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風雲人物 > 戰爭狂人-東條英機 | 上頁 下頁
一五


  當時日本侵略者雖以索王為拉攏的主要對象,但對德王這個副盟長也並沒有放過。早在1930年冬,駐在張家口的日本特務盛島角芳等曾以遊歷為名,到德王所在的蘇尼特右旗進行活動。1931年夏,德王到北平時,盛島和日本軍事教授英佐在扶桑館請他吃飯;席間盛島盛讚成吉思汗的「豐功偉業」,從中進行煽動,1932年,日本陸軍大將林銑十郎、大佐松井等,偽充喇嘛,夾蘇已特右旗進行問諜和誘降活動。

  德穆楚克棟魯普,早就抱有掌握內蒙封建統冶大權的政治野心。「九一八」事變後,他看到國民黨政府無力顧及邊陲。就想聯合各盟旗王公,乘機向國民黨政府討價還價,以擴充自己的實力,提高自己的地位。他到處遊說,活動「自治」,井於1934年4月下旬,在百靈廟正式舉行了「蒙古地方自治政務委員會」成立典禮大會。蒙政會成立後,由於委員長雲王(雲端旺楚克)、副委員長索王和沙王(沙克都爾劄布)皆年老多病,德王即以蒙政會秘書長的身分代行委員長職權,把蒙政會的大權抓到手中。這樣,德穆楚克棟獸普就成為日寇主要的拉攏對象了。

  當時日寇對於內蒙西部各盟旗王公所進行的種種脅迫利誘,是企圖誘使各盟旗加入偽滿或者在它的卵翼之下建立傀儡政權。因此,他們對於德王發動的「自治」運動最初是不感興趣的。就在百靈廟舉行「自治」會期間,日本帝國主義為了加緊拉攏各盟旗王公歸向偽滿,特由駐在北平的特務機關氏松室孝良和駐在多倫的松井大佐在多倫召開蒙古王公會議,邀請錫、察兩盟的王公和總管參加。會上,松室孝良竭力挑撥漢、蒙民族矢系,慫恿各盟旗加入偽滿。他說,「成吉思汗向西進兵曾打到歐洲,建立雄跨歐亞、威震世界的赫赫戰功;反之,向東發展就受到挫折,例如元朝東征日本,曾全軍覆沒。根據這個歷史教訓,現在你們應當向西發展,我們大日本帝國願意大力幫助你門收夏長城以北的故有疆土,再進而聯合西部各盟旗,加入滿洲國或組織共同政府與滿洲合作,希望你們蒙古要主動走向這條途徑。」

  之後,松室孝良又給德王發來賀函,對他發動的內蒙「自治」表示祝賀,並以所謂大蒙古主義來進行煽動,要德王「收回長城以北的蒙古故土,恢復成吉思汗的偉業」,這就充分說明,日本帝國主義對西部盟旗王公在用滿蒙聯合的陰謀誘歸「滿洲國」未成之後,又改以所謂大蒙古主義作為煽惑的口號了。

  1934年秋天,日本特務頭子土肥原賢二乘飛機前來蘇尼恃右旗活動,其目的是拉攏德王進一步投靠日本。土肥原對他打氣說:「你工作如有困難可隨時提出,我當盡力幫助。」隨後,關東軍即派宍浦來蘇尼特右旗任日本特務機關長,架設電臺,以資加強聯繫。接著,日本關東軍蒙事處第二課課長石本寅三與參謀田中隆吉等,又前來蘇尼特右旗活動。見面晤談時,田中隆吉特在一張紙上寫了「滿洲國」和「蒙古國」幾個大字,他拿著對德王說:

  「我們日本人已經幫助滿人建立了滿洲國,現在還要幫助你們建立麥古國,今後日、滿、蒙可以共同合作。」與此同時,日本關東軍又送來飛機1架,日幣50萬元,槍支5000條,供德王擴充軍隊之用。並盼望儘早成立蒙古軍政府和偽蒙古軍司令部。

  早在這之前,日本帝國主義佔領東北四省之後,就成立了偽多倫警備司令部,任命李守信為司令官兼「察東自治」長官,率領三師人馬伺機進犯察東。李守信甘心事敵,與日本特務山本信親合謀炮製了臭名昭著的張北事件。

  張北事件是多倫日本特務機關蓄謀已久的。根據日本駐張家口領事館與察哈爾省政府約定,凡屬日本人進入察省地區,必須持有張家口領事館的證明和加蓋察省政府印信的護照。但在1935年夏,山本和偽裝日本「商人」的3名特務,由多倫前來張北,未帶察省蓋印的護照,強行進城,守城衛兵阻擋不准通過。因而發生口角,守城衛兵把山本等人押解到察省部隊中看守。

  張家口領事館聞訊後,強調這是對日方的侮辱,提出了強硬抗議,並屯兵察省進行威脅。國民黨政府遂派察哈爾民政廳長秦德純與日本關東軍代表土肥原談判.6月27日達成《秦上協定》。主要內容為:向日軍道歉,撤換與該事件有關的中國軍官,擔保日本人在察省自由行動;取消察省境內一切國民黨機關;成立察東非武裝區,宋哲元的第二十九軍隊張北、寶昌、保康、商都、沽源等縣撤出,由當地保安隊維持地方秩序。這樣一來,察東便成了特殊化的地帶。

  張北事件發生後,日本關東軍就乘機派田中隆吉前來多倫,指使蒙奸李守信率部於1935年冬進犯察東。當進犯沽源時,當地軍民曾奮勇抵抗,把偽多倫警備軍的參謀長程雲山擊斃。李守信又增援進攻,並有日本飛機配合,瘋狂轟炸掃射。當地抗日軍民終因兵力單薄,陸續撤退,李守信便很快地佔領了察東八縣,控制了察哈爾東部八旗,並進佔張北縣城,德王就以蒙政會的名義,下令成立「察哈爾盟公署」,任命卓特巴劄普為盟長,達密林蘇尤為副盟長,並定於1936年1月1日舉行「察盟公署」成立典禮。

  「察盟公署」雖經成立,畢竟是地方政權,僅能指揮所屬旗縣,亟需成立統一機構,以號令其他各盟,協助擴編軍隊。因此,野心家德穆楚克棟魯普從張北返蘇尼特旗後,就由百靈廟蒙政會調來一批民族分裂分子,進行籌備成立偽蒙古軍總司令部的工作,並決定改元易幟,用成吉思汗紀年(這年正是成紀七百三十一年),制定藍地右上角紅、黃,白三條為標記的「蒙古旗」,表明脫離中國的隸屬,走上了分裂祖國、投靠日本帝國主義的道路。

  隨著全國抗日鬥爭的高漲,特別是由於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到達陝北後,中國共產黨就加強了對蒙古革命工作的領導,國而處於國防前線的內蒙古抗日鬥爭得到了蓬勃的發展,這對德王來說是個嚴重的障礙。

  1935年12月,毛澤東同志在陝北代表中央工農民主政府發表了《對內蒙古宣言》。宣言指出了內蒙古民族存亡的兩條道路。一條是甘受日本帝國主義奴役的趨於滅亡的道路;一條是奮起抗戰的爭取民族解放的道路。宣言在揭露日本帝國主義企圖以內蒙古地方為戰場、以內蒙人民作炮灰、以進行反共反蘇並最後消滅蒙古民族的陰謀之後,號召一切不願做亡國奴的內蒙古人民,無論平民還是王公貴族,一致奮起抗戰,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宣言堅決反對國民黨軍閥對內蒙古人民的種種壓迫,主張內蒙古人民有權處理自己的一切問題。同時也希望他們不要讓中國軍閥和日本帝國主義的軍隊經過草地來進攻陝北紅軍。這一宣言的發表,對以後內蒙古革命工作的開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接著,中國共產黨進一步加強了對內蒙伊盟工作的領導。1936年5月,紅軍東征回師時,又解放了定邊、鹽池二縣,打通了陝北和伊盟的聯繫。這時,中國共產黨在伊盟成立了蒙古工作委員會,在那裡展開了抗日宣傳、武裝農牧民和爭取上層分子的工作。

  不久,在鄂爾多斯草原上組織了一支蒙族抗日遊擊隊。

  日本帝國主義對內蒙的侵略日益加緊。自從「內蒙古自治政府」演變為「蒙族政務委員會」以後,日本帝國主義更加強了對它的控制;而德王也更加投靠日本,「蒙政會」的駐地百靈廟即設有日本的特務機關。1936年1月,日本派大批顧問前往百靈廟,這樣就揭穿了「內蒙古自治」的偽裝,激起了內蒙古人民的抗敵熱情。於是在共產黨員烏蘭夫等人的領導下,在日本顧問到達百靈廟的前夕,爆發了轟轟烈烈的百靈廟起義。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