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柴可夫斯基 | 上頁 下頁
引言


  偉大的現實主義藝術家彼得·伊裡奇·柴可夫斯基的名字是與燦爛的俄羅斯文化聯繫在一起的。他留下的不朽的音樂作品是他所處的時代和社會生活的光輝紀錄,是俄羅斯以及全世界音樂文化的珍貴的遺產。柴可夫斯基的音樂藝術魅力又是超越時空的。它不僅屬￿俄羅斯,不僅屬￿19世紀,它還屬￿我們、屬￿全世界、屬￿今天和將來,它將是永恆的。

  柴可夫斯基繼承了西歐和俄羅斯古典音樂的優秀傳統,加以創造和發展,寫出了許多動人的抒情性與戲劇性相結合、鮮明的思想內容和完美的形式相結合的交響音樂、歌劇、舞劇和其他各種體裁的作品。他的音樂是他心靈的自白。他的音樂深刻地表現了人們的內心感受。在這方面,在俄國音樂史上沒有一個音樂家可以和他相比;在世界音樂史上也不容易找到像他那樣善於描寫人們內心活動的音樂大師。

  柴可夫斯基的音樂充滿豐富的感情。在他的音樂中各種不同的情感和情緒常發生急劇的變換交替。他把那些複雜的、相互矛盾的情感衝突表現得淋漓盡致。他所表現的常是那些「難以用語言表達的,但又是內心要求加以表達的東西」。他總是選擇那些能燃起他心靈的題材,而使他心靈燃燒的是生活在他身邊的與他具有同樣情感的普通人。柴可夫斯基說:「藝術永遠可以準確地找到通向人們心靈的道路。」他傾注在樂曲中的是他的真實和真誠,這使他的音樂具有極強的感染力。

  人們追求幸福,渴望美好,而現實中卻有一種勢力阻礙人們的理想的實現——這是他許多作品的基本思想。

  柴可夫斯基生活的那個時代的俄羅斯,正集結了各種各樣的社會矛盾。他自己也處在社會的、思想的、文化藝術領域的以及他個人生活中的各種矛盾的集合點上。1882年他曾寫道:「我們心愛的然而是可悲的祖國處在最黑暗的時期。所有的人都感到莫名的不安,好像在即將爆發的火山上行走,都感到時局不穩——但看不清前途。」這種情緒和思想已深深地侵擾著他,他經常「陷入一種傷感的氣氛」。加上37歲時又經歷了一場不幸的婚姻,心靈遭到瘋狂、殘酷的浩劫,他的生命幾乎被吞噬了。當他想到「未來的生活僅僅是一種枯澀的生存」時,他曾想到用自殺結束生命。然而在他的音樂心靈裡激動著一種頑強。他覺得他還「沒有做到自己能做的1/10。他要用全部的努力來做到他還應做的一切」。他努力從現實生活的苦難中掙扎出來,但是在他的心靈深處卻有一個憂愁的怪影窺伺著他。關於理想與現實、歡樂與悲哀、願望與障礙,關於生命本質的深刻思考使他陷入難解的困惑之中。柴可夫斯基在音樂中使這種憂鬱的感情變幻無窮。他把哀愁、焦慮和不滿足幻化為對美好事物的熱烈的嚮往。他的音樂表現了對生活、對光明美好未來的信念。這樣的執著與堅毅正是柴可夫斯基式的憂鬱的力量。

  被柴可夫斯基稱為「心靈的懺悔」的《第四交響曲》就反映了人和命運鬥爭的基本思想。這部交響曲是他內心情感的紀錄,是那個時期他生活的一面鏡子,也是他所處時代的社會生活的寫照。樂曲揭示了一個追求幸福的人在與命運抗爭時充滿矛盾的內心世界。經過與命運的一番較量,他認識到,要到民眾中去,那裡有歡樂,那裡蘊含著無限生命力。

  柴可夫斯基把《第四交響曲》獻給了他的摯友娜傑日達·菲拉列多娜·馮·梅克,並稱這首交響曲為《我們的交響曲》。他與梅克夫人之間奇特的友情是一曲動人的美的絕唱。他們在延續了14年的書信往來中彼此溝通,貼近,卻從未正式見過面。他們用各自不同的方式支撐著對方的生命。梅克夫人把柴可夫斯基看作是她「所熱愛的一門藝術的純潔的先知」。她希望「跳進柴可夫斯基的靈魂裡去」。她生活在柴可夫斯基的歡樂與苦難中。在柴可夫斯基生命的危急關頭,梅克夫人給了他「安全的錨」。在柴可夫斯基看夾,梅克夫人的友誼「像空氣一樣不可缺少」,梅克夫人給他的愛和同情已經成為他「存在的基石」。14年中往來於他們之間的大量書信是這兩個神聖心靈契合的記錄。《第四交響曲》也凝聚著他們之間崇高真摯的愛。

  柴可夫斯基的音樂是植根於人民的。他是「地地道道的俄羅斯人」。他的作品帶有強烈的時代感並洋溢著濃厚的俄羅斯民族氣息。同時,他使俄羅斯民族音樂與西歐古典音樂相融,並注入了某些浪漫主義因素,形成了他極具個性特徵的音樂,從而大大豐富了俄國音樂。梅克夫人說得好:「格林卡是俄國音樂的創造者,而柴可夫斯基是他最偉大的建築師。」柴可夫斯基在繼承和發揚俄羅斯民族音樂和外國古典音樂傳統的基礎上,在音樂領域的許多方面都有所創新。在俄國音樂和世界音樂中,許多初次使用的詞匯都與柴可夫斯基的名字聯繫在一起。他被譽為西方音樂史上第三個里程碑。「他的作品已經成為作曲家們的一部獨特的『技術百科全書』(肖斯塔科維奇語)。」他的作品曾對俄國和同時代外國作曲家的創作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這種影響也延擴到現在,也必得延續到將來。

  今天,柴可夫斯基的音樂已溶入了我們的時代。偉大音樂家實現了他「用音樂和人們說話」的理想。柴可夫斯基勾魂攝魄的音樂中那美的精靈遊蕩在世間,徜徉在人們的心裡。彼得·伊裡奇·柴可夫斯基,已是一個人們熟知的名字。已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城市的音樂會上,在所有的廣播、電視臺和供應音像製品的地方,甚至在每一個家庭,都少不了柴可夫斯基的音樂。《天鵝湖》中四個天真爛漫的小天鵝齊舞時的那段明朗、歡快、輕鬆的樂曲,《如歌的行板》那柔美、恬淡、抒情的旋律,還有《悲愴交響曲》那如泣如訴的淒婉樂章,都使人們深深的感動。很難想像,在這個世間如果沒有了柴可夫斯基的音樂,人們會落入怎樣的蒼白。所幸他和他的音樂早已屬￿了人們,世界藝術殿堂也因有他的音樂而增加了光輝。

  人們有興趣知道柴可夫斯基作為一個音樂家,為人類所做的貢獻;人們同樣感興趣的是創作了如此絕妙的文化精品的音樂大師會是怎樣的人。於是我們敲開了他的大門,走進了他的世界……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