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俾斯麥 | 上頁 下頁
五二


  俾斯麥說,欲壑難平,工人們永遠也不會滿足。這種表面上五十步百步的分歧無足輕重,其實是威廉未同首相商量便組織了個處理勞資問題委員會,任命瓦德西為參謀總長以代毛奇,引起的明爭暗鬥。俾斯麥對於皇上繞過大臣,直接與部門聯繫的做法極為不滿,對各部門不盡職守,一味贊同皇上的意見,而不敢提批評意見也不滿。看來他上下關係不暢,已很難履行宰相職責了。俾斯麥氣極,但不上鉤,不提辭職,俾斯麥不想主動提出辭職,主要是因為他認為他對德國的過去和未來負有巨大責任,在困難關頭提出辭職是逃避責任,他不想給自己戴上這頂帽子。他說:「如果我要逃避我預見到的鬥爭,那麼我內心就會感到,這是瀆職。我覺得皇帝不願和我共享他未來歲月執政的榮譽,可以理解,並且他有權如此行事。我並無任何痛苦之感。就我對皇帝及其目標的理解來說,辭職恰是非常誘人的事,但是我的榮譽感告訴我,這種動機是逃避鬥爭,是逃避為祖國效勞……那時我擔心危機會很快降臨。……我認為皇帝同以往或受外國人影響的情況比起來,更為好鬥了。而我覺得我有責任輔佐他,節制他的火氣,並在必要時向他抗爭。」

  4月,一個德國密探被瑞士當局逮捕,因為他在瑞境內刺探德籍社會主義和無政府主義者的活動。由此而起的外交糾紛導致瑞德邊境關閉,南德商旅蒙受損失,原來深服俾斯麥的巴登大公倒向侄兒威廉二世。

  6月,俾斯麥待在鄉下時,柏林以研討外交政策為名,聲討俾斯麥利用電報局遙控國柄的獨裁。

  10月11日,沙皇訪問柏林。俾斯麥陪同亞歷山大三世上歌劇院看瓦格納的歌劇《萊茵的黃金》。這是鐵血宰相20年來第一次上歌劇院。訪德期間沙皇唐突地問俾斯麥,明年能否留任。俾斯麥表示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威廉二世上台就說過:「我想讓這老頭再頤指氣使兩年,然後親政。」現在時間到了。1890年2月4日《帝國新聞》刊登了威廉二世的兩則文告:1.希望實行勞工保險立法;2.邀請歐洲各國政府派員來柏林討論社會問題。仔細的人會注意到,文告沒有平日習見的首相附署簽字。俾斯麥要各國去瑞士參加同類會議而不來柏林。威廉二世請求瑞士取消「同類會議」。皇帝的這兩項動議,俾斯麥曾在內閣會議上反對過。但副首相伯蒂歇爾和軍政大臣韋爾迪勸俾斯麥:否決將會招致皇帝的不滿。俾斯麥把這種危及國家不負責任看成是叛國。

  3月2日,俾斯麥要求普魯士政府官員,按1852年內閣法行事,向君主呈遞報告要經過首相。8、9兩日,俾斯麥同他的銀行家密談,4天中拋出手中德國公債,買進埃及國家有價證券。12日,將銀行家溫德霍斯特請到相府,俾斯麥想中央党與保守黨聯合,溫要俾給羅馬天主教特權,俾不允,事不成。威廉聽到俾私會溫,尋釁興師問罪,還牽扯到「報告呈君主,必先經首相」事。小皇霸道驕橫,老相寸步不讓。爭執間威廉見首相寫字臺上有文件,要看,俾斯麥不肯,威廉偏要。俾斯麥歎口氣說:「陛下,您祖父和父親從未如此這般對待過我,您這是不禮貌的,您一定要看,也好,看吧!」小皇將文件一把奪過來,飛快掃視一過,只見他氣得將文件往寫字臺上一摔,一聲不吭地轉過身來揚長而去。這份文件正是威廉的沙皇表兄寫這位表弟的一篇文章 ——《他是一個缺乏教養的惡少》。

  隨後,宮廷副官來到相府傳達旨意:要麼取消「先經首相」,要麼辭職。見無答覆,當晚副官又來催促。俾斯麥只好於3月18日送去辭呈。兩天后照準。

  1890年3月20日夜,世界各地都知道了這一頭號新聞——德意志帝國鐵血宰相辭職。

  俾斯麥辭職或曰罷官後還在柏林待了9天。他到威廉一世墓獻了3朵玫瑰;拜會了腓特烈三世的遺孀;新首相卡普裡維將軍就職的那天,他在皇宮做了示威性的亮相。

  威廉二世特地封俾斯麥為勞恩堡公爵,還將他晉升為陸軍元帥銜海軍上將。俾斯麥譏諷地說:「奇怪得很,皇上把出類拔萃的將軍任為首相,卻把輕車熟路的首相捧出來當個空頭元帥、將軍。老皇封我侯爵即是王侯殿下,還要公爵錦上添花?外出匿名?」

  9天中,慰問電報、信件、名貼、鮮花鋪天蓋地地向相府湧來。俾斯麥自嘲說,這是一級國葬。客人們也使他應接不暇,小邦君主、政黨頭頭、各國大使川流不息。此中也雜有不少幸災樂禍看風險者。3月29日,俾斯麥一家在民眾的歡呼簇擁下來到達勒爾特車站。儀仗隊和軍樂隊早恭候在此。列車在《友誼地久天長》的樂曲聲中啟動,俾斯麥眼前晃動的禮帽、頭巾、手帕、飛吻……,漸漸遠去,它們全都像他的政治生活一樣,留在了柏林。

  自從俾斯麥在菩提樹下大街遇刺以來,約翰娜為丈夫,後來在普法戰爭中的丈夫、兒子擔驚受怕,她的身體每況愈下。俾斯麥罷官後的1894年,他們住在瓦爾青,數月來她一直受哮喘病的折磨,入冬病勢加劇,於11月27日逝世。俾斯麥涕淚縱橫,像個孩子似的哭他的老伴。這一生中,可能只有瑪麗·塔登死去時,他才如此這般地痛哭過。「鐵血宰相嘛,鐵石心腸的傢伙!」阿尼姆事件後就有人這麼罵過。「我們不能說仁慈的主為世人的罪孽獻上了他的獨生子,我們就可以恣意妄為,我們應時刻警惕自己的言行,波美拉尼亞原野埋葬了她最親近的三位男人加在她精神和肉體上的苦痛,主啊,請悅納她純潔的靈魂吧,阿門!」牧師的墓前演說完,天冷,大家很快散了。人們都覺得作為賢妻良母的約翰娜是最標準的上帝的選民,她心安理得地撒手人寰到天堂享清福去了。

  俾斯麥同他父親一樣,也有兩男一女。俾斯麥本人因父親儒弱,母親早逝,養成獨立不羈敢於任事的性格。母親堅持讓他從小接受先進開放的教育,加之歷史的選擇使他成了統一德國的偉人,19世紀「最大的歐洲人」。他的子孫就顯得過於默默無聞了,試橫向與羅素家族、波拿巴家族等等比較就可說明一些問題。

  大子赫伯特由其父親自己「傳、幫、帶」但並不理想。赫伯特與一位離了婚的伯爵夫人結婚,父以死相挾不允,赫伯特便與妹夫有段時間終日借酒澆愁,這對油鹽罎子酒醉後用小口徑步槍向外交部窗口射擊一事,一度在柏林傳為「佳話」。這位大公子任副國務秘書時晚上醉醺醺、早上懶洋洋、中午打瞌睡。後來他與一位匈牙利貴族女兒結婚。他總是酗酒而弄壞了身體,54歲便死了。他有二子,一任外交官,一在軍隊。此孫曾于1944年7月20日,參與行刺希特勒,事敗被囚於薩克森豪森集中營。

  次子比爾比父親僅多活3年,一樣嗜酒如命。殺二子非酒,其父也!何出此言?因俾斯麥認為自己一生的成功主要在外交,他常得意地把酒高論:「外交的學問不在教授們的教科書中,不在學院的課堂之上,而在實際的外交戰場,外交戰場的最重要的武器就是酒!沒有海量的角色,我是決不會讓他到我的外交部來的。」俾斯麥的確是暴飲暴食也很少壞事的特殊體質的人,僅僅到晚年才由施魏寧格給予節制。這一點大多數人都學他不來,他的兒子們都學個半途而廢。

  他女兒活了78歲,他的小兒媳又是妹妹的女兒。這位伯爵夫人因蘇聯紅軍打到易北河時開槍自殺。他說:「夠了,81歲了。」在她死後數小時,申豪森巴洛克侯爵府邸被紅軍點燃的烈火化為灰燼。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