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達芬奇 | 上頁 下頁


  意大利國家建築師喬·瓦薩裡說過一句十分有名的話:「上天往往像降雨一樣賜給某些人卓絕的稟賦,有時甚至以一種神奇奧妙的方式把多方面的才藝彙集在一個人身上;美貌,風度、才能,這個人都應有盡有,不論從事何種工作,別人都是望塵莫及。這充分證明他得天獨厚,其所以能超群軼倫並非由於人力的教導或安排。」(《達·芬奇軼事》)

  他說的就是達·芬奇。但他只說中了某一方面。先天的稟賦固然是達·芬奇成才的首要條件之一,但後天的勤奮,對大自然的細緻的觀察,也是他日後成才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日早晨,當公證人的父親起了個絕早。他習慣性地來到自家花園上,用一把剪刀修剪花木。這是個勤奮而愛美的人。他在修剪葡萄藤。日光漸漸閃跳在藤間。忽然一個神奇的東西在藤下閃亮。他的心動了一下,走上前去細看,啊,原來是一個塑成的小鳥。這個用泥巴塑成的小鳥,是那麼傳神、逼真。這是誰幹的?公證人舉目四下裡尋找。這時候,他的兒子小芬奇從床上起來,正在陽臺上伸懶腰呢!父親問:「這是誰塑的鳥?」兒子有些驚慌,臉紅了,他誠惶誠恐地回答:「是我。爸爸,是我塑的鳥。」父親欣慰地笑了。「好,塑得好啊!我的兒子有出息了!」他歡喜地說著,拿著小鳥,指指點點。

  受到父親的表揚,小芬奇那高興的勁頭就別提了。

  在這個家族裡,小芬奇是眾人掌上的明珠。他漂亮,靈巧,可親,活潑,人見人愛啊。他的天分卓越。從曉事起,他就對周邊世界發生了濃濃的興趣。他特別善於觀察,記憶力極好。比如他看見小螞蟻排著長長的隊在屋坪裡爬行,他就一定要趴下去,仔細地研究一番:這小東西是從哪裡爬出來的?它們要到哪兒去?它們中誰是父親,誰是母親,誰是頭兒?他總是要思考一些很奇怪的問題。

  幼小的達·芬奇能夠準確地塑出一隻小鳥,這雖然與他的天賦早慧分不開,但更重要的是他早已觀察過無數隻小鳥。他和兒時夥伴們常常在河岸草間、山上樹林裡打鳥。用石子打,用箭射,用網捉。每捉住一隻鳥,他都要帶回家來,養那麼一陣子。久而久之這小鳥的形象就融化在他幼小的心靈裡了。他隨手便塑出了這只鳥,且塑得活靈活現。這對於一個5歲的頑童來說當然算是奇跡。難怪那位公證人那麼歡喜了。

  夏天的夜裡,小芬奇常常趴在田野上,觀察小小的熒火蟲。這小鎮的田野上,熒火蟲真多,就像是仙女提著一個一個的燈籠。他想像著,這熒火蟲,多麼像奶奶故事中的那位公主的眼睛呵!那麼,它是怎麼發亮的呢?小芬奇追趕著,捉住幾隻螢火蟲,認真地研究起來。啊,原來是它們的屁股上都有一盞燈,多好呵!這樣,走夜路就不怕鬼了。他胡思亂想著。

  廣泛觀察,實際上就是一種積累。是生活的積累,也是知識的積累。小芬奇的觀察,與一般人確實是有些不同的。他是從小就養成了一種搜索性觀察。凡是他感到好奇怪的或者是有趣的東西,他必定要搜索式地用兒童的目光掃過去,作兒童式的幻想,細緻地研究一番。他是個興趣十分廣泛的人。

  一片石子,一株山花,一抹晚霞,一泓清泉,河邊一景,山中一隅,街頭一角,男人的皮衣,女人的帽子,一哭一笑,一隻蟲子,一隻鳥,一條魚,一隻蝙蝠……他都會感興趣。他是神童嗎?顯然不是。但他確實比一般孩子早慧。

  觀察,就是藝術家的生命!

  3.塗塗畫畫

  一般地說,兒童都喜歡塗塗畫畫。無論外國還是中國,孩子們的天性註定他們要畫點什麼。但達·芬奇小時候的塗塗畫畫,絕不同於一般孩童的塗畫。達·芬奇的塗塗畫畫是比較特別的。他的特別之處,就在於他並不亂畫。不像中國不少兒童在地上、牆上,甚至廁所裡胡亂地畫些小人兒之類東西。達·芬奇小時候的塗塗畫畫,是在觀察了大自然的某個東西之後,再來構思,決定畫什麼,怎麼畫。而且,他是畫什麼,就像什麼。

  達·芬奇是個左撇子。寫字用左手,畫畫用左手,就連吃飯也是用左手。兒童時代的達·芬奇,可以說是無憂無慮。他常常抓起地上的木炭,就在木板上塗塗畫畫。有時候,他就悄悄地,跪到畫匠那兒,摸了畫匠的彩色顏料,帶回來畫。他畫呀畫呀,似乎永遠有畫不完的東西。蜻蜓,蝙蝠,青蛙,小鳥……就在這種大自然的啟蒙中,他不知不覺地,長到了9歲。這之前,誰敢相信,他竟然還沒有上過學校。

  一天,他看見父親的工作室窗口,有一隻美麗的彩色蝴蝶,飄飄然地飛進去了。那是一隻罕見的大蝴蝶。個大,翅寬,色彩繽紛,真是美極了。達·芬奇第一次心驚膽戰地推開父親工作室的門,父親正專注地在寫公證詞。他看見那只美蝶在窗玻璃上碰撞、掙扎著。美蝶兒不願意走入這個沉悶的工作間,它要尋找光明。當下,達·芬奇就從教堂裡正在勞作的畫家那裡,找來了各種顏色的畫料,他居然把這只美麗的大蝴蝶畫下來了。連畫家們都停下了修補聖像的活計,一齊欣賞這小孩童的佳作了。

  自小塗塗畫畫,這是達·芬奇的一個癖好。這位天才,幾乎無師自通。

  4.   父親的工作室,永遠是一個神秘的所在。達·芬奇除了那次畫蝴蝶進去過以外,就幾乎再沒有進去過。他只知道,他那做公證人的父親,年壯的時候,似乎在小鎮上頗有名望,生意很不錯,來找他父親的客人,絡繹不絕。那工作室,永遠對客人開放,卻從不允許自家人,包括後媽進去。達·芬奇感到十分好奇。

  白天,小鎮乃至鄉村的人從各個地方找來,走進這裡,來聆聽他父親的委婉的勸告。他父親是一個嚴肅、浪漫而又和藹的人。偶爾的一瞥中,達·芬奇發現,父親的工作室裡,擺滿了書架,那一排排書架上,放著各種書籍。還有那永遠看不完的案卷,這一切,達·芬奇毫無興趣。那次進去,純屬為了那只大大的美麗蝴蝶。

  忽然有一天,早飯後,父親不同往常地在餐廳來回走著,突然對兒子說,你,還有你媽、你奶奶,都到我的工作室來一下。

  父親要在工作室開家庭會。

  兒子忐忑不安地走進這間工作室。後媽,祖母也隨後到來。父親嚴肅地說,今天我要嚴肅地宣佈我的一個決定。哦,孩兒,你已經不小了,9歲了,你應該進學校讀書了!

  兒子一聽說要去讀書,真是又喜又憂。喜的是可以結識更多的小朋友,學到更多的知識;憂的是怕進了學堂,從此就再沒有如今這麼自由自在了,就像一隻小鳥進了籠子,失去了飛翔大自然的機會。祖母和後媽,她們顯然也是十分不情願這麼做,因為她們十分寵愛這個孩子,他走了,她們就孤獨了。

  但是這是沒有辦法的事。父親的決定就是命令,在這個家中,父親就是皇帝。

  也該進學校了。達·芬奇,時年9歲,個兒卻長得很快,快齊父親的肩膀了。看上去好像是少年了。而且,他的智力,已超過了16歲的少年。父親希望他能接下他的班,成為一個公證人,或者做一個教師也不錯。父親是一個非常節約的人,他知道送兒子讀書,得花上一筆不小的學費。但為了兒子能接班,他咬咬牙,把錢省出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