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從零到億萬 | 上頁 下頁 |
六三 |
|
「全世界正向著民主化方向變動,中國也會順應這一潮流。長時間的過渡過程已經結束。中國不可能後退,也不可能一直停在原地止步不前。偉大的巨人已被解放。」 奈斯匹茲對未來中國的經濟如此推斷: 「(中國)將來的利益,基本上要通過與香港的合作才能獲得。中國一旦穩定,將再次起步前進,同臺灣的關係也會提到議事日程上來。已經起步了的中國經濟,一定會在香港、臺灣的合力推動下,取得驚人的發展。」 這段話在和田一夫看來,尤其心有戚戚!可謂「深有同感!」「正合吾意!」 和田一夫把總部遷到香港,就是考慮到1997年後的變動——香港歸還中國後,八佰伴集團將成為中國企業。他亦相信奈斯匹茲的觀點,「將來的利益要通過與香港的合作才能獲得」。 和田一夫堅信,中國與香港的合作將會更密切。這些預言已被經濟發展的事實所證明。1995年,全國最長的鐵路——京九鐵路已全線貫通。 和田一夫也對中國的未來作過勾劃,他亦認為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經濟發展,將會走與日本相似的道路,將發生消費熱…… 真正是不謀而合!和田一夫與奈斯匹茲實在是思想一致,聲氣相通。自書中覓得「同志」!和田一夫高興之情難以名狀,沉浸在閱讀之樂中。 和田一夫覺得,「這都是一種不可思議的緣份——與奈斯匹茲,與中國。從奈斯匹茲的見解中得到了極大的精神支持,鬥志更加昂揚了!」 * * * 和田一夫是以精通流通業發展規律的商場老將眼光,看准了中國市場這塊「肥肉」的。 中國有12億人口,是日本人口的10倍,相當於12個日本。而且12億人口中大部分還沒有日本人所擁有的那些商品。作為一個市場,其前景的遠大,幾乎無法估量! 而和田一夫原來的八佰伴總部所在的熱海市,人口僅僅5萬。就為了這區區5萬的消費者,熱海市的超級市場之類的商店就已鱗次櫛比! 中國僅在沿海城市的人口就有3億人之多,且不說全國的12億。僅這3億多,在日本人眼中,就已是個驚人的數字! 這些年來,中國的經濟發展迅速,國民收入也有驚人的增長。從各種撲面而來的信息中,都可感受到經濟大步發展時代那種特有的熱烈氣氛。 比如說麥當勞公司的例子吧。麥當勞公司於1990年派員從香港到深圳開了一家快餐店,僅1年多時間,營業額便直線上升。 過去,在麥當勞下屬分店中,莫斯科分店的營業額最高,但最近,和田一夫從報上得知,深圳快餐店的營業額已超過了莫斯科分店。 由此想到俄羅斯。他覺得,前蘇聯的經濟在當時(90年代初)可謂危機四伏。連糧食都相當匱乏的國家談何穩定呢? 因為八佰伴在海外的1萬名員工中,中國血統的員工就占了8000人,有80%了。其中有華裔新加坡人、香港人等等。八佰伴的消費者中也有80%的顧客是華裔居民,和田一夫對中國有一種特別親切的感覺。 他覺得中國就像八佰伴的親戚。 這些中國血統的工人,都很勤勞、踏實、聰明。和田一夫是從他們身上認識了號稱勤勞、勇敢、智慧的中國人的。 他對中國人很有好感,也很有信心。他說:「每當看到他們,就堅定了一種信念:中國人的勤勞、智慧的品質不會改變,中國的文化傳統也不會改變。」 他認為,像日本當年勤勞優秀的人才拼命工作而致富一樣,中國的大眾也將富裕起來! * * * 和田一夫是以日本的經濟作為參照系的。 日本現在已經成為了世界經濟大國,其經濟實力及向世界各國傾銷商品的勢頭之猛,令頭號經貿大國美國都驚呼「狼來了!」 但回首往事,日本人可以說是從戰爭廢墟上通過努力工作站立起來的。日本在戰敗之後,失去了所有的一切,一度連食物都很匱乏。據說,日本人現在吃飯用的精巧小碗,就是沿襲了戰後為節約糧食而特製小碗的習慣。 江蘇省的著名青年女作家黃蓓佳在訪日見聞中曾經形容說:在巴掌大的小碗中裝著一塊指甲蓋大的豆腐……左一碟、有一碗,餐具很繁複,但吃來吃去,總覺得沒吃飽。總算明白了日本人為什麼都如此「袖珍」。 日式的風格可見一斑。 和田一夫親眼目睹了日本的經濟復興。此時,原來一無所有的國民產生了購買欲望,想買東西了,這對流通業來說,是絕無僅有的機會。 和田一夫自謙說:因為能力不夠,未能抓住機會在東京、大皈等大城市發展事業。 在經濟發展之後,商品就能大量製造,大量銷售。開店的話,就會生意興隆。日本曾經有過這麼一個黃金時代。日本流通業革命正是這個時代的產物。 和田一夫將此經驗運用到亞洲各地,抓住了一些大好的機會。 在新加坡開店時,八佰伴的新加坡1號店,就設在新加坡地價最高、租金也最高的一幢建築裡。當時,日本的一些大百貨店、大超級市場都曾因此不肯在此開店。 和田一夫根據日本經濟高速發展時積累的經驗為參照,大膽決定在此開店,結果大獲成功!事實上1號店的營業額一直呈直線上升的趨勢。 而新加坡經濟的發展,亦完全證實了和田一夫的推斷。 在1974年開店時,新加坡的人均收入僅為1500美元,如今已高達1萬美元!開店以來15年間,新加坡的經濟迅速發展,國民收入也有了驚人的增長。新加坡經歷了和日本經濟高速發展時期相同的過程。 這是和田一夫善用經驗取得良好收益的一個成功範例。 接著,和田一夫在香港亦運用了這一經驗,也結出了豐碩的果實。 和田一夫看准了香港經濟發展的良好態勢,1984年在人口密集、寸土尺金的香港開設了1號店,結果到1990年,僅僅6年時間,香港的國民人均收入便翻了一番! 香港經濟的高速發展,和日本收人倍增時期非常相似。1990年,和田一夫的八佰伴集團已準備在香港開設5號店,匡算此店的營業額將是1號店開店時的一倍。 和田一夫又把富有經驗的目光投向了馬來西亞,結果馬來西亞的經濟也高速發展,各流通企業正在不斷地發展店鋪。 和田一夫發覺,在新加坡、香港、馬來西亞等經濟發展迅速的國家和地區,良性的經濟循環已經形成:經濟一旦迅速發展,國民人均收入驟增,購買力隨之上升,反過來又加速了經濟發展。 他推測:相同的情況,也會在韓國、臺灣、泰國等地同樣發生。 日本經濟發展的經驗給予他這樣的啟示:大凡一個國家經濟發展後,國民人均收入勢必增長,購買力也隨之大增,從而促使流通業昌盛興隆。 另一方面,因為工資大增,製造業的工廠為解決薪金高昂問題,就會遷往國民收入低下的國家。 日本過去曾經歷過這一過程,和田一夫胸有成竹地預言:亞洲各國也將經歷這一過程,即亞洲將走日本之路。 有了這一參照歷史經驗得出的對形勢的宏觀把握之後,和田一夫對他涉足中國內地的生意經做了精細的摹畫。 他預言中國沿海從天津到海南島這一太平洋沿岸地區,將如同日本以東京為中心的東海道地帶一樣,出現工廠聚集、人口大增的現象。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