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戴高樂 | 上頁 下頁
三〇


  14.沿著獨立的道路前進

  是的,轉變的時刻就要到來了,盟軍即將開始在諾曼底海岸開始人類戰爭史上最大的一次兩栖登陸軍事行動。在這歷史的關鍵時刻,戴高樂和他的戰鬥法國卻又面臨著一連串更其兇險詭譎的政治挑戰!

  首先是所謂「達福」事件。據戰鬥法國情報部門掌握的線索,達福是英國情報機關的間諜,曾試圖冒名頂替打入法國在倫敦的情報機關,被戴高樂派駐英國的指揮官進行了軍法審判,並被關進了倫敦郊外坎伯利的法軍拘留營。後來,達福逃出了拘留營,向英國法庭控告了戴高樂和其他法國領導人,說他在坎伯利受到了虐待。英國政府聲明「無權撤銷」這一起訴,並揚言除非原告本人撤訴,否則,法院一經備案,就必須開庭審判。這樣,只要戴高樂一踏上英國國土,就有可能會被逮捕,甚至如果被判有罪,還不得不去坐班房!

  戴高樂聽到此事,當然十分憤慨,當即通知英國外交部,指出這是一起「寡廉鮮恥」的事件。此事銷聲匿跡一段時間之後,到了1944年3月,戴高樂再次獲知,英國法庭正準備開庭審理這一案件!

  戴高樂忍無可忍,便以攻為守地也提出了一項控告。1943年初,一位名叫斯蒂芬·梅尼埃的戰鬥法國人從阿克拉回到英國。梅尼埃在阿克拉英國廣播公司發射台負責對法國本土廣播,因為是外國人,一到英國就受到英國安全部門的拘留和盤問。拘留期間,梅尼埃突然死亡。戴高樂宣佈,梅尼埃的兒子準備向法國領土上所有的英國秘密情報局官員、向丘吉爾和整個英國政府起訴。英國人能抓戴高樂,法國人也能逮捕丘吉爾。此事一直鬧到1944年6月諾曼底登陸前夕,因為盟國必須請戴高樂來英國共商大計,英國政府出於無奈,以1000英鎊為代價買通達福「撤回起訴」,才算宣告平息。

  接著是英國政府限制戴高樂用密碼電報和法國駐倫敦的辦事機構聯繫。

  這件事的背景要複雜得多。起因更早是源於法國人大大咧咧的天性使盟國領導人不敢信任。他們天生地不善於保守秘密。正如一個英國諜報人員在彙報中指出的:他們善於密謀策劃,卻不能守口如瓶,結果是被捕者中95%是因為他們的朋友不能保持沉默。還有位特工在家信中這麼描述:

  我第一次參加的法國人稱之為「空投」的行動既不安靜也不保密。貨物從飛機上一扔下來,人們就馬上歡騰起來,一個叫什麼阿伯特的人開始喊叫:「注意,箱子下來啦!」

  於是所有在場的人都跟著高聲叫喊,什麼鮑勃啦,阿方索啦,皮埃爾啦等等,總之周圍的每一個人都來湊熱鬧,叫著「小心別讓上帝的箱子砸著你」。貨箱一著陸,搶降落傘的比賽就開始了,看誰收集的降落傘最多。隨後就趕來了牛車,趕車的人大聲地吆喝著:「來吧,老夥計,往箱子那邊拉呀!」然後他們就商量如何裝車,誰有資格先開始裝。當我動手抬箱子時,聽見有人大聲叫起來:「別動,我的上尉,讓我來吧!」還有人跟著喊:「上尉,你怎麼搞的!」於是,這群來幫忙的人就自己動手幹起來了。

  在場面比較大的行動中如此,在高度機密的情況下也是如此。讓·穆蘭有一次召集全國抵抗運動的負責人在一家公寓裡開秘密會議,會上幾個地區的司令員發生了爭吵,整幢公寓樓鬧成一片,德國人則在一旁靜靜聽著。第二次開會時,全國抵抗運動被党衛軍保安局一次抓了12個司令員。

  1942年10月2日,德軍無線電截聽站截聽到倫敦的戰鬥法國情報官員與駐華盛頓外交官之間一次清楚的談話。這次談話透露,在一個稱之為「火炬」計劃的作戰行動之後,盟國打算在阿爾及爾建立一個司令部。過不久,一位名叫克拉莫爾岡的戰鬥法國情報官在卡迪斯附近墜海身亡,他身上帶的文件被西班牙情報當局交給了德國人,也證實了盟國在阿爾及爾的戰略意圖!

  另一方面,戰鬥法國使用的密碼也確實保不了密。登陸前夕,為了更好地發揮法國地下軍日後的配合作用,盟軍總司令部要求戰鬥法國把地下軍化整為零。戰鬥法國為了便於控制指揮,僅把地下軍分設為兩個司令部。這份電報譯成密碼交給英國特種行動局審查時沒有通過。法國中央情報局又呈交了一份密碼電報,並附上譯文表示已遵令分散了組織。但英國密碼專家馬克斯一看就說,兩份密碼電報內容相同。中央情報局很尷尬,指責馬克斯盜用了法國的密碼本。馬克斯說,如果中央情報局願意用這種密碼任意起草一份電報,他可以當面破譯出來。於是中央情報局又起草了一份電報,馬克斯真的就當面破譯出來了。

  鑒於上述情況和登陸行動的責任重大,英國政府只能應艾森豪威爾的要求,命令禁止用英國、美國或俄國密碼以外的密碼發電報,設在阿爾及爾的戴高樂司令部和它在倫敦盟國遠征軍最高司令部的代表之間的通訊也不例外。

  在軍事上,這當然是必要的,但在政治上,卻是對戴高樂的尊嚴和對一個主權國家民族自尊心的冒犯。而戴高樂則一貫認為,軍事是從屬￿政治的,所以他怒不可遏。他說:「4月21日,盟國通知我們,今後不再轉發我們和我們駐倫敦的外交和軍事代表之間的密碼電報。盟國當局對我們解釋說,這是因為必須保守準備登陸的秘密。英美單方面對法國所採取的這種謹慎態度,我們認為是一種粗暴的行為,因為法國的武裝部隊正同他們一起在反攻戰役中占重要的地位,同時戰場是在法國的領土上開闢的。因此,解放委員會決定,在盟國硬要干預我們下達命令和傳達報告期間,停止自己的大使維埃諾和軍事代表蓋尼同他們解決任何事務。」在命令駐英代表停止與英美接觸的同時,他自己也拒絕接見英國的大使。

  戴高樂自己可能也並不知道,這個決定正中盟國下懷。英美兩國總參謀部正好在沒有法國人參與的情況下,加緊完善代號為「尼普頓計劃」,又稱為「霸王行動」的諾曼底登陸作戰計劃。因為這次行動要攻入的地方是法國,戰場也是法國,而法國人的感情用事則是盟國最頭痛的事,所以這個計劃的策劃從萌發之日起就沒讓法國人參加。直到登陸日的前夕——1944年6月4日,丘吉爾派專機把戴高樂接到英國,這個計劃的概略情況才由盟軍總司令艾森豪威爾將軍當著丘吉爾的面向戴高樂做了通報:盟軍準備以287萬大軍、13000多架飛機和6000多艘艦艇於6月上旬在法國諾曼底海岸實施登陸,同時利用「堅韌」和「水銀」兩個子計劃的欺騙行動把實力雄厚的德軍牽制在加來海峽,希望讓他們在那裡抵抗根本不會發生的大舉進攻,另外還有一套特殊的轟炸、欺騙、遊擊、騷擾和佯攻計劃以阻止法國各個角落的德國人集中起來對付進攻。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