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戴高樂 | 上頁 下頁
一六


  §第三章 榮譽頂峰—退隱歸田

  戴高樂5月30日抵達阿爾及爾機場時,前來歡迎戴高樂的有吉羅和英國、美國駐北非的代表。戴高樂和吉羅的第一次談話是在從機場到官邸的汽車上進行的,氣氛有些尷尬。戴高樂告訴吉羅,他準備派哪些人參加會談,然後問吉羅這方有什麼人出席。戴高樂以十分堅定的口氣對吉羅說,無論如何,到現在還留在吉羅身邊的那些維希分子一個也不能留在未來的中央權力機構中。戴高樂指的是維希駐阿爾及利亞總督佩盧東、駐摩洛哥總督諾蓋斯和法屬西非總督布瓦松。

  下午4時,戴高樂到郵政廣場向死難者紀念碑獻「洛林十字」,聚集在那裡的數以千計的群眾熱情地向他歡呼。此時,戴高樂的心情是樂觀而自信的,他的事業已經有了堅實的基礎。他堅信,把那些維希政府派的「總督」趕走、迫使吉羅接受他的領導是天經地義,能夠辦得到的。只是吉羅背後站著羅斯福,不會輕易就範,還需要一步一步地來。

  戴高樂決心對羅斯福的干預不予理睬。31日上午,戴高樂和吉羅都如約來到弗羅蘭坦中學舉行會談。

  戰鬥法國方面除戴高樂將軍外,還有卡特魯、菲利浦和馬西格利,吉羅那一方有讓·莫內和喬治。戴高樂提出兩點建議,第一,軍隊必須服從政府,如果在作戰中由於與外國軍隊共同行動而需要受外國將軍的指揮,也必須由法國最高當局的命令來決定。第二,不承認維希政權,所以必須解除幾位「總督」的職務。

  吉羅則堅持軍隊有獨立于政府的領導權,表示絕不能解除維希分子的職務。但是,會談的優勢不在吉羅一邊,讓·莫內想從中調解,戴高樂一方的代表態度一致,吉羅方面只剩下喬治一個人。戴高樂感到形勢對他很有利,他確信:他是被一層濃霧包圍了的領航人,他也相信,如果他掌住舵,總會見到晴天的。

  為了把他的決心公諸於世,6月1日他在格裡西諾別墅向記者重申了向吉羅堅持的立場。戴高樂取得了第一個回合的勝利。6月3日再次開會,吉羅接受了戴高樂的主張,正式成立法蘭西民族解放委員會,它享有最高權力,軍事力量置於這個委員會的領導之下,在委員會向將來組成的正式的臨時政府移交權力以前,負責制定共和國法律,確立共和國政體。會議還決定,三位維希政權的總督都將去職。

  但是,這樣的機構的美中不足是戴高樂和吉羅都是委員會的主席,是一種「雙頭領導」的怪現象。戴高樂斷定,英國和美國還會給他製造麻煩,還沒有取得全勝。

  戴高樂估計對了,英美都沒有發消息,於是,他立即通過電臺宣佈:法蘭西民族解放委員會誕生,「法蘭西民族解放委員會,以其身負重任並以其堅韌不拔的決心出現在法國和世界面前。」

  丘吉爾突然在阿爾及爾露面了,艾登也來了。6月6日,丘吉爾邀請戴高樂、吉羅和委員會其他委員出席「鄉村」宴會。丘吉爾警告戴高樂說,如果吉羅被「吞併」,英美就要採取「一些措施」。有羅斯福和丘吉爾的撐腰,吉羅還不想交出軍權。

  羅斯福也露面了。10月,羅斯福給艾森豪威爾發了一封電報,說無論怎樣也不能讓戴高樂把西北非洲都控制起來,美國甚至不惜派特別部隊去牽制戴高樂。一星期後,羅斯福再次致電艾森豪威爾,指示他一定要設法阻止戴高樂控制法國軍隊。

  6月19日艾森豪威爾邀請戴高樂、吉羅一起談談法國軍隊的「指揮和組織問題」。在場的還有美國的比德爾·史密斯將軍、英國負責北非事務的國務大臣哈羅德·麥克米倫。

  戴高樂首先發言,開門見山說他是作為法國政府主席來參加會晤的,按照慣例,國家元首或政府主席有權親自到他們授予指揮權的總司令部去。艾森豪威爾是盟軍總司令,他應該從這番話裡懂得,他手中的指揮權,是由有戴高樂在內的盟國元首授予的,戴高樂絕不會屈尊於與他本人意願相反的盟軍司令的任何要求。

  艾森豪威爾和藹但又語帶脅迫地說,盟軍很快將在西西里登陸,戴高樂必須保證後方的安全,因此,法國軍隊的統帥和組織應該維持原狀,吉羅應該保持現有的權力和職位,並且只有吉羅一個人才有權同艾森豪威爾討論北非的軍事問題。艾森豪威爾以英、美兩國政府的名義通知戴高樂,如果不按照他剛才所說的去做,英美就要停止向法國軍隊供應軍火。

  戴高樂駁回了美國的威脅。他指出,法國統帥的組織是法國政府權限以內的事。

  會談沒有任何結果。戴高樂決定不理睬英美的「警告」,把最高軍事統帥權緊緊地掌握在民族解放委員會手中。

  在這期間,擁護戴高樂的隊伍更加擴大,許多後來曾在法國政治生活中起重大作用的政治家,如愛德加·富爾等,都來投奔戴高樂。大大增加了民族委員會中戴高樂派的力量,戴高樂得以在委員會內組織了一個以他為主席的軍事委員會。吉羅雖然仍負責北非的軍事問題,但獨立行使職權的條件越來越少了。在這種情況下,吉羅宣佈羅斯福邀請他訪問美國,商討向法國軍隊提供裝備的問題。7月2日吉羅動身去美,三個星期後回到阿爾及爾。戴高樂在這期間則訪問了突尼斯和摩洛哥。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