加。在戰爭剛一爆發,英法兩國按兵不動,宣而不戰,即後來被稱為「奇怪的戰爭」的那段時間裡,戈林認為還有可能使英國人回到談判桌上,便加緊同英國政府接觸,甚至還委託他在墨西哥的代理人同美國總統的特使多次進行會談,他極力使英美等西方國家相信德國不會侵犯他們的利益。1939年冬天,戈林通過他的特使向英國人暗示,有可能在不久的將來,他就會成為在德國真正「說話算數的人」,希特勒將擔任毫無實權的總統之類的職務。到那時,他將使德國停止迫害猶太人,讓德軍從波蘭的「非德國領土」上撤回。在一些他認為能同英國政府說上話的人士面前,戈林一直強調德國將耐心地等待英國政府拿出和平的舉動,德國的空軍決不會首先襲擊英國,德國願意尋找一條能夠解除兩國目前的敵對狀態的「通往和平」的道路。

  戈林最為大膽的行動是同美國方面秘密談判。9月上旬,戈林給他的朋友、實施「四年計劃」時在美國的代理人威廉·羅德·戴維斯發出多份密電,暗示說他實際上已執掌了德國政權,希望得到美國政府的支持。他提出的條件是,假如美國政府表示支持他,他可以保證在對波蘭的戰爭結束後,德國絕不再發起新的戰爭。戴維斯同羅斯福總統取得了聯繫,並出示了戈林的電報,得到羅斯福的批准,他作為總統特使去柏林見戈林。臨行前,戴維斯給戈林發了一份密電,告訴戈林,「羅斯福已經同意,將向你隨時提供靈活的幫助。」

  9月30日,戴維斯到達柏林,準備同戈林進行密談。戴維斯來到柏林後,戈林覺得這件事肯定會被希特勒知道,那時候希特勒說不定要怪罪下來,因此,他先將情況報告了希特勒。其實,希特勒對美國人能否參戰的問題,同戈林一樣關心,因而對戴維斯的到來也極感興趣。戈林先派沃爾澤特去同戴維斯會面,以便摸清他的底細。沃爾澤特回來告訴戈林,羅斯福已明確表態,只要德國從波蘭撤軍,美國政府就將保證德國恢復1914年前的邊界和失去的殖民地。希特勒同戈林一道研究了羅斯福的建議,隨後給羅斯福寫了一封由他們兩人親筆簽名的信,待戈林同戴維斯會談後,讓他轉交給羅斯福。戈林同戴維斯進行了一次長談,他口頭答應,如果羅斯福的諾言能夠兌現,他就將保證恢復捷克與波蘭的獨立政府。戴維斯帶著希特勒和戈林的信走了,希特勒和戈林焦急地等待著羅斯福的回音,但始終杳無音信。直至戰後,才有人透露,戴維斯回到華盛頓後,並沒有見到羅斯福。他把希特勒和戈林的信交給了美國國務院的一名官員,這名官員不知是忘了還是沒有機會或者其他什麼原因,總之把這封信就壓了下來。1940年戴維斯病逝前,他把這封信的事情講給了護理他的教士聽,戰爭結束後,這名教士才將這件事說了出來。

  不過,至於為什麼這件事就那樣不了了之,誰也說不清了。

  在這一時期,瑞典人達勒魯斯又來到了柏林。他是應戈林之邀而來的,戈林又開始打他的主意了,戈林想通過他再同英國政府進行接觸。達勒魯斯到了之後,戈林帶他去見了希特勒。戈林同希特勒一道,再次提出同英國達成和平協議的條件,讓達勒魯斯同哈裡法克斯取得聯繫。達勒魯斯點頭應承下來,並在到達柏林的第二天便同哈裡法克斯聯繫上了,英國政府卻遲遲未作任何反應。戈林等了幾天,實在沉不住氣,便又帶著達勒魯斯去見希特勒。

  戈林向希特勒建議,由他寫一封親筆信,詳細地說明德國的和平條件。希特勒覺得有些不妥,可一下子又拿不出更好的主意,只好讓戈林和達勒魯斯明天再來商議。第二天,戈林和達勒魯斯又去了希待勒那裡。這回希特勒和戈林終於敲定了方案,即先由戈林同英國的艾恩賽德會談,然後舉行首腦會議,具體討論波蘭、裁軍、殖民地和人口遷移等問題。德國將在波蘭維斯杜拉河沿岸設立一條反蘇防線,作為西歐防範共產主義的東部壁壘。希特勒對戈林說,「還得加上一句,告訴英國人,這場戰爭如果持續下去,必然將危及數百萬人的性命,這是兩國政府都必須正視的問題。」

  次日,達勒魯斯飛赴倫敦。結果是戈林的希望又一次落空了。在達勒魯斯到達英國的第二天,張伯倫在廣播電臺發表了一個公開講話,表示在德國沒有做出不進一步擴張的承諾之前,英國人決不會同德國人坐到一張談判桌上。在達勒魯斯面前,哈裡法克斯說得更加直接、堅決,那就是除非德國高層出現重大內部變動,言外之意是說除非希特勒下臺,否則英國政府同德國就無話可談。達勒魯斯回到柏林後,將哈裡法克斯對他說的話告訴了戈林。

  戈林沉默不語,他還不能下決心採取決定性的行動,況且他也沒有這種把握。

  雖然他對希特勒的一些做法不滿,但真要讓他起來推翻希特勒,他是不願幹也不敢幹的。按照戈林的想法,希特勒最好能夠自己退下來,將手中的權利交給他。

  戈林在達勒魯斯倫敦之行失敗後,還是不肯放棄同英國人和談的企圖。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