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陳納德 | 上頁 下頁
引言


  1996年10月2日。

  廣西桂林地區興安縣的兩位青年農民,進入當地貓兒山原始森林腹地黑沖采草藥。

  這貓兒山一帶,地勢險峻,人跡罕至,不久他們就迷路了。他們相准了附近最高處的一棵大樹,爬上樹頂向四周觀察,試圖尋找出路。突然,他們發現不遠處的山崖上有發光的物體,像是大塊金屬。

  當晚,他們在崖下臥草過夜。

  第二天,他們費了好幾個小時才攀上懸崖。那發光的物體果然是大片金屬,而且已經有點扭曲變形,附近還有幾隻「汽車輪胎」!令他們百思不解的是,這崇山峻嶺、密林深處,何來這些東西?

  10月16日,興安縣領導得知消息後,組織人馬再度進入貓兒山探險。

  他們同樣被眼前的景象所震驚:

  散落在長約500米、寬約5米的懸崖斷壁地帶的金屬殘骸,山崖上留下的痕跡,清楚地表明,此處曾經有一架飛機撞崖墜毀。飛機早已解體,殘骸碎片大多已被草木掩蓋,被風化崩塌的石塊埋壓。飛機的一片螺旋槳葉還插在石縫中。殘骸的鐵質部件已是鏽跡斑斑,而在陽光下閃閃發亮的正是機翼等鋁合金部件。

  接著又進行了多次搜尋。

  除了運回機翼等飛機殘骸部件,還找到了手槍、機關炮子彈、發動機銘牌、錢幣、水壺、飯盒、懷錶、匕首……

  更為重要的是——人們清理飛機殘骸中,發現了表明美國軍人身份的標誌牌,一式兩個,用鏈條相連,分別為銅質和不銹鋼。據說,美軍規定:遇到死難的軍人,其他活著者要將其中一塊標誌牌取走向上級彙報,另一塊留在死者身上,以便日後辨認。

  現已找到的機組人員遺骨多為肢骨,此外還有兩塊下顎骨,其中一塊下顎骨還殘留著一顆包金牙齒。遺骨遭50多載風雨侵蝕,已基本殘碎,有黑點斑痕或長了青苔。

  這一意外發現,不久震驚了華盛頓。

  1996年12月12日,美聯社自華盛頓報道:「官員們說,五角大樓已證實在中國南部一個山谷裡發現的五塊美軍身份牌與報道在1944年駕駛B—24飛機執行轟炸任務中失蹤的美國飛行員的姓名相符。」

  1997年1月15日,上午9時。

  廣西興安縣靈渠飯店。

  這裡正在舉行一個令人矚目的二戰期間美軍飛行員遺骸交接儀式——「廣西興安縣美軍遺骸交接儀式」。

  會場莊嚴肅穆。

  廣西外辦主任首先發言。

  然後由美國國防部失蹤人員辦公室副主任艾蘭發言。他說:「我代表克林頓總統、佩裡國防部長、死難機組人員的親屬和全體美國人民向廣西政府和人民,以及他們的搜尋遺骸工作表示感謝。50多年前,這些勇敢的美軍士兵和他們的中國朋友一起抗擊共同的敵人,今天正是這種友誼使我們能把他們的遺骸奉安回國。」

  雙方代表在交接文件上簽字。

  之後,美方代表接過遺骸盒,一位美國軍官莊嚴地在遺骸盒上蓋上一面折疊起的美國國旗,並致軍禮。

  ……

  讓時間回到50多年前。

  那時,中國人民正遭受著日本法西斯的蹂躪。能夠從中國空中給予日本侵華敵機致命打擊的,正是陳納德將軍領導的赫赫有名的美國「飛虎隊」。

  1943年,「飛虎隊」遂成為第14航空隊的骨幹,仍歸陳納德指揮。

  而這架墜毀于廣西興安縣的美軍飛機,當時就是隸屬於第14航空隊第375轟炸機中隊。

  美軍一份作戰報告說:1944年8月31日,下午4點30分,這架轟炸機從位於中國柳州的美軍基地起飛,機上共有10名機組人員。該機在轟炸了停泊在臺灣一個港口的日本軍艦之後,在返回基地途中失蹤。……

  如此壯烈的畫面,50多年以後,在一個偶然的機會,為兩個普通而又平凡的青年農民所發現。

  人們不禁想探問:「飛虎隊」的首腦陳納德將軍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物?他為什麼要來華抗日?

  陳納德已於1958年病逝美國。他的遺孀就是陳香梅女士。這位美籍華人,迄今仍然活躍在政治社交舞臺。陳納德生前曾經對陳香梅說——「我也算是半個中國人。」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讀一讀這本傳記,從這位「也算是半個中國人」的反法西斯英雄的成長歷程中,認真地吸取一些于我們有益的啟示及其他。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