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將帥系列 > 亂世梟雄-戈林 | 上頁 下頁
二七


  此後,戈林利用他的權力,每年都給這個機構撥去大量資金,使其擴充人員和配置裝備。到納粹倒臺之前,這一機構的成員已達到3500人以上,並且分佈在德國的各個要害機關和被佔領國家。這一機構的成員都是嚴守紀律的死硬納粹分子,在該機構存在的12年中,只發生過一起洩密事件,該機構創立不久,戈林就把這一機構的管理大權交給了對他像兒子一樣俯首帖耳、無限忠誠的保羅·克爾納。在戈林落魄時,他曾對戈林傾力相助,堪稱戈林的患難知己。這個頭腦簡單的花花公子,此時憑著同戈林的親密關係,一步登天,成為柏林城內有名的小太保。

  希特勒給了戈林在德國境內任意竊聽電話的權力,戈林也竭盡全力保住這一特權。即使是在後來蓋世太保不可一世的時候,對這個特殊而神秘的機構多次想打主意的希姆萊、海德裡希之流,也沒能從戈林手中奪走這一特權。

  儘管希姆萊、海德裡希曾經多次向希特勒要求接管這個機構,但每次希特勒都告訴他們,戈林完全可以勝任這個機構的領導工作,請他們不必費心。在希特勒的心目中,戈林始終是他最信任的人,1935年4月,這個機構的第一任主任欣普夫由於桃色事件自殺後,戈林就將直接管理這一機構的重任委派給了他的密友、黑森的克裡斯托夫親王。

  在1935年之後,戈林又將研究所搬進了柏林市中心的一座豪華的大樓裡。大樓的內部裝修採用賓館標準,氣派舒適。每天,數百名技術人員和語言專家在這裡緊張地從事著各種竊密和破譯工作。戈林親自制定了嚴格的保

  密制度,所有人每天進出樓內,都要接受嚴格的檢查。樓內的任何東西,每天都要進行登記,即使是監聽人員寫過的草紙,也要同標有「研究成果」的棕色卷宗一同編號,載入日誌。「研究成果」的接送都有專人負責,接送人員都必須通過審查,還要舉行宣誓儀式,如有違犯規定者,格殺勿論。每一個「研究成果」都要裝在一個經過特殊處理的信封裡,然後裝入一個加鎖的郵袋中,接收者要簽署一式三份的收條。

  到1937年,戈林的研究所的情報工作已經成為納粹德國對外間諜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僅柏林一個地區,研究所每天晝夜24小時就要竊聽500多個電話,主要的竊聽對象是各國的公使館、大使館、駐柏林的記者,以及所有被認為對納粹政權有威脅的敵對分子。

  據曾在戈林研究所工作過的一個名叫格哈德·諾伊恩霍的納粹分子在自述中回憶,他曾經是一個語言學家。1936年9月,他被分派到戈林的研究所工作。他本來很為自己的語言才能自豪。但到這裡後,他發現自己只不過是機構中上千名專家中的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員罷了。他在自述中說,研究所佔據的大樓,被劃分成若干個區,即英、美、蘇、意、葡、比、荷、波等語言區。他被分配在法、比區工作,每天負責監聽法國大使館、比利時大使館以及這兩個國家駐柏林記者的40多個電話。

  所有通過德國陸地的通訊線路、附近海域的海底電纜無一不是戈林研究所的「研究」對象;甚至英國與印度之間的通訊電纜、法國與愛沙尼亞之間經過波羅的海的電纜,也被戈林研究所的蛙人搭上竊聽的線路。研究所大樓地下室中的50多台同步電傳打字電報機,每天都為戈林提供從政治動態到一公斤雞蛋的價格這樣巨細無遺的情報。這些情報使戈培爾的宣傳部可以及時對國外報紙就德國事務的評論作出反應,也使納粹德國的經濟部在對外貿易中能夠佔據主動。戈林為了確保自己對研究所的控制,對下屬人員規定,所有的情報都必須首先由他過目,然後再由他決定向哪一個部門遞送。此外,如果發現他的電話被竊聽,必須立即向他彙報,以便及時檢查他的電話的保密措施。研究所卓有成效的「研究」

  工作和源源不斷的「研究」成果,更使得戈林受益匪淺,他在希特勒心目中的地位遠遠超過其他權力競爭對手。

  除了上述工作之外,戈林還親自佈置手下的人監聽一些納粹要人及其親信的談話。如弗蘭克尼亞地方長官施特萊歇爾,由於被戈林認為是一個「討厭的傢伙」,因此其電話被監聽。就連戈培爾的情婦、捷克女演員麗達·巴洛娃和希特勒的副官等人也是戈林監聽的對象。

  隨著權力的不斷增長,戈林的那種病態的虛榮心日益膨脹。他對那座建於俾斯麥時代的普魯士總理官邸越來越不滿意,終以普魯士內政部的名義選用了一個巨大的別墅,並讓財政部為他撥出一筆72萬馬克的裝修經費。當財政部的國務秘書蘭德拒絕提供這一筆鉅款時,戈林憤憤地說:「我不想由於財政部對我的指手劃腳就實行獨裁,但我也不能由於他們就放棄我的計劃。」

  戈林根本就沒有理睬財政部。幾個月後,一座富麗堂皇、內外裝修一新的總理官邸,示威般地矗立在人們面前了。戈林沒有忘記為他的克爾納刻意裝修了一間大房子。

  在這一時期,戈林最感興趣的事情還是德國空軍的興起。早在1932年2月,戈林在參加「傑出飛行員俱樂部」的一個舞會時,就含著眼淚對在場的人說:「我相信,德國空軍一定會重新東山再起的。在未來重建的德國空軍中建立的第一個中隊,將被命名為『裡希特霍芬中隊』。」的確,戈林即使是在力爭權奪利激烈拼殺的關頭,也沒有忘記有朝一日如何由他親手建立德國的空軍。在納粹奪取政權後,戈林覺得重建德國空軍的時機已經到來。然而他也明白,在當時的德國,重建空軍的工作是異常困難的。依照《凡爾賽和約》的有關條款,絕對禁止德國重建空軍,各國政府始終密切注視著德國在軍備方面的一舉一動。

  早在魏瑪共和國時期,德國政府就已經為德國軍隊的重建打下了一定的基礎。根據一個秘密的條約,德國在蘇聯設立下一系列的飛機、大炮、毒氣甚至潛艇的試驗場。在蘇聯南部的利佩茨克,一個名叫庫特·施圖登特的德國軍官還修建了一個簡陋的機場,作為新型飛機的試驗基地。同時,還有一些德國軍官在進行坦克訓練,在二戰中以坦克閃擊戰而聞名的古德裡安,就在利佩茨克附近的一個坦克訓練學校學習坦克戰術。在莫斯科附近的亞吉,德國還設立了一個秘密的航空研究所,1932年9月,當時仍為漢莎航空公司總經理的米爾希,就曾視察過這裡。

  戈林的計劃是先借用業餘航空俱樂部和民用航空的招牌,建立一支小規模的空軍,然後在1935年至1938年,迅速將其擴展為大規模的空軍部隊。

  戈林的計劃得到了希特勒的贊同,並且從希特勒那裡得到了全權處理有關建立德國空軍的一切事務的權力。戈林正是在這種情況之下,開始大把大把地投入資金,以至每當戈林出現在財政部的時候,財政部長都感到頭痛。國防部長布隆貝餡由於空軍方面的花費太大,而向戈林抱怨,戈林卻很強硬地對他說:「沒花你的錢,是吧?」1933年3月,在戈林的力主下,秘密空軍部成立,戈林推薦他的密友米爾希擔任了這一機構的負責人。4月,戈林與米爾希一起向德國國防部提出,德國空軍應獨立于陸軍和海軍之外,國防部長布隆貝格將軍同意了他們的要求。5月,米爾希與德國國防部簽訂了生產1000架軍用飛機的合同。戈林在合同簽訂後,與米爾希商談時說:「我現在不要求飛機的質量有多高,最關鍵的問題是要訓練出一大批熟練的飛機製造工人。」這番話,戈林是針對與英法相比還很落後的德國航空工業基礎而言的,此時德國只有3500名飛機製造工人,最大的容克飛機製造廠,年產量僅為18架容克18型運輸機。為了牢牢地控制未來的空軍,戈林任命他在一戰時的戰友勒歇澤為空軍飛行專員,在業餘飛行俱樂部專事飛行員的訓練工作。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