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20世紀的科學怪傑:鮑林 | 上頁 下頁
二七


  露茜爾在三個孩子中最可愛,最聽話。她一個人承擔起職責,照顧喪失生活自理能力的母親。貝莉的惡性貧血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大腿喪失了行動的能力和感覺,還間歇地出現臆想和幻覺。維持生計的重壓使她身心交瘁。寄宿房的取捨得作出決斷,露茜爾已經20歲出頭,但她對生意經卻一竅不通,也不想自己來作出選擇。「我讓別人來作決定,來照料媽媽,來照料一切,因為我實在太不成熟,難以擔當責任,而且過於輕信,」她後來在給鮑林的一封信中這樣寫道。

  鮑林最後一次見到貝莉是在1926年3月,當時,他和愛娃在去歐洲途中路過波特蘭。那時候,他就意識到母親已經逐漸喪失了照顧自己的能力。她的頭髮已經灰白,行走困難。但是鮑林不願打亂自己的計劃。他告訴母親,自己在帕薩迪納的銀行裡存了一千美元,如果要用的話,只要跟他說一聲;他還託付自己的叔父,法官詹姆斯·坎貝爾,以及一個忠誠的老寄宿者埃克曼先生,多多關心他的母親。

  兩星期後,貝莉賣掉了寄宿房——至少在紙面上。「買主」是露茜爾,售價10美元。也許貝莉是為了逃避身後的遺產繼承稅或別的問題;也許她是為了獎賞留在身邊的唯一的孩子。然後,她出租了房子,和露茜爾搬到了附近的一間公寓中。這耗盡了她最後的一點精力。她產生幻覺的間歇越來越短,夜不能寐,愈來愈煩躁不安,忽而得意洋洋,忽而疑神疑鬼。露苛爾受不了,只好把貝莉的大姐格蒂叫來收拾局面。

  格蒂也無能為力,最後決定把貝莉送進收治精神病人的州立醫院去。在處理好法律程序之後,格蒂帶著妹妹來到60英里之外的州立醫院,並填寫了入院問卷。是否酗酒或吸毒?「否。」性格脾氣?「道德性格佳。生性快樂。16年前喪偶——在巨大困苦中撫養了孩子。」精神失常的最初症狀?「疾病和過多的責任帶來的極度憂慮。」

  露茜爾幾天後探訪了母親,母親在精神病院的情景讓她難以接受。她哭著叫阿姨格蒂帶母親回家,但被告知已為時過晚。

  入院後不過幾個星期,貝莉就去世了,終年45歲。

  幾天後,當鮑林在慕尼黑的家中招待幾位朋友時,從妹妹的來信中得知了這一噩耗。他從先前格蒂阿姨寫來的一封他記得是「愚蠢、蠻橫和莫名其妙的來信」中——格蒂阿姨要他儘量彌補自己對母親未盡的責任——已經對母親病情惡化的狀況略知一二,但是她的死訊仍然給了他巨大的打擊。他難以自禁,在朋友面前失聲痛哭,愛娃竭力地勸慰他。

  母親死後,多年來在孩子們心中積聚起來的愧疚和憂慮終於爆發了出來。幾天之後,妹妹波琳給哥哥寫來一封充滿責備的信,歷數他小氣吝嗇、不肯盡孝的種種劣行,還指責他甚至不肯給自己的太太買些像樣的衣服。鮑林慎重理智地寫了封回信,說明他對母親最後的健康狀況毫不知情,還列出了他寄給母親的錢以及他為照料母親作的種種安排。

  不過,在給露茜爾的信中,鮑林流露出了些許真情。「也許你沒有意識到你一直向我隱瞞真情。波琳在信中說出那些惡毒的話語,我自然對她不可能有以前的那種感情了。她的話除了一句之外都是惡意的誹謗。唯一正確的一句話是,愛娃確實沒有像波琳有那麼多漂亮衣服,因為在服裝上愛娃一年的開銷大概只相當於波琳一個月的開銷。我倆借錢供波琳在科瓦利斯讀了毫無結果的一年書,借錢給媽媽治病,我們只有省吃儉用才能還清這筆錢的利息和本金……我已經習慣被誹謗了,我知道人們總會相信格蒂阿姨的胡言亂語;但是我不希望你對我產生誤解……」

  鮑林無法趕回家出席葬禮,在世界的另一頭也實在無能為力。鮑林在貝莉剛去世的時候給露茜爾的一封信中寫道:「我有許多美好的願望,希望有朝一日能夠略盡孝心,但是現在為時已晚。」

  §一表人才

  鮑林在悲傷之餘摻雜著一絲卸下重負的感覺。他與母親從來缺乏很深的理解和愛;他與貝莉的關係主要是建築在子女的責任和愧疚上。這塊石頭現在終於被搬走了。8月初,鮑林和愛娃啟程赴瑞士和法國度假,這是他們早就計劃好了的。一路上他做了一些工作,但更多的是休閒。秋天回到慕尼黑的時候,鮑林惹人注目地穿了一身定做的西裝,帶了一條蘇格蘭羊毛圍巾。愛娃寫道:「他看上去十分迷人,特別當他提著意大利手杖的時候。」

  鮑林在學術上也是一表人才。一些歐洲人總以為來歐洲求學的美國學生會不知所措,缺乏教養,但是20年代一些出色的科學家,包括約翰·斯萊特、愛德華·康頓、哈羅德·尤裡、卡爾·康普頓(後來成為麻省理工學院院長)和鮑林改變了這種印象。鮑林對當地語言的掌握讓他足以應付日常事務,而且在不斷進步——到德國幾個月後他就能用還過得去的德語作報告了——同時他非常努力地學習新物理。生於德國的物理學家漢斯·貝特是1927年在索末菲處完成博士學習的,他記得,與一般美國人相比,鮑林「顯然與眾不同。人們都認為他學識淵博」。鮑林身材頎長,態度友好,又充滿激情,十分符合歐洲人心目中的美國西部人形象,可以說是科學界的牛仔。德國科學家赫爾曼·馬克在慕尼黑碰到過鮑林,他當時對鮑林的印象是,「一個瘦長的年輕人,見多識廣,講課十分精彩。」

  鮑林在慕尼黑的第一個學期聽了索末菲上的微分方程,這是解決原子問題十分重要的一種數學工具。在聽講過程中,鮑林開始吸取索末菲推崇備至的可以用來揭示原子秘密的數學方法。院長採取了一種實際、靈活的數學風格,找到能夠反映和揭示現實世界實驗結果的數學公式——實用的數學模型——比純粹形式上的嚴密更為重要。他並不怎麼在乎內在一致性;他玩弄了一些數學技巧。他不是簡單地傳授舊知識或是對問題提出某種解決辦法,而是指出現存理論的漏洞,並提供給學生一個數學工具箱以創造新的理論模型。對日新月異的量子物理而言,這不失為一種理想的方法。這特別適合鮑林的口味,因為他對數學的運用原則也是實用優先於嚴密。

  儘管如此,鮑林的高超數學技巧仍足以確立他這個美國神童的聲譽。1926年夏末的一天,他帶著一個問題走進了索末菲的辦公室。這個問題關係到索末菲的一個助手,編外講師格雷戈爾·文策爾。他幾年前在索末菲指導下獲得了博士學位,在此之後的理論工作確立了他物理界新星的地位。鮑林在尋找有關多電子原子的量子力學論文的時候,發現了文策爾的一篇文章。他閱讀了這篇題為「自族電子理論的困境」的論文,發現問題不是出在電子的自旋上,而是出在文策爾的數學上。

  在計算中,這位編外講師犯了一個錯誤。鮑林說:「如果你計算正確的話,難題就會消失。」鮑林重新對文策爾的公式進行了計算,得出了與實驗十分接近的結果。索末菲把鮑林的計算拿給文策爾看,最後大家一致同意這位美國人是正確的。鮑林用生硬的德語就他的改正寫了一篇小論文;索末菲把它扔到一邊。他叫鮑林用英語重寫,然後讓一名助手把文章翻譯成德語,發表在《物理學雜誌》上。這篇論文的發表標誌著鮑林運用量子力學的轉折點:現在他已經從新物理中找到了一種適合自己的工具,這種工具可以幫助他解釋原子的性質。這件事也標誌著他與索末菲之間關係的一個轉折點:索末菲意識到這個美國青年人是值得認真看待的。

  * * *

  1926秋天新學期開始時,鮑林聽了索末菲關於波動力學的第一門正式課程——歷史上首次關於這一課題的一學期課程——在課上,索末菲系統地解釋了薛定諤關於原子波動圖像的強有力的數學模型。在首次推出新內容的時候,索末菲經常是和學生們一起學習的。他後來回憶說:「萊納斯·鮑林聽了我有關這一理論的最早的課程,他從中和我學到了同樣多的東西。」

  鮑林面前開始展現出波動力學的一個全新的世界。玻爾—索末菲原子的一大缺陷是它只能夠預測最簡單的原子的光譜;它不能用來解釋原子別的一些特性,如順磁性、極性、三維構造和化學鍵。新量子力學最初的應用主要也是預測十分簡單的原子的光譜。在這一層次上,新的體系很快就取得了成功,這樣一些青年學者,其中包括鮑林,急切地希望把這一技巧運用到較為複雜的原子和更為多變的化學性質上去。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