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將帥系列 > 艾森豪威爾 | 上頁 下頁
二〇


  在英國的十天中,艾森豪威爾與英國各界人士,特別是與軍界進行了廣泛的接觸。6月8日,他將一份對歐洲戰區司令的指示草稿呈交馬歇爾。歐洲戰區(EuropeanTheatreofOpera-tion)是艾森豪威爾為倫敦司令部所起的名字。艾森豪威爾極力主張「戰區司令應實施絕對統一的指揮」,戰區司令應組織、訓練和指揮派往該戰區的美國陸、海、空部隊。艾森豪威爾把草稿交給馬歇爾時,他請求參謀長仔細研究,因為這份草稿可能成為進一步進行戰爭的一個重要文件。

  馬歇爾接過這個文件,思索了片刻,然後問道:「艾森豪威爾將軍,你認為誰擔任歐洲戰區司令合適?」

  「我認為麥克納尼將軍最合適。」艾森豪威爾說,「我知道他以前在倫敦工作過幾個月,對英國三軍軍部的工作非常熟悉,並在那裡還結識了許多軍政要員。此外,很明顯,從大不列顛發動最初的軍事行動將限於空中襲擊,因為從進攻計劃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我們強大的空軍部隊建立後的初步行動,將是發動一場持久而猛烈的轟炸戰役。最後,我知道,麥克納尼將軍堅決相信,空軍有力量使盟軍從陸地進攻法國成為可能。」

  但是,總參謀長沒有接受這個推薦。過了三天,馬歇爾將軍經總統兼三軍總司令羅斯福批准,任命艾森豪威爾將軍為歐洲戰區總司令。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第七章 出任歐洲戰區司令

  西歐戰場欲動兵,艾氏受命總司令;
  戰備訓練抓緊行,但願早日慶戰功。

  艾森豪威爾將軍被任命為歐洲戰區美軍總司令,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他並沒有把自己的能力估計過高,當他初次抵達華盛頓時,他最大的希望是指揮一個師的兵力。

  馬歇爾總參謀長是根據哪些理由任命艾森豪威爾擔任如此重要的職務呢?毫無疑問,這純粹出於工作上的考慮。與艾克共事使他深信,這是一位十分內行的軍事領導人。艾森豪威爾沉著、穩健,是一位令人產生好感的將軍,是解決英國和美國將軍之間複雜的外交問題的合適人選。要知道,一個大國的武裝力量實際上完全歸外國的軍事長官指揮,這樣規模上的軍事聯合是件非同小可的事情。在選擇由誰擔任歐洲戰區總司令時,羅斯福和馬歇爾就擔任這個要職的幾個人選,向英國的同僚徵求意見。英國人答覆說,艾森豪威爾是最合適的人物,和他容易合作。羅斯福和馬歇爾考慮到相互關係問題確實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艾森豪威爾的命運就這樣決定了。

  馬歇爾和艾森豪威爾對戰爭的戰略問題有許多共同的見解。但是,這兩位將軍之間的私人關係從來沒有越出過上下級從屬系統規定的範圍。馬歇爾從來不像多數美國人通常所做的那樣,對這位較年輕的同僚以「艾克」相稱。

  艾森豪威爾對自己的總參謀長常常稱「先生」,表示對他的尊敬和保持他們之間的距離。馬歇爾在1942年把艾森豪威爾送往英國的時候,卻沒有料到艾克會在司令官這個職位上直待到德國無條件投降為止。

  1942年6月,德懷特·艾森豪威爾受到新的、深信能有所作為的任命後,著手解決臨行前有關的許多問題。他把自己在陸軍部的工作,移交給漢迪將軍。為了便於有效地展開歐洲戰區的工作,他還分別拜訪了陸軍部長、海軍部長和三軍總司令羅斯福總統。陸軍部長史汀生希望艾森豪威爾很快開始積極的軍事行動,在集結軍隊和武器裝備方面,他將給予堅定的支持。海軍金上將,是一位鬥志旺盛、性格堅強、做事果斷而又舉止粗暴的海軍統帥。

  在談話中他強調指出,艾克去英國進行的「這次冒險」,標誌著美國三軍第一次有意識地試圖在戰場上為這一無限期的戰役建立統一的指揮。他保證將在自己的職權範圍內支持這位名副其實的歐洲戰區美軍總司令。這位海軍上將還誠懇地對艾森豪威爾說:「如果你認為海軍有意或無意地違犯了戰區司令部的規定,希望你隨時和我進行個人聯繫。」無疑,這些活對艾森豪威爾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在那時以前,《指揮戰地陸海軍聯合規定》曾強調說:在決定哪一軍種擁有指揮職權和指揮責任時,應服從「最高利益」的原則。

  稍後,艾森豪威爾拜訪了羅斯福總統和正在白宮作客的丘吉爾首相。這次談話雖然沒有軍事上的意義,但卻是他第一次和他們兩位的個別交談。當時非洲沙漠地帶的托卜魯克剛剛淪入德軍之手,憂鬱籠罩著盟國世界。然而這兩位領導人卻沒有一點悲觀失望的表現。令人鼓舞的是,他們正在考慮的是進攻和勝利,而不是防守和失敗。羅斯福要求歐洲戰區在日後反攻方面,特別向希特勒巢穴進軍時「發揮主力軍的作用」。

  為了使歐洲戰區司令部迅速展開工作,艾森豪威爾要求把經驗豐富、做事審慎的馬克·克拉克將軍帶到倫敦去,馬歇爾毫不猶豫地同意了。當艾森豪威爾還是個優秀的參謀人員的時候,他知道倫敦使命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由誰來主持他的參謀部工作。他看上了參謀長聯席會議的秘書沃爾特·史密斯將軍,馬歇爾也同意了,並任命史密斯作為歐洲戰區的參謀長。

  艾森豪威爾還邀請早些時候同他一起工作的陸軍部的李少校和海軍軍官哈裡,巴瑟同他前往倫敦。所有這些人無論從工作,還是從私交來說,都是他十分熟悉的。他完全可以指望他們協助他來完成總統或統帥部交給他的新的重大任務。

  正當艾森豪威爾準備起程前往倫敦的時候,突然傳來了他49歲的弟弟羅伊碎然去世的消息。艾森豪威爾因公不能前去參加葬禮。與此同時,19歲的約翰從西點軍校來到華盛頓與父親告別。兒子探親的時間並不長。軍紀和不願有損父親的威望,都不允許約翰在首都久留。第二天,他親吻了母親,與父親握手話別後就返回軍校了。

  德懷特在家門口與妻子告別。他不讓瑪咪去機場送行。「但是,我想在旗杆旁看到你。」他說。在約定的時間裡,當飛機在華盛頓近郊,邁爾堡要塞的艾森豪威爾家上空掠過時,在旗杆的底座旁,德懷特看見了小小的人影,飛機向西飛去。

  6月24日,艾森豪威爾抵達倫敦。在機場上沒有樂隊歡迎他,他沒有發表演說,沒舉行任何儀式。在他的一生中,這差不多是他最後一次不聲不響地到達一個地方。艾克在抵達英國首都的第二天,為英美記者舉行了第一次記者招待會。從那時起,他的生活起了巨大變化,他突然變成了世界性的重要人物。第二天,他的名字,他的任命,成了倫敦報紙上的頭版頭條消息。

  在記者招待會上,艾克的舉止談吐質樸自然,對記者的友好態度,和顏悅色的微笑,給與會者留下了良好的印象,但是他們對他講話的內容感到相當失望。正如《紐約時報》記者報道的,艾森豪威爾「出色地表現了有聲有色的談吐藝術,但是有關日後的軍事行動,他什麼也沒有透露」。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