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將帥系列 > 岡村寧次 | 上頁 下頁
七九


  岡村和閻各自的代表,後來又進行了兩個來月的商談,日方堅持要閻先離開克難坡進駐孝義,發表脫離重慶政府的通電,然後才能履行上述細則。閻則以黃河以西的工廠機器尚未運回河東為理由,堅持日方要先履行細則,再行進駐孝義,發表通電。這時,趙承綬由太原發電給閻報告:從商談過程中來看,日方確是誘降,不是合作。嗣因日本準備太平洋戰爭,國內物資緊張,岡村不能如數撥出閻所要求的武器、物資、款項。同時,蔣介石獲得閻和日方勾結的情報,派遣徐永昌和賈景德,由重慶來到克難坡,允撥閻軍的欠餉並增加軍政費用。在這種情況下,閻遂將趙承綬召回克難坡,靜觀時局變化,履行汾陽協定問題,也就暫時擱置下來。

  見閻不降,1942年2月岡村決定以武力威逼,揚言要向克難坡和閻所控制的晉西進攻。這確實威脅到閻的生存問題了。閻錫山乃於4月初發動「晉西保衛戰」,動員所有力量開赴前線,獎勵晉綏軍官兵每打死1個日本人賞洋100元,並許諾給士兵娶妻,以鼓勵士氣,改變過去恐日降日的想法。日軍駐晉部隊卻根據過去的經驗,對晉綏軍非常輕視,公開說:「閻錫山的軍隊根本用不著打,只要在槍頭上掛一頂日本軍帽就嚇跑了。」由於日軍輕敵,閻又做了種種準備,所以日軍在孝義縣蘇宋莊和汾城縣華靈廟的戰鬥中受挫。至此,岡村寧次後悔不應逼閻過急,於是又派特使與閻談判。

  閻錫山稱:「我們與日軍來往是策略,並非真投降。」對這個錢鋪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山西不倒翁,無論是東京的東條英機,還是身在北平的岡村寧次,誰都摸不透他真實的想法。岡村對他的參謀長安達二十三中將說:「閻錫山曾把中國人騙遍了,他派誰當代表,都當不了他的家,必須與閻直接談判,才能解決問題。」

  在岡村寧次的堅持下,雙方於1942年5月6日在離克難坡不遠的吉縣安平村舉行會談,閻錫山被迫親自出席。因為岡村通過這兩年的幾次大規模「肅正作戰」,已嚴重地削弱了中共方面在華北的力量,隨時可以騰出手來打擊他。日方出席者的級別也不低,計有華北方面軍參謀長安達二十三中將、第1軍司令官岩松義雄中將和該軍參謀長花谷正少將、偽山西省長蘇體仁等。會議內容:在閻錫山方面為:(一)申述亞洲同盟與中日兩國之利益;(二)在彼此互相需要的合理條件內進行合作;(三)請日方表明此項合作,是否日本的國策,抑或地方的意見及對待中國的方針等等。在日軍方面為:(一)強調東亞共榮圈的勝利,促間早日投降;(二)向閻提出「覺書」,促其通電脫離蔣介石方面,如當時發表通電,立即交付聯幣300萬元,步槍1000枝;(三)關於汾陽協定應允之武器、物資、款項等,因數目太大,須陸續交付。

  閻錫山對日方提出的問題,以一切準備尚未完成為藉口,表示通電脫離重慶方面和向日投降,須再加考慮。因而會議沒有達成協議,日方也將所帶的聯幣、槍支,原物帶走。

  這次安平會談未獲結果,岡村大失所望。閻錫山畢竟不同于汪精衛,民族氣節多少猶存;他手下的那幫晉綏軍將領,也不同於麇集在汪周圍的漢奸政客,不會答應向日本人投降。為了離間間與重慶方面的關係,搞心理戰,岡村下令把閻跟日軍首腦接觸時拍攝的照片,用飛機大量散發到重慶、西安等地。同時,以武力積極壓迫閻部,在稷王山一帶擊潰閻的第34軍,在孝義淨化村殲滅了趙瑞、楊誠兩個師,並聲言要大舉進攻閻管區,以逼閻早日投降。閻也不示弱,高喊保衛晉西,雙方關係已成僵局。但閻駐太原、汾陽、臨汾的辦事處仍然存在,雙方的人員來往直到日本投降從未間斷。

  岡村對閻的勸降雖沒有成功,但達到了使閻錫山在軍事上消極避戰,日軍得以在山西專事對付八路軍的目的。

  對晉系以外的其他雜牌軍,岡村的勸降工作取得了成功。「我到北京就職後,瞭解到管轄區內很少有蔣介石的嫡系部隊,但有不少以上將、中將為司令的國民黨地方軍。這些地方軍大都是各派系的舊軍閥,目前雖接受中央政府的軍餉,對蔣介石卻未必忠誠。只要避免和他們作戰,即可減少犧牲,節省兵力。因此,我要求各軍司令官、師團長等對國民黨地方軍進行誘降工作。結果非常奏效。從1942年春開始,這些將領陸續投誠,到1943年秋幾乎全部歸順我軍。其中最大的一股,是龐炳勳的軍隊」。

  龐炳勳原是馮玉祥的部下,1931年蔣、馮、閻中原大戰時,在蔣介石的暗中收買下倒戈反馮。蔣介石升他為第40軍軍長,以後又兼任國民黨軍委會北平分會委員。長城抗戰之役,他升任第10軍團總指揮,接著晉升為陸軍中將,改任第3軍團軍團長,在台兒莊戰役中立過功勞。武漢會戰後,國民政府對軍隊體制進行了改革,廢除了軍團名號,龐炳勳遂改任集團軍上將司令,駐紮在豫南一帶。西北軍從上到下歷來有倒戈的傳統,而這次龐炳勳降日,竟然是在一個小小的日軍少尉的說服下實現的,令人瞠目。

  這個日軍少尉名叫田中徹雄,畢業于日本東亞同文書院,既擅長漢語,又通曉中國情況,來華服役後被安排在日第12軍的策及機構工作。此人深知中國人一貫墨守「兩國交兵,不斬來使」的信條,常常不經請示單槍匹馬地跑到中國軍隊中勸降。這次他根據自己掌握的情報判斷龐有降意,便又隻身跑到龐的駐地,一番威脅利誘後,居然使這位統領7萬大軍的集團軍上將司令表示投降。可是,他的「超群功績」並未得到上司的獎賞,反而指責他:「小小少尉,竟然未經命令隨意潛入敵陣,破壞了軍紀。」令他十分苦惱。

  消息傳到岡村那裡,他認為下級指揮官指責田中少尉觸犯軍紀不一定有道理,原因是「考慮到今後為了殲滅龐炳勳的7萬軍隊,不得不犧牲眾多部下,而如果田中的工作獲得成功,則可避免這種犧牲」,遂決定表彰田中徹雄。1943年5月23日,岡村親自趕到開封,聽取了這位「降服7萬人的好漢」的事蹟介紹,不僅頒發了軍功獎狀,還贈給他特地從國內寄來的一柄軍刀。

  在岡村任華北日軍最高指揮官期間,國民黨各路雜牌軍總共有30萬人左右降日,其中有龐炳勳、孫殿英、孫良誠、張嵐峰、李守信、吳化文等部。據日方統計,整個中日戰爭期間,非蔣介石嫡系的降日雜牌軍共約40萬人,而華北地區即占3/4。可見,岡村等人勸降工作的「成績」之大。

  開展對重慶方面的「和平」工作,是東條英機曾秘密囑託岡村寧次的又一項重要任務。

  岡村來華北不久,便找到他的老相識殷同建立了與重慶的電訊聯繫。殷同早年畢業于日本陸軍軍需學校,他與其同窗汪時璟、王大禎等回國後都離開了軍界,分別在政界、財界活動,相當有名。岡村很早就與殷同認識,30年代初岡村任關東軍副參謀長時,殷同常奔走于北平和長春之間,傳遞消息。簽訂塘沽停戰協定後,為了協商與該協定有關的東北與華北之間的交通及其他問題,殷同作為何應欽的私人代表,在北平和大連等地跟岡村頻頻接觸,彼此私交密切。

  1942年8月,殷同與在重慶的王大禎接上了聯繫,9月,蔣介石秘密派特使何沛石潛來北平與岡村「交換意見」。雙方雖未達成什麼原則性協議,但一致同意通過殷同一王大禎之間建立的聯絡線磋商「和平條件」。為此,岡村指示「方面軍參謀部編制了密碼,將我軍通訊兵秘密派駐殷同私邸,並由我簽署一份防哨線通行證交給了何沛石」。不料,同年底殷同突然病死,岡村又請「賦閑」在北平的汪時璟代替殷同,繼續和王大禎聯繫。

  從此,「北平與重慶每週交換電報一二次,但內容多為議論,對方態度強硬,幾乎沒有什麼實際效果」。特別是在1943年工1月下旬召開開羅會議以後,丘吉爾、羅斯福和蔣介石相互確定,在徹底戰敗日本以前誰也不得與之單獨媾和。加之在這一年,歐洲戰場上蘇軍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會戰的勝利,開始轉入反攻;在北非戰場的德、意軍隊被全部肅清後,英美軍隊在意大利南部西西裡島登陸,墨索里尼政權垮臺;在太平洋戰場,美軍於8月攻佔阿留申群島,10月克所羅門群島的新喬治亞島,11月克布根維爾島,同時攻佔吉爾伯特群島,日軍節節敗退。在這種有利態勢下,蔣介石自然更不會按照日本所提出的條件與之情和。

  用「拉」的辦法不能瓦解重慶方面的抗戰意志,同時,在太平洋戰場形勢日趨惡化的情況下,日陸軍主力卻始終被牽制在中國戰場上抽不出身來。東京大本營遂決定孤注一擲,重新發動對國民黨軍隊的大規模軍事進攻,以武力摧垮重慶政權,或許能進而改變整個戰爭態勢。這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中日雙方軍隊的最後一次大規模會戰——豫湘桂大會戰。

  這次大會戰從1944年4月開始至年底結束,歷時8個多月。是抗戰爆發以來時間最長的一次會戰。岡村甯次指揮華北日軍首先在河南開仗,揭開了大會戰的序幕。欲知他如何猖狂表演,且看下章細說。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