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俾斯麥 | 上頁 下頁
一三


  第八章 駐俄·寵兒·病夫

  克裡米亞戰爭俄國一敗塗地,暴露了農奴制度和沙皇專制的腐朽。恩格斯說:「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給俄國丟了醜,同時也在俄國面前給自己丟了醜。前所未有過的覺醒時期開始了。」亞歷山大二世意識到俄國再不改革就會走投無路。1857至1858年,沙皇著手農奴制改革,國民教育和市政管理改革也在擬議。俾斯麥在俄國朝野一片改革聲中抵達彼得堡,他受到俄國宮廷的歡迎。

  沙皇亞歷山大二世是普魯士攝政王的外甥,因為亞歷山大的母親皇太后是威廉親王的姐姐,太后少年時也和俾斯麥的母親威廉明妮一塊兒玩過遊戲。在克裡米亞戰爭中俾斯麥主張親俄的中立為俄國人稱道。所以亞歷山大二世把俾斯麥當做一位家族的大使來看待,俾斯麥在皇宮受到的寵倖使其他的外國使節很覺眼紅。俾斯麥也很討太后、沙皇以及整個宮廷上下的喜歡,有位4歲的小公主指著俾斯麥說:「他是一個可愛的寶貝。」而說另一位將軍「是臭的!」太后生病,俾斯麥常隨侍左右,與太后閒聊使他從這裡聽來的消息,比從宮廷的正常渠道和用偵探手段得到的情報都要詳細準確得多。俄國首相戈爾查科夫是個愛虛榮的老政客,俾斯麥在他面前裝成謙虛謹慎的弟子輩。

  俄國皇室奧洛夫親王的兒子小奧洛夫在克裡米亞戰爭中身負重傷九死一生,在養病時以研究宗教和文學來消磨時光。俾斯麥向他請教東正教,他也就不客氣一口答應了。「要談東正教,我看最好先從您所知道的施萊爾馬赫和葉卡特琳娜二世這兩個人談起。」俾斯麥就是通過接觸這些人瞭解駐在國國情的。

  俾斯麥來俄國不久覺得不順心,他沒有軍事經歷,至今還是個後備軍少尉,當他隨沙皇登上檢閱台,在將軍或至少是校官的各駐俄使節們的面前感到羞慚。尤其使他不順心的是,在對俄國的態度上,他與朝廷是有政見分歧的。朝廷此時希望結交西方以加強普魯士的地位,而他認為如果普魯士不設法使強大的東方鄰邦對它持友好的態度,它永遠也不可能完成統一德國的任務,也永遠不會成為一個歐洲大國。

  俾斯麥雖然親俄,卻不服俄羅斯水土。出使俄國3年,有一年多是個十足的病夫。1859年,俾斯麥返鄉治病、療養,前後6個月。次年元月回彼得堡,3月聽說攝政王要物色新外交大臣,他又馬上回柏林,甚至和自己的老對頭芬克握手言和。這一職位他心計已久。然而,攝政王不信任他,他在柏林待不下去。6月他返回任所,俄國宮廷和上流社會都對他冷落了。

  早已精神失常的威廉四世1861年初終於死了,等了30年的63歲的攝政王向全國宣佈登基而成為威廉一世。此時,國內政局混亂,自由黨攻擊他的陸軍計劃,王后好干政,兩夫婦因政見不同常有爭吵。威廉心煩,想讓位給30歲的兒子。這使保守黨大為震驚。倘若如此,太子受夫人影響,普魯士將塗上自由派色彩。幸有陸軍大臣羅恩作威廉的主心骨。羅恩覺得自己勢孤力薄,想援引俾斯麥做他們一派的主帥。羅恩1859年晉升為中將兼軍隊改組委員會委員。威廉深知俾斯麥有能力,但認為他親法不謹慎,王后也不容他,所以不想重用他。國王首席軍事顧問愛德華·馮·曼托菲爾是已故首相的堂弟,但羅恩知道他是那種沒有什麼政治頭腦的軍人,又因這位將軍生性固執,樹敵甚多,任國王近臣委實不妥。羅恩頻頻進言,國王擬任俾斯麥為內務大臣,俾斯麥大失所望,他指望當首相或外長。故俾斯麥電報都懶得發一個,寫了封信說,不想領情,由信使慢悠悠地帶回柏林。6月底俾斯麥回柏林時,羅恩告訴他國王連內務大臣都不想給他了。

  10月普魯士宮廷傾巢而出,為威廉一世加冕就道柯尼斯堡。這是遵循1701年第一位普魯士國王在彼加冕的慣例。俾斯麥頭帶假髮身著藍色軍禮服談笑風生地參加大典。這次國王對俾斯麥似乎顯得禮遇有加,俄國來賓看在眼中。不久俄國駐柏林公使館援引羅恩的話向戈爾查科夫通報說:「俾斯麥是未來的大人物。」

  11月1日,俾斯麥返彼得堡住所。他發現自己又成了俄國宮廷和俄羅斯上流社會的寵兒。俾斯麥在給他妹妹的信中表示「很想離開彼得堡」,至於去巴黎、伯爾尼或倫敦對他來說都是無所謂的。1862年3月有電報召他回國。5月10日他返回柏林。但國王對他的任命仍曖昧不明。若不是改任海軍部長的羅恩為他寬心打氣,他簡直覺得自己會要打破飯碗了。

  俾斯麥被懸起,是因普魯士這年爆發了憲法危機。自由派近兩年一直與威廉對著幹。他們反對軍事改革,更不同意為軍事改革撥款。5月3日聯合邦議會選舉,自由派在議會中取得2/3多數,保守派敗北。威廉一世對自由派大失所望。曼托菲爾要求軍隊出面干預,即使冒內戰的風險也在所不惜。威廉一世憚于當年「炮彈親王」的惡名,不敢輕言「動武」。羅恩建議國王成立以俾斯麥為首的內閣,國王在5月下旬考慮過這種可能性,最後還是放棄。5月22日,俾斯麥被任命為普魯士駐法蘭西公使。5月底,俾斯麥抵巴黎裡爾街公使館履任。

  第九章 駐法·倫敦·凱蒂

  1862年6月俾斯麥到新任所。不久,受法皇邀請到土伊勒裡宮出席宴會。土伊勒裡宮在羅浮宮西側,1564年由建築師菲德洛爾姆設計興建,二百餘年來,又有彪隆、丟塞蘇、勒佛先後參與設計,不斷增建改建。

  俾斯麥在燈火輝煌的土伊勒裡宮的正廳又見到拿破崙三世和皇后。

  三星期後,拿破崙三世在楓丹白露與俾斯麥單獨會晤,他們一塊兒在拿破崙一世曾簽署退位書的宮殿後那森林間小徑散步,拿破崙三世忽然說:「您認為貴國君主有可能同我結盟嗎?」「國王對陛下和法國肯定是友好的,至於提到結盟,看來得有一種動機。而這種動機應該對同盟雙方都有益,這樣的結盟才有用。」「這倒不儘然,天有不測風雲,事態總在變化,預先防範是首腦們的責任。普法是唇齒相依的鄰邦,我們若能結盟,就能對付一切難以逆料的事變。結盟的目的是在於保持一種親近的經常瞭解,不是打算去幹冒險勾當。」俾斯麥緘默。拿破崙三世接著說,前幾天奧地利向他提出締結同盟的建議,他沒有答應。言下之意即普若不同意與法結盟,那麼法就要找奧。「您的話使我感到為難,我不知怎樣回答您。」俾斯麥拒絕了向國內轉達結盟的提議。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