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將帥系列 > 熱血豪膽-巴頓 | 上頁 下頁
三二


  第十三章 在摩洛哥

  北非登陸喪敵膽,攻城奪隘逞英豪;
  怎奈燈紅酒綠處,英雄也有氣短時。

  話說巴頓在卡薩布蘭卡受阻,那麼阿爾及爾和奧蘭的情況又如何呢?

  在阿爾及爾,中線特遣部隊的行動十分順利,進展迅速,這主要歸功於當地法軍司令馬斯特將軍的有力配合。在登陸行動開始的當日,雙方就達成了協議,法軍停止了抵抗。此後,登陸的盟軍立即向東推進,直指突尼斯,爭取搶在軸心國軍隊之前佔領比塞大和突尼斯。

  在奧蘭,美軍在登陸時也遇到了頑強抵抗,雙方激戰了兩天。但由於美軍戰術運用得當,加之英國海軍給以出色配合,戰鬥進展順利。11月9日,法國人軍心動搖,宣佈投降。

  此時,巴頓的西線部隊成了全軍關注的焦點。

  10日,艾森豪威爾終於與巴頓恢復了通訊聯繫,他立即發了一份措辭強硬的電報:「親愛的喬治,……唯一的硬核桃就在你的手裡。阿爾及爾兩天前就成為囊中之物,奧蘭也是同樣。迅速砸開硬核桃,請問你還需要什麼?」事實上,巴頓已經開始「砸硬核桃」了。

  同一天,巴頓命令第3師的前鋒迂回到卡薩布蘭卡的東南郊。儘管得到其它部隊支援的希望十分渺茫,而且,法軍無論在人數還是地理位置上都佔據明顯的優勢,巴頓還是決定在第二天發動全線進攻,他認為,海軍的強大火力支援可以使他彌補上述劣勢。他已向各部隊下達了命令,進行必要的戰前偵察和準備工作。當天晚上,特拉斯科特從穆罕默迪亞傳來消息,他已完全控制了利奧特港機場和穆罕默迪亞的局勢。這意味著巴頓已經掌握了摩洛哥的制空權,並能為大西洋之戰中的盟國海軍提供空中支援。是夜,巴頓又接到了一個令人振奮的情報,哈蒙的坦克部隊已經開抵據他50英里處的馬薩瓜。

  一切準備已經就緒。巴頓決定:次日上午7時30分發動進攻。

  巴頓沒有把進攻的時間定在夜間,因為他認為部隊尚缺乏夜戰的經驗,夜間行動有可能造成誤傷和混亂。他後來對上級解釋說:「我要避免在天不亮時發生任何差錯。」午夜,巴頓返回「奧古斯塔」號旗艦,就海軍的配合工作與休伊特進行了磋商,決定將運輸艦靠近海岸,實行艦對岸運輸,並將巴頓的參謀人員運到費達拉,建立司令部。

  在一切安排完畢之後,巴頓才去睡覺。

  11月11日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停戰日,恰好也是巴頓的生日。淩晨三時半,他被人從夢中叫醒,得知:兩名法國軍官打著白旗前來談判停火事宜。

  這一突然變故使得大家都興奮不已,副指揮官凱斯將軍和蓋伊上校等人都建議巴頓立即下令停上進攻。但巴頓沉吟了片刻,搖著頭說:「不,必須繼續打下去,你們難道忘了1918年我們過早停火而造成的後果嗎?」

  於是,巴頓把法軍談判代表召來,嚴正地告訴他們:「告訴你們的司令官,如果他不願意徹底毀滅的話,他最好馬上投降,因為我即將發動進攻!」

  兩個小時過去了,法軍方面仍然沒有動靜。

  早上6時25分,進攻的時間就要到了,美艦進入了發射陣位,轟炸機在機場跑道上待命起飛,炮兵部隊也做好了射擊準備,地面部隊則嚴陣以待,準備向法軍發動強攻。幾分鐘後,幾架艦載飛機飛臨卡薩布蘭卡,在城市上空盤旋。

  在美軍強大的壓力下,6時45分,法軍正式宣佈投降。這時,巴頓才長長地松了一口氣,輕輕地說道:「感謝上帝。」

  戰鬥結束後,巴頓在給妻子的信中寫道:「這真是千鈞一髮,因為轟炸機已經飛抵目標上空,戰艦已做好發射準備,我已命令部隊開進城去,如有人抵抗就打。這段時間是我有生以來最難熬的。」他在當天的日記中還寫道:戰鬥結束是送給他57歲生日的「一個絕好的生日禮物」。

  在巴頓11月11日簽署的一個命令中,他對部隊的表現給以高度評價,他寫道:「官兵們,在海軍的援助下,你們取得了輝煌的勝利,並在停戰紀念日之際又增添了一次停戰。這一行動也將載入史冊。我祝賀你們所取得的勝利,並完全相信我們能繼續取得勝利。」同時,他告誡官兵們:「不要因歡慶眼前的勝利而放鬆在今後光榮的戰鬥中爭取更大的榮譽。」

  其實,與以後發生的戰鬥相比,這不過是一次小規模的戰役,美軍僅有3萬人參戰,陸海軍死530人,傷637人,失蹤122人。法軍損失數字不詳,但估計比美軍大得多。從戰鬥的全部過程來看,反映出剛剛參戰的美軍(包括指揮官和士兵)缺乏實戰經驗,加上形勢變化不定,情報不準確以及通訊失靈等原因,更加大了美軍作戰的困難,整個戰役顯得沒有什麼章法。美軍之所以能最後取勝,除了法軍內部反戰情緒強烈等因素外,主要應歸功於巴頓及其下屬指揮官安德森將軍、哈蒙將軍和特拉斯科特將軍的膽略和主動精神,他們臨危不亂,遇險不驚,在孤立無援的困境之中各自為戰,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和膽略,機動靈活地指揮部隊,圓滿地完成了預定的戰鬥任務。通過這次戰役,他們經歷了現代戰爭的洗禮,獲得了豐富的經驗,這對於整個大戰都具有深遠意義。

  11月11日上午,美法雙方指揮官召開「和平會議」。整個會議過程顯得頗有戲劇性,並成為以後人們批評巴頓的一個把柄。

  根據巴頓的要求,法國總督諾蓋等要人來到費達拉巴頓的司令部商討停戰事宜。諾蓋和米什利埃等人剛進門時的心情是窘迫不安的,他們面帶苦笑,表情極不自然,似乎是在以失敗者的姿態聽候發落。但他們很快就發現,巴頓和休伊特將軍的態度是禮貌而友好的。巴頓對待法方軍事人員的態度是:「已經落水的,不必再去打他。」他首先稱讚了法軍作戰十分勇敢,並表示祝賀。休伊特甚至還就他不得不炮擊法國軍艦表示了歉意。美方頭面人物的這種謙恭姿態使法國人拘謹壓抑的心情很快就一掃而光。接下來,談話轉入正題。

  巴頓從華盛頓帶來兩個停戰協定的副本,他讓擔任翻譯的威爾伯上校向法國人宣讀。第一個副本是設想法國人僅進行了輕微的抵抗,所以條件比較寬容,但鑒於法國人的抵抗十分頑強,故不予考慮。第二個副本預計法國人進行了頑抗,並直至被徹底擊敗,它規定:收繳法國人的武器,並將軍隊解散。這是巴頓選擇的停火方案。

  威爾伯讀完後,會場上的氣氛變得壓抑而沉悶。米什利埃上將立即向諾蓋暗示:「不能接受。」諾蓋面色鐵青,目光冷峻,沉思了好一會兒,然後冷冰冰地甩出一張王牌:「如果按這些條件執行的話,法國對摩洛哥的保護權力就不復存在了。」他解釋說:解散法軍將會導致廢棄法律和秩序,並在阿拉伯人、猶太人和柏柏爾人中間帶來混亂與不安;而且,還會使與西屬摩洛哥邊境及盟軍在北非的交通線處於無防守狀態。他最後指出:「我們法國人在這裡象徵著安寧和穩定。可是你們美國人剛剛來到這個極其複雜的地方,幼稚無知,只能帶來混亂乃至無政府狀態。」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