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柴可夫斯基 | 上頁 下頁
二四


  1880年底在音樂學院的音樂會上,演出了柴可夫斯基《聖·約翰·克裡索斯托姆的聖餐儀式》,合唱者演唱得相當出色,「音樂廳被擠得水泄不通」,聽眾以熱烈的掌聲表示對此曲的極大歡迎。

  在俄羅斯音樂協會12月18日舉行的音樂會上,尼·魯賓斯坦首次指揮演奏了《意大利隨想曲》。莫斯科音樂評論家們對這首樂曲給予很高的評價。1881年1月,由納甫拉夫尼克指揮,在彼得堡也上演了這部隨想曲。彼得堡還準備上演《奧爾良的少女》。莫斯科準備上演《奧涅金》。柴可夫斯基在這兩個城市之間跑來跑去。在年底舉行的莫斯科音樂節上,還演奏了柴可夫斯基的許多室內樂作品和歌曲。他也被邀請參加了這些作品演出的排練。柴可夫斯基現在已成為公眾愛戴的偉大作曲家,為了表示對他的敬慕,報界提議,將此次音樂節的最後一周命名為「柴可夫斯基音樂周」。

  1881年2月下旬,《奧爾良的少女》在彼得堡上演。歌劇受到觀眾空前熱烈的歡迎,他被觀眾請到幕前24次。然而成功並未給他帶來快樂,瑪林斯基劇場的經理們對這部歌劇的態度不友好,演出過程中演員們也因角色分配問題發生矛盾。最後這部歌劇被從演出劇目中刪除了。

  歌劇《奧爾良的少女》演出之後,柴可夫斯基去了意大利。

  7.紀念尼古拉·魯賓斯坦

  在羅馬,柴可夫斯基受到康士坦丁大公和住在那裡的俄國貴族階層的歡迎。他經常被邀請在貴族們的官邸舉行的宴會和晚會上演奏自己的作品。然而他並不喜歡在羅馬過這樣的生活,他參加這樣的聚會完全是出於無奈。為了尋求寧靜的安身之處,他去了那不勒斯。可是在那裡他知道了亞歷山大二世已於3月13日被暗殺的消息。在這樣的時候旅居國外,他覺得不是件好事,於是他打算回國。正在這時,他收到了尤爾根松的電報,得知尼·魯賓斯坦已於巴黎病逝。尼·魯賓斯坦是1881年3月由莫斯科去國外治病的。他的逝世使柴可夫斯基感到十分悲痛。他立即趕赴巴黎,途中一直忐忑不安。他到達巴黎後知道魯賓斯坦的遺體已於當日清晨6點運到俄國教堂了,他沒有趕上與尼·魯賓斯坦的遺體告別。3月25日柴可夫斯基參加了在巴黎舉行的尼·魯賓斯坦的第一次葬禮。前往弔唁的還有安東·魯賓斯坦、法國作曲家馬斯奈,屠格涅夫也去參加了他的葬禮。

  尼·魯賓斯坦的病逝對柴可夫斯基來說又是一次難以承受的打擊。雖然尼·魯賓斯坦曾屢次傷害過柴可夫斯基的自尊心,但在柴可夫斯基的音樂生涯中,他卻是一個決定性的人物。20年前正是尼·魯賓斯坦對他說:「彼得,這裡是你的職業,音樂是你的職業,證實你自己是個音樂家吧!」是尼·魯賓斯坦把剛從音樂學院畢業的年輕的柴可夫斯基引入莫斯科,給他提供了能在莫斯科立足的基本條件。作為鋼琴家和指揮家,他是柴可夫斯基作品的傳播者。他最先演奏了柴可夫斯基的絕大部分作品。柴可夫斯基與梅克夫人的結識也是通過尼·魯賓斯坦的引見。柴可夫斯基說:「尼·魯賓斯坦作為藝術家,我一貫對他有高度評價,作為一個人,我對他並無親近之感(尤其是最近一個時期)。現在當然,除了他的優點以外,其他一切都被忘掉了,而他的優點是多於缺點的。我不用說他對民眾的意義,只要想到他是無可替代的人物這一點就足夠了。」柴可夫斯基在《莫斯科公報》上發表了悼念尼·魯賓斯坦的文章,對他的光輝業績做了高度評價。

  尼·魯賓斯坦逝世後,俄羅斯音樂協會希望柴可夫斯基能擔任音樂學院的領導工作,柴可夫斯基還是拒絕了。他推薦了25歲的塔涅耶夫。

  為了對尼·魯賓斯坦表示永遠的紀念,柴可夫斯基寫了一部鋼琴、小提琴、大提琴三重奏曲。過去梅克夫人曾建議過他寫一部三重奏,當時他對梅克夫人說他對這三件樂器的組合很反感,而現在他覺得應該做一次嘗試,用這種陌生的樂式來表現自己的樂思。這部三重奏的旋律很富於表現力和交響性,由兩個樂章組成。第一樂章是《哀歌》,表現了對逝者的哀悼和懷念。第二樂章主題是民歌曲調,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E大調主題和十一個變奏,第二部分是終曲變奏和結尾,所以有人把這部作品看成是三個樂章。這是柴可夫斯基所寫的變奏曲中最多姿多彩的一部。通過色彩紛呈的音樂形象展現了偉大音樂家尼·魯賓斯坦豐富的藝術生涯和對音樂事業不朽的貢獻。這首作品於1882年1月完成,後來也成為樂壇上極受歡迎的曲目。

  8.沙皇的嘉獎

  1882年5月,柴可夫斯基向劇院理事卡爾·達維多夫索要《波爾塔瓦》的歌劇腳本。他準備以普希金的長詩《波爾塔瓦》為題材創作一部新的歌劇《馬捷帕》。這是一部抒情心理和歷史事件相結合的歌劇。與交響曲的創作相比,他在創作歌劇方面顯得遜色,但他始終不放棄在這方面的追求。

  1883年7月,歌劇基本完成。8月下旬柴可夫斯基與莫斯科劇院理事會商討有關上演《馬捷帕》的事宜。新上任的劇院經理伊凡·亞曆山德洛維奇·維塞伏羅茨基是柴可夫斯基音樂的狂熱崇拜者,因此劇院對歌劇《馬捷帕》表現非常熱情。於是彼得堡和莫斯科爭先恐後要上演這部新歌劇。

  1884年1月,莫斯科大劇院開始進行初演排練。柴可夫斯基十分欣賞飾演女主角的演員埃米麗婭·卡爾洛芙娜·巴甫洛夫斯卡婭的演唱。《馬捷帕》在彼得堡、莫斯科兩個城市同時排練,搞得柴可夫斯基疲憊不堪,健康狀況大不如以前了。加上該劇在莫斯科初演時,觀眾反映冷淡,使他心情不好,他決定出國休息。然而2月中旬《馬捷帕》在莫斯科正式上演時,獲得了輝煌的成功。台下是雷鳴般的掌聲和歡呼聲,這給了柴可夫斯基很大安慰。他致函女演員巴甫洛夫斯卡婭,感謝她出色地飾演了女主人公瑪麗亞的角色,使歌劇獲得了成功。

  亞歷山大三世在彼得堡瑪林斯基劇院也觀看了這個歌劇。沙皇對作曲家本人竟不在演出現場表示驚訝。沙皇很賞識柴可夫斯基的歌劇。不久,柴可夫斯基接到亞歷山大三世為他授勳的通知。音樂學院指揮納甫拉夫尼克也給他寫信說,沙皇已批准排練《葉甫根尼·奧涅金》中的合唱。柴可夫斯基只好中斷了在巴黎的休養,回到了彼得堡。

  沙皇亞歷山大三世賜予柴可夫斯基一枚聖·弗拉基米爾四級勳章,並以寬厚友善的態度接見了他。談到這次會見沙皇和皇后的情景,柴可夫斯基說:

  「我覺得兩位陛下寬以待人、心地善良,我相信任何人只要有一次機會看到沙皇的眼睛,便會永遠忠於他,因為他的舉止言談所表露的對人的關愛和同情使他具有難以用語言形容的魅力。」儘管那些日子柴可夫斯基感到很疲憊,但沙皇的嘉獎振作了他的精神。

  第五章 生命的輝煌

  1.自己的家

  從1877年末到1885年這將近八年的時間,柴可夫斯基始終沒有自己的固定住所,經常遷居。他把妹妹、妹夫在卡明卡的家當做自己的家。有時候梅克夫人的莊園或是好友康德拉蒂耶夫的鄉間住所也是他寫作的好地方。秋天多是去國外,住在瑞士、意大利或是法國。冬季則往往去莫斯科或彼得堡,因為這個季節在這兩個城市常有他的作品首場演出。

  漂泊的生活過得久了,他越來越感到需要有一個穩定的安身之所,需要有一個屬￿自己的家。大城市的喧鬧是他不喜歡的,而離莫斯科、彼得堡太遠又會有許多不便。柴可夫斯基在莫斯科的一份報紙上登了一則征房啟事。應徵者接二連三。進行一番選擇比較後,他終於選中了離克林城兩千米,位於賽斯特拉河畔的梅達諾沃村的一處住房。那裡環境優美,住所附近是大片的田野和鬱鬱蔥蔥的樹林,清澈的小溪從林中流過,給人非常安適的感覺。這裡過去是一處富裕的莊園,如今花園已荒蕪,花壇裡雜草叢生。住房條件雖不算太舒適,但這畢竟是他自己的家。能有一個自由自在活動的天地,他感到很愜意。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