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達·芬奇 | 上頁 下頁
一四


  達·芬奇為想保存這幅《安加利之戰》,仍然使用他認為比較可靠的特別的「油色」。工作完成一半時,他便在畫前用盆燃起一把大火,試圖讓顏色更快地融入石灰之內。但是很快他就發現,熱力只能及於圖畫下面部分,上面熱力達不到的部分,漆和顏色並沒有幹。所以,甚至在壁畫還沒有完成之時,畫面就開始壞了,現在所見到的,只是魯本斯(1577—1640)的摹本以及達·芬奇為草圖而準備的一些素描。因而只能見到其大致的面貌。

  在繪製《安加利之戰》的同時,達·芬奇又在為另一個貴婦人畫肖像,這就是後來在西方美術史上千古獨步的不朽之作《蒙娜麗莎》。蒙娜麗莎據考是那波裡芙,生於1479年,她的父親本是一個有錢的貴族,但在1495年法國人入侵時破產了。達·芬奇給她畫像時,她已是佛羅倫薩銀行家和皮商人佛朗切斯柯·載爾·佐貢多的第三個妻子。1481年佐貢多先生娶過馬裡奧托·魯色萊伊的女兒嘉美拉為妻,但結婚兩年之後嘉美拉就死了。以後他又娶了托馬莎·維蘭妮,不久又斷弦了。第三次才娶了蒙娜麗莎小姐。

  達·芬奇為蒙娜麗莎畫肖像時,藝術家已過了50歲,麗莎夫人的丈夫才45歲。佐貢多是一個謹慎和幹練,不很壞,也不很好的人,致力於他的職務和田產。不久就做了首長。他把他年輕的美妻視為他家屋裡的一件最適宜的裝飾品,對蒙娜麗莎當然恩寵異常。但他懂得蒙娜麗莎夫人的美麗還不如他懂得西西利新種牛的優點或粗羊皮關稅稅率那般清楚哩。人家說,她並非為了愛嫁給他的,而是屈從父命;她的第一個追求者,自願地在戰場上戰死了。又有人傳說—也許是謠言——還有好多熱烈的頑強的但都無望的追求她的人。但那些惡毒的口舌——在佛羅倫薩是不少的——對麗莎夫人都無壞話可說。她是恬靜的,謙遜的,虔誠的,嚴謹遵守教會一切規則,施恩于窮人,會持家,忠實于她的丈夫,慈愛于她的丈夫的前妻留下的一個12歲女兒狄安諾拉。

  達·芬奇對蒙娜麗莎夫人的肖像傾注了他最大的才能和熱情。他在他的畫室的院子中間設置了噴泉。

  泉水落在半球形的玻璃上,發出輕微的音樂。噴泉周圍他栽上了麗莎夫人喜愛的花。他還請來宮廷樂師、歌唱家、說書者、詩人和滑稽演員為蒙娜麗莎表演。

  一方面是供她消遣,免得畫像時她感到單調、無聊,另一方面他是趁機觀察,音樂、故事和滑稽話在她心裡引起的情感和思想活動,是怎樣表現在她臉上,以便於他能夠從容地捕捉表現在蒙娜麗莎臉上的內在情感。

  達·芬奇在他的《畫論》中寫道:「要畫肖像。你必須有個特別設備的畫室:一個長方形的院子,10米寬,20米長,牆壁刷成黑色,突出的屋簷蓋住一部分,還有一個遮陽布篷可以隨需要而舒卷的。黃昏時候,或浮雲多霧的天氣底下,才卷起布篷畫畫。此時的光是最美滿的。」

  達·芬奇在佛羅倫薩的寓所就有這樣一個畫肖像用的院子。他的房東是佛羅倫薩高貴的公民,彼羅·狄·布拉楚·馬特裡先生——在政府執務,愛算學,聰明,且很敬重達·芬奇。這寓所在馬特裡街上。

  歷經四個春秋,肖像畫《蒙娜麗莎》完成了。畫上的蒙娜麗莎坐在安樂椅上,雙手交疊放在胸前,臉上露出勉強可以看出的微笑,像是微笑剛開始的一瞬間,也像是微笑結束的一瞬間。雙手柔美、纖秀、富於表情,與她溫柔、嫺靜、美麗的臉部表情相互呼應。

  她的眼睛特具神彩,目光銳利而脈脈含情。薄如蟬翼的透明面紗,籠罩在蒙娜麗莎的頭部與雙肩,它把披肩上的兩綹長髮和肩部外衣的曲小的褶襞梳理成為統一、流暢的輪廓。袒露的胸部,顯示了青春的女性美。

  瓦薩裡說過:「細看她脖子下面的凹處,仿佛可以看到血脈的搏動。」在衣飾上,達·芬奇在畫面上又取消了一切華麗的裝飾,但對胸襟和衣袖的褶襞作了精細的描寫。衣紋自然逼真,表現了軟緞的輕軟光亮的質感。達·芬奇根據當時的社會風尚,女子因好廣額,將眉刮去,所以他沒有給蒙娜麗莎畫眉毛。這又使得畫中人物增添了一種大理石雕塑的意味。

  達·芬奇在這幅畫中表現出來的精彩絕倫的技巧,無疑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畫上的一切都是清晰而準確的,連同衣服的微小皺紋,圍繞雪白胸膛的黑色花邊,都畫得可以亂真。同時,達·芬奇在蒙娜麗莎的臉部、胸部和手部,使用了他所特有的「明暗轉移法」,用他喜歡的薄暗的光,使蒙娜麗莎臉上和手上仿佛罩著一層黃昏時的光影,顯示出柔和而富於詩意的調子。在背景處理上,達·芬奇用左右兩邊隱約可以看出圓柱的基礎和石欄,把近景和遠景區分開來。

  他使用「空氣透視法」將遠景推向無限深遠之處。那些古老的岩石,天藍色的鐘乳般的山峰,還有在岩石中間蜿蜒流淌著的河流,這一切仿佛籠罩在模糊的薄霧裡,然後消失在無限深遠的青色的雲海中。這個背景把蒙娜麗莎的形體從觀看者的位置拉向遙遠的地方,從而使畫中人物更富有審美的魅力。

  達·芬奇認為人是最神聖的。人體是自然界中最美的形象。他曾反復多次地測量證明,人體各部分之間的比例都是整數比,因此人體呈現出最為和諧的美,稱之為「神聖的比例」。他說:「誰不尊重生命,誰就不配享有生命。」

  《蒙娜麗莎》正是他以一個真實的女性的微笑歌頌著人自身的美麗,呼喚著人性的覺醒,頌揚生命的可愛之處。體現了他的人生哲理。

  《蒙娜麗莎》的右手被譽為是世界美術史上最美的一隻手。儘管科學發達的現代攝影技術無比高超,但如果把這只手與現代攝影作品相比,人們仍可以看出這只手更有體積感,更有重量,更有生命力。幾乎完全臨空的中指指縫隙中,人們似乎能聽到音樂的美妙,感覺到蒙娜麗莎那瞬間的愉快。現代攝影是很難記錄下這種內在的神韻的。

  16世紀初的許多畫家往往把精力放在形體正確、輪廓嚴密、線條準確、細節清晰上,結果在他們筆下的形象往往缺乏生氣。出現了僵化的「睡美人」,只有達·芬奇,才把生動性提到了更高的境界;並創造了眾多充滿活力的形象。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