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達爾文 | 上頁 下頁
三四


  5.確定未來書的「提綱」

  達爾文離開了使他感到不適的煙霧彌漫的倫敦,來到了空氣新鮮的地方。無論在梅爾或者在基特、希魯茲伯裡,達爾文都完全在忙於撰寫總結他環球航行時的觀感和調查的文章。

  可能因為撰寫地質論文的細緻工作使他有些疲倦,他暫時把這一工作擱下了,轉而思考和修改關於物種的筆記。筆記大量增加了,而且需要把搜集的材料加以分析和整理。他深信,物種是變化的,一些物種生長出另一些物種,但又確信,這種意見會遭到強烈的反對,眼前還存在著困難。對所有這些困難也要進行分析,困難嚴重到什麼程度,本人應該相信一切,並使讀者也深信不疑。在任何情況下,他都不再相信物種是創造的和不變的。這是非常嚴肅的問題。他要寫出一本書來,不過這是一本公正誠實的書,書中將要表達自己的信念和自己所有的疑問。

  不過,應該想到,一貫相信創造的物種是不變的大多數博物學家,如果看到這種書是在重複拉馬克的蠢話,他們就不會閱讀完,就會把它當作一種幻想的書而拋棄……因此,應當比較明智地做事,應當從不嚇跑讀者,並使讀者能夠同意的東西開始,而任何一個只要稍微懂得一些畜牧業和植物栽培成就的人都知道,人如何開始在有力地改變著動植物,培育出大量的新品種。為什麼人能夠改變動植物而不能被自然界改變呢?首先應該說,人在培育出新品種時所使用的手段,實際上就是自然界在創造那些變成物種的族時所用的手段。如果用這樣的形式闡述進化思想,讀者也許不會拋棄這種書,並對自然界中各種形態進化的可能性和必然性感到興趣。然後就該舉出贊成和反對各種物種都起源于共同的祖先這一學說的盡可能的證據。這一論斷確定了未來的書的「提綱」,而達爾文也就匆忙地把自己的這一想法記錄下來。

  一、改變家養生物的各種原理。

  二、把這些原理用於野生動物的可能性,以及類似家養種族的那些動植物的野生種族可能的起源。

  三、贊成和反對這一論斷的證據。

  6.「人工」選擇

  他覺得提綱是好的。他逐一思考了畜牧家和植物栽培學家著作中的大量事實。他想起帶著獵狗打獵的獵人挑選最好的狗進行雜交,想起飼養馬的主人挑選最好的、賽馬時獲獎的馬做種馬……

  因此,不是雜交本身有什麼意義,而是為了雜交要挑選最好的具有畜牧家想發展的那種品質的種畜,這對於培育出新品種最重要的……在許多發芽的植物當中,即使它們是出自同一果殼的種子,植物栽培學家也會把最符合他的理想的優良的植物留作種子……選擇、選種,人就是用這一手段來培育新的變種、種族或品種的。但是,為了選擇,必須從什麼東西中挑選,不僅要使好的類型的動植物能傳種接代,而且還要使壞的類型的動植物盡可能不再有後代。在這裡,他想起了不久前讀過的米勒的書,上面說:有同一時間生下來的孿生子女,在母體內很顯然是生活在同樣的環境中,受到同樣的影響,然而往往在誕生時彼此就已經有很大差別了。就是同一窩崽子,在色彩和品質方面彼此也大不相同,儘管看起來它們生活的條件完全一樣。同樣,時常用同一個果殼裡的種子,種在同樣的土壤裡,在同樣的條件下,卻會長出彼此不同的植物,而植物栽培學家就利用這種差別來選擇良種。「變異」看樣子也是伴隨著繁殖過程而進行的,但在實踐中人卻總在利用它。

  他又操起鉛筆開始寫生物發生變化的原因:

  一、在外界環境影響下的變化(例如,靠食物和溫度而生長)。

  二、由於這種環境的變化,器官鍛煉與否所引起的變化。

  三、不是直接靠外部環境,而是與繁殖過程有關的變化。

  與繁殖過程有關的變化並不是很早就表現出來,看樣子是與性的形成過程本身和性的因素有關,這些變化達爾文在他的理論初稿裡已作為最經常的和最重要的變化提出來,因為人正是利用這些變化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大量的同繁殖有關的各種器官的變異,通常表現出來的程度並不大,達爾文把這一點寫在草稿上,但是,當他想起畸形的情況,又想到了英國的植物栽培學家稱之為「飛躍」,即一下子離開正常類型的植物時,他補充說:「而其中有一些在很大程度上表現出來。」

  為什麼人用具有他所需要的那些品質的動物作種畜,而用具有他所需要的那些品質的植物作種子呢?因為人希望它們的後代會表現出這些品質來,因為它們具有遺傳性。他寫道:「所有這些變化(儘管是天賦的)以及各種各樣的變化(儘管進程是很緩慢的)明顯地表現出要成為遺傳性的願望;如果這種情況不發生,這些變化就會成為單一的變種,如果發生這種情況,就會形成種族。」

  除了保持得到了加強的新品質外,還要防止與不具有新屬性的類型進行雜交的影響。如果雜交是偶然的或自由的,雜交物一定會失去其優秀的特徵。所有這些在他頭腦中產生的懷疑,他在自己的《概要》中也都提到了。但是,即使有這些限制,人也會通過自己的選擇獲得許多東西。達爾文寫道:

  「……但是,如果人能進行選擇,那麼新的種族很快就會形成;最近一些年,選擇在有系統地進行。在古代,選擇實際上也經常進行(後來他把它稱之為「不自覺的選擇」,當時人只是更關心對他來說是優良的動物,而不多關心劣等動物)。通過這樣的選擇可以得到賽馬、載重馬,一種適於用其油的豬,另一種適於吃其肉的豬,等等。此外,還可以得到一種枝葉茂盛的植物和一種果實累累的植物,等等;同一種植物可以滿足人在不同季節的需要。用第一種方法,像由原因產生的直接結果一樣,動物會適應外部的環境,如身體的大小適應於食物的多少。動物也可以通過後一種方法來適應。但後來它們可能適應於並不會影響它們生長的那些目的和任務,就像採購動物油脂的商人的存在並不能導致脂肪的形成一樣。」

  為了弄明白最後一句話,必須記住,達爾文指出了人影響生物的兩種方法。第一種是外部條件的直接影響,例如營養對動物大小的影響;第二種是間接的;肥豬種的出現不是由於採購動物油脂的商人存在這個直接原因,而是由於在市場需要的壓力下,人通過選擇小的變種培育出最適合於採購動物油脂的商人所需要的特種豬。

  他在結尾時也指出了人工選擇的不足之處。「由於人不能很好地做出判斷,捉摸不定,因此常常不消滅不合適的生物,只是根據外表來判斷(不會根據內部特徵來挑選),只是選擇對人有益的物種,不考慮這些物種適應生存條件的程度。」

  所以他只用了兩頁的篇幅概括地指出了「改變家養生物的各種原理」。這就是人進行的選擇,他後來稱之為「人工」選擇。同生殖有關的變異提供了選擇的可能性,原因是從事選擇的人,而遺傳性把選擇出的品質固定下來並積累起來。他後來嘗試把這些原理用於自然界中的野生類型。就是自然界中也存在「變異」,雖然當時達爾文還認為,變異在自然界中比在家養狀態中要少得多,後來他搜集到的材料使他深信,就是在自然界中變異也並不少。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