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戴高樂 | 上頁 下頁 |
一四 |
|
當天,代表「自由法國運動」的洛林十字旗幟即在海峽彼岸高高飄揚起來。 6月28日,英國正式承認臨時的法蘭西全國委員會,承認戴高樂為「一切自由法國人的領袖」。丘吉爾對戴高樂說:「你孤身一人——那沒關係!我就承認你一個人!」 這樣,歷史的大潮把戴高樂推上了一個非常獨特的境地:在法國本土,存在著一個表面上「合法」並得到美、蘇等大多數國家承認、只有英國認為「不能再將它視為一個獨立國家的政府」的「維希政府」;但在倫敦,他又打出了代表「自由法國」的洛林十字旗號並得到了英國的承認。到底應該由誰來代表法國?當時誰也無法作出權威的回答。但世界是只相信強權相信實力的。戴高樂深知這一點。他說:「我力量有限,孤立無援。但正因為如此,我才必須爬上高峰,永不後退!」 他也確實再無退路只能前進——為了法蘭西的獨立和自由。他更加努力地四處奔走,一面和挪威、荷蘭等國在倫敦的流亡政府聯繫,取得他們道義上的支持,一面加緊招兵買馬。他向英國政府借了白城體育館作為招兵基地,和那些逃難到英國各地來的法國人見面,用他那犀利的目光、堅定的手勢和清晰、粗獷的聲音鼓動他們:「如果希特勒來倫敦,他也許早已來了;我認為俄國將先於美國投入戰爭,不過蘇美兩國都會介入戰爭。希特勒想的是烏克蘭,他征服不了俄國,而這將是他失敗的開始。法西斯的侵略會激起全世界愈來愈多的國家的人民的反對。我們暫時雖說還有許多困難,但是我們的事業是正義的。正義的事業一定勝利。法蘭西這個國家一定會在我們手裡重新獲得解放而且進一步發揚光大!」 戴高樂的堅忍不拔的意志和強烈的愛國情操深深地感染了每一位和他見面的愛國志士。在他「六一八」廣播呼籲之後,已有幾百人集合到了他的旗幟下。6月29日,他到利物浦附近的特倫特姆公園活動,招募了外籍軍團第13旅兩個營,200名阿爾卑斯山步兵,一個坦克連的2/3,以及一些炮兵、工兵和通訊兵。幾天以後,又有兩艘潛艇和一艘巡邏艇宣佈擁護他,駐在聖阿塔恩的幾十名飛行員組成了他未來空軍的核心。6月30日,第一個有高級軍銜的人投奔到洛林十字旗幟下,這就是後來連續三次「米塞利埃事件」的主角米塞利埃海軍中將。他的到來對戴高樂的事業是一個很大的支持和鼓舞。緊接著,一些人從法國繞道西班牙逃出來,一些人從北非經直布羅陀投奔而來;白城的敦刻爾克傷兵中,有200名決定加入自由法國,一個漁船隊甚至把布列塔尼沿岸塞納島上所有的身強力壯的男人都運到了科尼什海岸上。而且,每天都有成千上萬份來信寄到了倫敦。 更為重要的是,法國軍隊中一些不甘屈辱的中高級軍官也衝破層層阻撓聚集到了他的身旁。他在德國戰俘營的難友卡特魯上將特從西貢趕來聽候當年的「大元帥」的指揮,並且巧妙地拒絕了英國內閣一些人希望他能取代級別和影響都較低的戴高樂準將的建議。同時勒讓蒂約姆將軍、德拉米納上校、達尚利爾海軍少校、布路賽少校、德奧特克洛克上尉等大批後來成為得力幹將的年輕軍官也先後趕來報到。戴高樂的聖西爾軍校老同學貝圖阿爾重返摩洛哥時,一次給他留下了所部外籍軍團的半個旅。雖然上述人全加到一起也不算太多,但他們的重要性卻不是數字所能計量的。他們極大地堅定和鼓舞了戴高樂和他的支持者的信心和鬥志。 忙忙碌碌中,法國的國慶節悄悄來臨了。為了向世界宣告一支反法西斯的法國軍隊存在,戴高樂果斷而不乏想像力地決定舉行一次獨特的閱兵式。 7月14日上午,擁有七千多人的自由法國戰鬥隊齊集白城體育館。戴高樂全副戎裝,威嚴地站在臺階上,他的身後是一幅巨大的一戰英雄福煦元帥的畫像。在倫敦公眾贊許的目光下,一列列方隊英姿勃發地走過主席臺。戴高樂默默地注視著這支年輕的隊伍,可以感到他冷峻的外表下燃燒著一團烈火;他的心靈深處清楚地意識到,他必須團結和依靠他們肩負起光復祖國的使命,任重而道遠。 這是戴高樂和他的部隊第一次在倫敦公開亮相。這是對德國人和維希政府的首次公開挑戰。緊接著,首批自由法國飛行員參加了對德國魯爾區的轟炸,標誌著法國重新投入了戰鬥。 絕望之中的法國人民,立刻用了他們獨特的方式向戴高樂表明了他們的態度。這是兩張照片。一張拍的是7月14日,法蘭西國慶節,法國男女佇立在無名將士碑周圍,沉浸在無盡的悲哀裡。照片上面還寫了這麼幾句話:戴高樂!我們聽到你的話了。現在我們在等待你! 另一張,是一塚被過路人獻滿了鮮花的墳墓。這是戴高樂母親的墳墓。7月16日,這位偉大的母親向上帝奉獻了她的苦難,祈求挽救法國和庇護她的兒子的使命以後,便獨自在班明死去了。 5.「只有接受失敗的人才會失敗」 在對戴高樂的態度上,再次說明了人民和反動統治者之間實在不可能有共同語言。法國人民說:「現在我們在等待你」;維希政府卻攻擊戴高樂是「國家的叛徒」、「丘吉爾一手扶植的傀儡」、「走狗」,並荒謬地「缺席判處」戴高樂「死刑」。 對這樣的攻擊,戴高樂嗤之以鼻,但他也確實感到,在初步建立了一支戰鬥隊之後,儘快確立自由法國和英國政府之間的關係這一問題,就顯得極為重要了。 早在6月28日,英國政府便發表公告承認戴高樂是「自由法國的領袖」。 於是,戴高樂就以「自由法國領袖」的身份和英國首相及其外交部進行「必要的談判」。他們以他6月26日交給丘吉爾先生和外交大臣哈裡法克斯勳爵的一份備忘錄為起點,通過艱苦的努力,終於達成了1940年8月7日的協議。 這一協議通常被稱為「丘吉爾—戴高樂協議」。它是戴高樂努力建立的那座大廈的基石。在協議中,戴高樂堅持英國必須保證重新恢復法國本土和法蘭西帝國的疆界。他是想以這種辦法從法律上打消英國人可能懷有的任何攫取法屬領土以擴大不列顛帝國的冒險想法。最後,英國人終於承認他們有義務「完整地恢復法國的獨立和偉大」。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