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俾斯麥 | 上頁 下頁


  第四章 交友·從政·結婚

  俾斯麥出門遊歷了半年,於1842年10月中旬回到克尼普霍夫。到家後他有一個十分強烈的感觸:克尼普霍夫太小了!波美拉尼亞太小了!豈止波美拉尼亞,普魯士不是也很狹小嗎,普魯士不但地方狹小,更重要的是普魯士人大多閉目塞聽,心胸逼仄。他渴望與人交往傾吐自己的感受,聽聽別人的見聞。離他們家不遠有個莊園主莫裡茨·馮·布蘭肯堡,他是俾斯麥在柏林上中學時不同班的同學。布蘭肯堡的表哥阿爾佈雷希特·馮·羅恩,是普魯士總參謀部的少校,俾斯麥在格丁根時就認識羅恩。

  布蘭肯堡的未婚妻瑪麗·馮·塔登20歲,興趣愛好廣泛,喜歡戲劇、音樂、美術、文學,他們經常看戲、聽音樂會、參觀美展、閱讀歌德和海涅的作品,俾斯麥從英國回來後加入了他們的小圈子,瑪麗舉辦了多次莎士比亞作品的朗誦會。俾斯麥熟悉莎士比亞的作品,使他成為了朗誦會受人崇拜的核心人物。有一次俾斯麥心緒不寧居然莫明其妙地要擁吻瑪麗,瑪麗輕輕地推開他,十分平靜地說:「您說過:『我也可以不來蠻不講理的那一套,而予人為善的。』」俾斯麥大吃一驚!這不是他在格丁根對莫特利講過的話嗎。「羅恩說你才華橫溢,要是能下意識地約束自己的不好的衝動,就一定會幹出一番大事業。」俾斯麥想到,自己從來就沒有過好的名聲,柏林、格丁根、克尼普霍夫都一樣,而這個小圈子的朋友不但信任他,居然對他還存在期望。他覺得對瑪麗,以及瑪麗的親朋戚友們的行為準則、道德品行再也不能掉以輕心等閒視之了。

  瑪麗一家以及和他們接近的親朋戚友都是虔誠的路德宗虔敬派教徒,他們崇尚的文化品位高,個人也富涵養。俾斯麥在學問方面自視甚高,與人交往時不是以知識占上風,就是以詭辯取勝。其實他父親、哥哥都是路德派教徒,他本人亦受過路德派的堅信禮,今天他敗在女流之輩手下了,何況還那麼年輕!自從與瑪麗等人結交後,俾斯麥就一改過去放蕩不羈的作風,而追求他人生嚴肅的目標了。

  羅恩生於1803年4月30日,3歲喪父(其父為普魯士軍官,死于與法軍交戰的戰場),他是外祖母帶大的。1821年入行伍,1824年至1827年在柏林軍事學院任教,1832年調克雷費爾德陸軍司令部,不久出版了《自然民族政治地理學原理》等三本書,從此他成為德國地緣政治學的奠基人之一。

  1843年冬,俾斯麥的妹妹瑪爾維妮陪父親來到克尼普霍夫。瑪爾維妮這年16歲,自從大哥伯恩哈德在瑙加德市入官場後,妹妹和父親都想到二哥奧托這兒來與他做伴。

  1844年5月,在瑪麗和家人的影響下,俾斯麥又一次入了波茨坦官場。熬到5月底,他覺得自己還是無法適應按部就班唯唯諾諾的下級官吏生涯,便又跑回克尼普霍夫。8月下旬他一個人到東弗裡西亞群島上的諾德奈島旅遊。這個群島屬下薩克森州,諾德奈島是個漁港,它以其溫和宜人的氣候,美麗的海灘,在1797年便成了德意志最早的海濱遊覽勝地,有渡輪與大陸的諾爾登通往來。

  從諾德奈島旅遊回來不久,10月初瑪麗與布蘭肯堡結婚,10月底妹妹瑪爾維妮與阿尼姆結婚。眼看別人成雙成對,俾斯麥情緒再次落到最低點。對此,瑪麗夫婦當然不會聽之任之。就在他們婚宴上,瑪麗夫婦給俾斯麥介紹了一位女朋友波美拉尼亞萊因費爾特領地的約翰娜·馮·普特卡默爾。她是1841年那位請他「不要癡心妄想」的普特卡默爾的堂姐妹。入席時他們坐在一起,彼此有了初步接觸。

  1845年俾斯麥的父親去世。他的死雖在意料之中,但還是使俾斯麥悲痛落淚。父親死後兩兄弟又重新分割了遺產,哥哥得了克尼普雀夫大部分田產,弟弟擁有了申豪森莊園全部和克尼普霍夫一小部。俾斯麥將克尼普霍夫租給別人經營,自己移居申豪森,但也保持與波美拉尼亞小圈子的密切聯繫。

  1846年夏,瑪麗通知俾斯麥,她將組織一次哈茨山區的旅遊。俾斯麥很熟悉哈茨山,格丁根大學就在哈茨山南麓,申豪森莊園也離哈茨山東北山腳不遠。瑪麗等人與俾斯麥會合後一行6人下榻在下哈茨山半山腰一個鹿場。場主是法蘭克人的後裔,他盛情款待這些遠客。屋內籠子裡豢養的十數隻金絲雀齊聲歡唱,也表示對客人的歡迎。這6個人是瑪麗夫婦和他們的一位女友、約翰娜、俾斯麥、格拉赫兄弟從柏林聘請到波美拉尼亞的一位循規蹈矩的青年牧師。

  約翰娜比俾斯麥小9歲,身材單薄,皮膚略黑,眼睛灰黑,濃密的黑髮向後梳了個髮髻,鼻樑較高,像個意大利姑娘。在瑪麗的婚宴上他們第一次見面時她就愛上了俾斯麥。約翰娜喜歡音樂,琴彈得不錯,也喜歡詩歌和戲劇。俾斯麥在瑪麗夫婦的撮合下漸漸對約翰娜產生了感情。

  可是,好景不長。從哈茨山旅遊盡興而歸兩個月後瑪麗患病突然去世。這是一場在波美拉尼亞流行的瘟疫,先是瑪麗的弟弟染病去世,繼而瑪麗護理染病的母親時,未能使母親脫離厄運而自己也被感染。瑪麗自知不行時曾寫信給俾斯麥,要他來看她。俾斯麥從申豪森急如星火地來到瑪麗的病榻前,兩個月不見,她瘦得不成樣子。俾斯麥傷心地流淚,但他驚奇地發現,瑪麗和布蘭肯堡的心情卻極為平靜,他們身上似乎都體現出一種視死如歸的大無畏精神。「您已經看到,我馬上要走了,請您來是讓您知道有個女人為您的信仰在臨死前禱告。」

  瑪麗禱告聲清晰、微弱,眾人都已跪下,俾斯麥孤立著。「仁慈的主啊,你賜予我們無窮的力量,你的力量,你的慈愛,使我們中間一頭迷路的羔羊,回來了,他流淚了,他跪下了。」俾斯麥不由自主地跪了下來。「15年來他迷失了方向,直到今天他知道了,禱告是和仁慈的主交通,而不是向主索取,他向萬能、仁慈、無所不在的主承諾,今後每天淩晨和入睡前都要誦讀《基督徒日課》和禱告。……阿門。」瑪麗頭一偏,死了。空氣頓時凝固,人們慢慢地站了起來,只有俾斯麥還跪在那兒失聲痛哭。俾斯麥在母親去世時既沒有哭也沒有流淚,父親去世他只流了淚但沒有哭。

  1846年聖誕前夕,俾斯麥寫了一封謙卑得體富有文采的信給約翰娜父母提婚,當得知約翰娜父親還有點猶豫時,便果斷上門拜訪。他不畏北德平原冬日地凍天寒,唱著舒伯特的《冬之旅》套曲,驅馬車晝夜兼程四十多個小時,趕到約翰娜家。此地離波蘭邊界很近,比較荒涼。冬天,饑餓的狼群終晚嗥叫。俾斯麥的誠意和勇氣加之他處心積慮地使出渾身解數,終於使岳父母認了這個女婿。1847年1月12日,他寫信給妹妹瑪爾維尼,告知與約翰娜訂婚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