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將帥系列 > 艾森豪威爾 | 上頁 下頁
三四


  他請馬歇爾注意,不要讓羅斯福的行為釀成危機。他建議承認法國全國解放委員會是法國臨時政府,認為這個問題比吉羅的地位更重要。丘吉爾和艾森豪威爾的政治顧問們也都認為,承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但是羅斯福給艾克發去了一份嚴厲的指責電報,警告他「無論如何你都不能承認這個委員會」。

  艾森豪威爾堅持認為,「某種有限的承認」將會是有益的。在8月,羅斯福終於對艾森豪威爾所提的方針作了某些妥協。在毫不隱諱地宣稱不會「給戴高樂一匹白馬讓他進入法國,成為法國政府的首腦」之後,羅斯福採取承認法國全國解放委員會「對承認其統治權的法國的海外領地施行政權」的立場。

  法國問題這樣解決後,艾森豪威爾就著手實施代號「哈斯基」的西西里作戰計劃。在進攻該島之前,艾森豪威爾主張先攻佔位於突尼斯和西西里之間的班泰雷利島。這座島嶼有意大利的重兵把守。海岸都是岩石,沒有沙灘,唯一的通道是一個狹窄的海港。艾森豪威爾想把這個島作為盟軍的機場和前進基地。副總司令亞歷山大根本反對攻佔這座島嶼。海軍司令坎甯安起先同意亞歷山大的意見,認為太冒險了,空軍司令特德也這樣認為,但是待德想要飛機場,他是艾森豪威爾的副手們中第一個率先支持這一行動的。

  經過盟軍的飛機對這個島嶼實行三周的猛烈轟炸之後,坎甯安的意見改變了,他同意艾森豪威爾的看法,意軍士氣低落得不堪一擊。但是亞歷山大還是反對。負責指揮突擊的英國將軍也反對,他說艾森豪威爾的計劃行不通,而傷亡將是巨大的。他說班泰雷利是一個小型的直布羅陀,到處佈滿槍炮,認為這一計劃充滿了「陰鬱不祥的預兆」。艾森豪威爾則堅持不借任何代價,必須佔領這個島嶼,但是反對意見異常強烈。因此他決定在突擊前親自偵察一下。6月7日晨,他和海軍司令坎甯安乘坐皇家海軍「曙光號」,駛往班泰雷利島。這艘軍艦一直開到海岸,然後向敵人打了幾炮。只有兩門意大利海岸炮回擊,而且都打歪了。艾森豪威爾對坎甯安說:「安德魯,如果你和我坐上一艘小艇,我們自己就能佔領這個地方。」艾森豪威爾回到阿爾及爾,就命令按計劃發動攻擊。經過一晝夜的激戰,守軍11000多人就投降了。盟軍沒有任何傷亡。

  首戰成功,艾森豪威爾興高采烈。7月7日,艾森豪威爾飛往馬耳他坎甯安的指揮所,親自指揮「哈斯基戰役」。7月10日淩晨,3200艘大小軍艦和運輸船只,載著16萬英美軍隊,在1000架飛機的掩護下,對西西裡島東南部發動進攻,實行兩栖登陸。7月10日,守衛西西里的意軍是23萬人,德軍4萬人。意軍有11個師,但他們編制不足,其中7個師是海岸防衛隊,多半是鬍子兵,士氣沮喪,戰鬥力很低。德軍有兩個坦克師,其中一個是精銳的戈林党衛師。由於7月9日下午刮起七級西北風,海上波濤洶湧,所以士兵們晚上都趁機睡大覺去了。他們在床上翻身時得意地說:「謝天謝地,今天夜裡他們無論如何來不了。」

  英美軍隊出奇制勝,登陸相當順利。只是由於美國飛行員缺乏兩栖作戰的訓練和經驗,在朦朧的月光下把一些海上沙洲誤認為海岸灘頭,過早地投下了一些傘兵戰士,使他們葬身海底,作了無謂的犧牲。

  盟軍登陸以後,島上德意軍隊的抵抗加強了,尤其是德軍拚命抵抗,以掩護他們的主力撤退到意大利本土。在東海岸,英軍遭到德國法西斯軍隊的猛烈抵抗,進展緩慢,到8月5日他們才攻克卡塔尼亞。此後,整個英軍戰線向前推進到埃特納火山南面和西面的山坡。在中部和西部,美軍進展較快。

  7月23日攻下巴勒莫以後,巴頓將軍揮戈東進,於8月16日先于英軍佔領了西西里首府墨西拿城。第二天,8月17日上午10時,最後一名德軍已被驅逐出西西里。在這次攻佔西西里的戰役中,英、加、美官兵傷亡和失蹤者共為31158人,其中美軍損失7445人。意德軍的損失共165000人,其中被俘132000人,逃亡意大利本土的有100000人以上。

  在巴頓進入墨西拿的當天,艾森豪威爾的軍醫遞交給他一份醫生的報告。報告說,一個星期前,巴頓在視察一所野戰醫院時,大發脾氣。當時他看到一名青年士兵,顯然沒有病。巴頓想知道為什麼他來住院。那個士兵回答說:「我神經有毛病。我再也受不了炮彈的爆炸聲。」說完便哭泣起來。

  巴頓又叫又罵,打了他兩個耳光,罵他是膽小鬼,命令醫生們不准他住院。

  艾森豪威爾讀了這份報告,給巴頓將軍寫了一封長信。他在信中開頭就說:「我清楚地懂得,為了達到預期的目標,有時採取堅定和斷然的措施是必要的,但是不能原諒粗暴,不能辱駡傷員,也不能在下級面前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艾森豪威爾命令巴頓寫深刻的檢查,並向挨打的士兵道歉,向醫院裡的護士和醫生道歉。艾森豪威爾為了保護這位能征善戰的將軍,將醫生的檢舉報告沒有交軍法部門,而保存在自己的秘密檔案中。巴頓按照艾森豪威爾的要求道了歉,隨後寫信給艾森豪威爾:「我無法用言詞來表達我使你很不愉快的悔恨和憂傷。你是我感激不盡的人,我心甘情願為你獻出我的生命。」

  西西里戰役結束後,在丘吉爾的要求下,接著向意大利本土進軍,艾森豪威爾心想:進攻發動得越早越有利。按照和達爾朗達成的協議的方式,若預先和意大利作出安排,便可能減少、甚至不必經過艱苦的戰鬥。1942年11月,在「火炬」行動剛開始時,艾森豪威爾錯過了不需要付出大的代價、趁熱打鐵攻佔撒丁島和突尼斯的機會。如果在意大利出現這種機會,他說他一定要抓住。

  7月19日,盟軍對羅馬進行首次空襲,對其軍事目標和鐵路車站造成了嚴重破壞。本來,意大利在北非、地中海、西西裡島接二連三的慘敗,就早已加深了墨索里尼政權的軍事、經濟和政治危機。這樣一來,人心更加慌亂。

  意軍兵員缺乏,士氣低落,兵力分散。在國內擔任防禦的47個師戰鬥力很差。在蘇德戰場上作戰的意軍在第八集團軍的22萬人,只剩下8萬人。在法國和巴爾幹擔任佔領任務的意軍,在當地遊擊隊的打擊下,已不能自拔。

  它的「盟友」納粹德國,在斯大林格勒慘敗後,無力對意軍進行大規模的支援,反而對意大利橫徵暴斂,意大利人民怨聲載道。

  由於連年戰爭,經濟日益惡化,1942年意大利的工農業生產分別比戰前下降了35%和20%。進口額減少了78%。國債從1460億里拉增加到4050億里拉。國家預算赤字大增。

  1939年是120億里拉,1943年上升到870億里拉,收入只敷支出的36%。由於嚴格的控制,物價形式上只上漲了一倍,但全國各地黑市猖厥,食品匱乏,民不聊生。早在1943年3月,米蘭、都靈等地的工人就舉行了大罷工,參加者達30萬人。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身患胃潰瘍病、性情暴躁且有神經質、意志頹喪、反應遲鈍的「領袖」墨索里尼,還決定動員100萬人,強迫14歲到70歲的男子和14歲到60歲的婦女為國家服役。但人民厭倦了,軍隊士氣渙散,反戰情緒普遍增長。貧窮的意大利帝國已無法繼續進行戰爭了。在這種形勢下,意大利統治集團內部決定拋棄墨索里尼來擺脫危機,維護資產階級政權。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