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將帥系列 > 岡村寧次 | 上頁 下頁 |
五六 |
|
◎第二十章 踏進武漢城 蔣公難斷戰守策,兵臨城下方後撤; 岡村急功失遠慮,拔了頭籌受慶賀。 在1938年的夏、秋兩季,武漢會戰是中日戰爭的焦點所在。中國失去的地方已經太多了,「保衛大武漢」是當時各界輿論震天的呼聲,放棄它,將意味著國民政府的政治威望受到進一步損害,給內部的對日妥協派以投降當漢奸的藉口。這一點,精於政略的蔣介石心裡是清楚的。 會戰發起之初,蔣介石決心大幹一場,進而保住武漢城。否則,他何必要投入百余個師的重兵?就是在9月上旬,戰場上的主動權已操於日軍之手的情勢下,他仍不想放棄這座城市。請看當時武漢衛戍總司令部制定的衛戍部隊作戰計劃。在這個計劃裡,對敵情的判斷如下: 敵將於壓迫我武漢以外戰區部隊得勢後,肆其包圍之慣用戰法,以主力經陽新、大冶向咸甯、賀勝橋,並各以一部沿江及由蘄水向我倉子埠、黃陂、孝感,協同海空軍三路向我進犯,以達其速佔領武漢之迷夢。 據此,衛戍總司令部制定了作戰計劃,其方針是;衛戍部隊為確保武漢達到最後勝利之目的,以主力配置于武漢外圍,一部控制於武漢核心,利用既設陣地堅固守備,乘敵兵力疲憊或分散之際,與第5、第9戰區部隊夾擊於湖沼地區而殲滅之。同時決定,衛戍部隊應獨立固守3個月以上,以消耗敵人的戰力,使各戰區贏得爾後會戰的富裕時間。最後亦須固守武昌、漢陽、漢口任何一鎮,以表現國軍抗戰守土的精神。 由此不難看出,國民黨軍事當局至9月上旬制定的作戰計劃,仍然有在武漢市區大打一場的想法。只是這個想法不夠堅決,但從後來事態發展看,該想法不夠堅決倒未必是壞事。 9月20日,蔣介石決定,陳誠兼任的武漢衛戍總司令一職由羅卓英接任,陳誠則將主要精力放到第9戰區的指揮匕陳誠曾是力主保衛武漢城的蔣介石心腹大將,是堂堂戰區一級的軍事大員,以兵團司令級的羅卓英取代陳誠,暗示出蔣介石已著手準備撤守武漢。 9月底,隨著田家鎮要塞的陷落,武漢已無險可守,蔣介石和軍委會便徹底放棄了死守武漢的計劃。也就是蔣介石做出齊守武漢的這幾天,他又恰巧接到了由周恩來面遞的毛澤東親筆信。中共領袖在信中首先誇讚和鼓勵了他一番:「先生領導全民族進行空前偉大的民族革命戰爭,凡我國人無不崇仰。15個月之抗戰,愈挫愈奮,再接再厲,雖頑寇尚未戢其凶鋒,然勝利之始基,業已奠定,前途之光明,希望無窮。」接著,毛澤東在信中又闡述了保持有生力量,堅持持久戰爭的觀點。看了毛澤東的來信,蔣介石心裡有了底,他覺得只要共產黨人不在他撤守武漢問題上做政治文章,就不怕其他小黨小派、各界輿論瞎叫喚。國共兩黨經過10年內戰廝殺,互相不信任是難免的。實際上,中共從抗戰前途的大局出發,不願看到國民黨的抗日主力在一次會戰中被拼得精光的結局。 武漢人民希望中國軍隊能保住自己的城市,免遭侵略者鐵蹄的蹂躪;蔣介石提出過的「保衛大武漢」的口號已家喻戶曉,如果武漢棄守,人民思想上沒有準備,就可能會對抗戰失去信心,國民政府的臉面也丟盡了。這明擺著的現實,令蔣介石傷透腦筋,自己作過的許諾實現不了,誰來替他說話?又是中共方面真誠地幫了他一把。周恩來親自執筆為武漢《新華日報》撰寫了一篇社論,其中寫道: ……中國抗戰是長期的,不是短期的,持久戰的方針是確定的。日本 強盜既不可能一下子把我們趕到「堪察加」,逼上昆侖山;我們也不可能 很快地轉弱為強,反守為攻,將日本強盜趕出中國。因此,中日戰爭的形 勢,正如毛澤東同志所說:須經過持久戰的三個階段,才能爭取最後勝利。 抗戰既是長期的,我們決不能畏懼困難,但必須認識困難,承認困難,才 能克服困難…… 國、共兩黨是多年的冤家對頭,但共產黨人在他蔣介石內外交困、尷尬于戰守之間的關頭,沒有再在背後插上他一刀,而是對他的撤守決定給予了理解。「共產黨人有信仰,有主義,感情總是被他們放在次要的位置上。」若干年後,蔣介石曾對身邊的人這樣說道。 還在是年的9—10月間,蔣介石鑒於上海、南京血的教訓,就已開始有步驟地分批撤離黨、政和地方政府機關,疏散了大量的老百姓。這樣做,既可以讓中國軍隊輕裝上陣,在武漢城市內外與入侵者血戰一場,也可以在撤退時減輕負擔。決定放棄武漢後,按蔣介石的部署,中國軍隊著手撤退:江北的主力撤至平漢路以西的漢水沿岸及大洪山區,廖磊的第21集團軍留在大別山區,開展敵後遊擊戰;薛嶽的第1兵團仍於九江以南抗擊敵人,並可視情況退往湖南;第2兵團依託幕阜山,掩護西面的粵漢鐵路;羅卓英指揮武昌以南金牛方面的作戰,掩護各軍撤退,整個武漢只留衛戍部隊一個旅的正規軍作象徵性的抵抗。 10月12日,蔣介石接到廣州守軍余漢謀將軍的電報,日軍以3個師團和1個航空兵團為基幹兵力,在日本海軍第5艦隊的運輸和火力支援下,在廣東大亞灣強行登陸,一路所向無敵,僅一周多時間便佔領了廣州市,掐斷了國民政府經粵漢鐵路的國際聯繫通道。蔣介石認為,隨著廣州失守、粵漢鐵路被切斷,武漢之戰略地位已失。因而,加速了撤守武漢的進程。 這次撤退雖比南京那次組織得好些,但整個過程仍不令蔣介石滿意,特別是撤退的後期階段,某些外國記者所見一些部隊的情景是:不僅槍彈遺棄,而且碗筷亦多失落,種種狼狽情形,資為笑談…… 再說岡村寧次。第6師團在9月底拿下田家鎮要塞後,他便自以為什麼時候踏進武漢城,「只是個時間問題」,其實,令他頭疼的事情還著實不少。首先,蔣介石直到10月初,還在武漢市內和市郊握有5個軍的兵力,這5個軍雖然在整個會戰期間未放過一槍,但畢竟對企圖攻城者是種威懾力量,岡村不能不有所顧忌。其次,他最精銳的第6師團,經黃梅、廣濟、田家鎮血戰已殘損不堪;第101師團參加南潯線作戰傷亡數千;第106師團在萬家嶺地區遭圍殲,松浦師團長雖率近千名官兵沖出鐵網,避免了被全殲的厄運,但該師實際上已名存實亡。其他幾個師團傷亡人數雖不如這3個師團多,卻離武漢的距離稍遠,有的因歸入第11軍的建制不久,他指揮起來還稍有不靈便、不順手之感。所以,自田家鎮要塞被日軍佔領後,武漢城周圍的戰事一時間沉寂了下來。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