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彼得大帝傳略 | 上頁 下頁 |
二七 |
|
7月1日緬希科夫來到彼列沃洛奇那以後,立即向彼得報告,共俘敵軍一萬六千二百九十五名。沙皇當即命令舍列麥捷夫「速派五百輛馬車前往該地載回繳獲的武器和軍用品。」 瑞典敗軍殘部在彼列沃洛奇那被全部俘獲之後,彼得聲稱:「英名響徹遐邇」的瑞典大軍已經不復存在了,「除了跟隨國王渡過第聶伯河的幾百人馬之外,其餘全部被擒。」 要讓歐洲相信瑞典軍隊已土崩瓦解這個事實尚需一些時日。瑞典人通過散文和詩歌,對波爾塔瓦會戰大肆歪曲。所謂國王已被擊斃,或橫渡第聶伯河逃走,純屬謠傳,瑞方一份假報道裡曾如此寫道。可是,查理十二的崇拜者和賣身投靠的下流文人力圖掩蓋事實真相,那是枉費心機。 彼得由於大獲全勝而春風得意、滿面生輝。那原先曾將他棄之不顧的盟友們,這會兒又都向他靠過來了。 9月26日,沙皇來巡幸離托倫城半英里的一個地方,受到波蘭國王和樞密院全體成員的歡迎。奧古斯都二世在與彼得會見期間經歷了一段不愉快的時刻。在祝賀奧古斯都重新登上波蘭王位時,彼得說,舊事不必重提;他能理解當初國王行事的苦衷,身不由己,是違心之舉。奧古斯都一邊聽著沙皇那些寬他心的話語,一邊目不轉晴地看著彼得身上佩帶的長劍。原來這把劍是當初沙皇作為友誼的信物送給他奧古斯都的。波蘭國王又把這劍轉贈給了查理十二,而後者把劍丟在波爾塔瓦戰場上,成了彼得的戰利品。 沙皇表現出寬闊的胸懷。他原宥了奧古斯都的背信棄義,將此事處理得入情入理。 彼得對熱烈的歡迎、高度的頌揚、鳴炮致敬的禮遇、乃至奉迎討好的目光都不動心。譽滿歐洲以及對他統兵才能的一片讚揚,也沒有沖昏他的頭腦。他依然故我,保持著他一貫有的那種樸質的作風:他照常一邊進餐,一邊處理日常工作。「我們在這裡和波蘭諸公一直在討論的是有關伊瓦什卡、赫麥爾尼茨的事件。」彼得這樣寫道。 沙皇的外交使命取得了圓滿的成功。一度被破壞了的北方聯盟又得以重續舊好,而且除了俄國、薩克森和丹麥之外,又新增加了波蘭作為盟員之一。 為了與普魯士國王會晤,彼得從托倫出發前往馬林維登。與弗裡德利希一世會談後,簽訂了聯合防禦協定。這時,沙皇把波爾塔瓦戰役時佩帶在身邊的那把長劍贈給了自己的盟友。 身材魁梧的沙皇佩帶著沉重的長劍,並不覺得有什麼不便,但這把劍佩在普王身上,使他卻感到行動不便。他的一位宮廷近臣注意到:「那把長劍看上去那麼重,我真擔心我仁慈的國王會和它一起摔倒。」 波爾塔瓦的勝利使歐洲諸國對俄羅斯帝國刮目相看。現在,歐洲的宮廷再也不把俄國在納爾瓦失敗的事拿出來當笑料,而且對俄國軍隊的實力及俄國君主的統兵天才深信不疑,正是俄國沙皇粉碎了「不可一世的瑞典人。」 一個新的偉大強國,在驚詫不已的歐洲面前誕生了。 ※第八章 從波羅的海到普魯特河 1709年冬,沙皇忙於籌備慶祝波爾塔瓦雄兵班師返京的盛大儀式。彼得認為這個事件意義重大,從10月份就著手進行張羅。 莫斯科人對各種慶祝儀式可說見得多了。但對這次的場面他們還是生平第一次見到。凱旋門、鼓樂、合唱、在戰旗下邁著矯健步伐的各兵團的威武軍容,使人們為之眼花繚亂,禁不住噴噴稱奇。還有一件新鮮事是,與勝利者一起出現在檢閱隊伍裡的還有眾多的俘虜和大量戰利品。 這次祝捷的遊行隊伍,由普列奧勃拉任斯科耶兵團作前導,後面跟的是在波爾塔瓦城下俘獲的瑞典軍官。在高級和下級軍官之間,安排的是從瑞典人手裡繳獲的大炮和軍旗。戰利品中還有瑞典王在波爾塔瓦會戰中用過的肩輿。走在被俘軍官後面的是查理十二的首席遠征大臣——皮佩爾伯爵,他是波爾塔瓦的主要「戰利品」。 輝煌勝利的指導者、波爾塔瓦戰役的參加者——統帥彼得,騎著高頭大馬殿后。 新的一年的春夏兩季給人們帶來了生機和希望。莫斯科的夜空從未象1710年那樣,被五光十色的焰火照耀得如此美麗。如雪片飛來的捷報預示著締結勝利和約的日子即將來臨。 從俄國南部鄰邦—土耳其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傳來了好消息。俄國公使彼得·托爾斯泰向沙皇報告,1月初土耳其蘇丹批准了早在1700年同烏克蘭英采夫簽訂的和約。但使沙皇感到不安的是瑞典國王在土耳其境內避難的問題。開始托爾斯泰曾要求引渡查理十二,但沒有成功。 托爾斯泰提出質問和要求。但土耳其對1710年的條約還是作了讓步。它答應一定把查理十二從土耳其的領地引渡到波蘭國境,而且應由一個五百人組成的小衛隊護送,經過波蘭時,則由同樣數目的俄國人員護送。 南方相安無事使彼得有可能將全部力量集中使用在北方。 俄國軍隊佔領了許多城堡,通過疾風式突襲首先拿下小城埃爾平。 圍困裡加用去不少時間。圍困始於1709年10月,到了11月,彼得君臨前沿陣地,並親自打了三發炮彈。然後才開始正式炮轟。研究了要塞形勢之後,他留給舍列麥捷夫元帥的命令是:「該城池只有嚴密封鎖一途,不可強攻。首先因為時機已失;其次是守城部隊英勇善戰,要塞設防固若金湯;再次是瑞典方面威脅雖然已解除,但我方已無援軍可供接應。」 圍困是從海陸兩方面同時下手。守城衛戍部隊被迫投降,在包圍期間,俄國軍隊也付出了相當的代價,但並非由於軍事行動,而是由於鼠疫肆虐造成。時疫奪去了近萬將士的生命。 繼裡加之後,不戰而降的要塞有:迪納堡、彼爾諾夫、雷維爾(塔林)和開克斯果爾姆(即古俄羅斯城科列拉)。 1710年的夏季遠征戰果輝煌。為此彼得堡接連三天鳴鐘致賀,涅瓦河上的艦艇張燈結綵,炮聲齊鳴。 1710年已近歲末。估計不會再橫生什麼枝節。故此沙皇考慮與瑞典人締結「真正和約」的問題。12月,信使由君士坦丁堡帶來托爾斯泰的一份報告,內中說道:土耳其已對俄國宣戰。很快又獲悉另外一條消息:克裡米亞韃靼人已到達白教堂和哈爾科夫,儘管已披當地衛戍部隊驅逐出去,但邊境還是受到了騷攏。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