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彼得大帝傳略 | 上頁 下頁 |
九 |
|
在去荷蘭途中彼得會見了勃蘭登堡選帝侯王妃素菲婭·夏綠蒂和她的母親。母女記述了這次會見給她們留下的印象。她們很有興趣地保存著關於彼得容貌的描寫材料。這是第二篇有關彼得外貌的記述。第一次,是對他童年的描述,那時彼得才十歲,現在他已經快二十五歲了。母女倆和沙皇交往只不過幾個小時,當然,如此短暫的相識,她們能夠寫出來的完全是對自己新相識的表面印象。母親寫道:「沙皇身材高大,面孔很漂亮,體格很勻稱。大自然賦予他所有的優秀品質,但遺憾的是他看上去有些粗魯……他對我們說,他自己參加造船勞動,伸手讓我們看,並強迫我們摸他手上由於勞動磨出來的老繭。」在另一封信裡母親指出:「如果他能受到良好的教育,那他將成為一個非常出色的人,因為他有很多優點,天賦甚高。」女兒卻注意到沙皇面部肌肉痙攣的表情:「至於他臉上出現的那種怪像,比我想像中的要好一些;他無法控制自己。我還注意到人們並未教會他正確的用餐方法,但我喜歡他的率真和從容不迫的神態,他的舉止動作就象在家裡一樣。」曾經在路易十四凡爾賽宮住過兩年的索菲婭·夏綠蒂感到驚奇的是,俄國沙皇進午餐時竟不會使用餐巾。 8月初,彼得越過荷蘭邊界,這是當時以工業和商業聞名於世的歐洲富國,前往造船業的中心——薩爾丹城。彼得按自己的習慣急著往前趕,爭取在大使團到達阿姆斯特丹之前有一周的空閑時間,以便穿上薩爾丹人的服裝,去熟悉造船廠,參觀木材和造紙廠,甚至用斧子幹一會活兒。他從一個寡婦那裡買了一套木工工具。 在這座小城裡,沙皇未能隱瞞住自己的身份。彼得穿著厚絨布短上衣和粗麻布燈籠褲,竭力想混在裝束象他一樣的工人群裡,但由於他個子高大,到過莫斯科的荷蘭人很快就把他認出來了。沙皇的每一步不僅處於好奇的薩爾丹人的注視之下,而且還有外地的一些人,專程趕來一飽眼福,看俄國沙皇如何熟練地駕駛快艇,或者打制石磨,或者到有親戚住在莫斯科的薩爾丹人家去作客。一位同時代的荷蘭人寫道:「他處處都表現出不尋常的求知欲,他經常尋訪那些知識淵博的人,不恥下問。他具有敏銳的觀察力,不同一般的理解能力,以及非同尋常的記憶力,對於他熟練的技巧不少人歎為觀止、有時他甚至超過那些較有經驗的工匠。據說,有一次,他到了一家造紙廠,參觀了他感興趣的所有地方之後,從工匠手裡拿過來一個舀紙漿的模子,用它舀起做樣品的紙漿,任何人也沒有象他做得那樣在行。」 1697年8月16日,大使團隆重地進入阿姆斯特丹。彼得早從薩爾丹趕來,身穿男長服,紅襯衫,頭戴氊帽,置身于二等侍從武官的行列中。大使團開始了為實現沙皇為之奮鬥的目標的正常工作,俄國外交官和留學生的千里之行終於完成。 和沙皇一起學習造船手藝的還有十名留學生,他們中間有兩個人後來取得了彼得老戰友的資格:緬希科夫和戈洛夫金。亞歷山大·丹尼洛維奇·緬希科夫負責經管彼得的財務、禮賓事宜,此外還隨駕參觀名勝古跡。 關於緬希料夫的出身,有兩種不同說法。第一個說法,是在彼得於1707年6月1日簽發的提升緬希科夫為伊若爾的特級公爵的公文裡提到的。公文稱,剛剛取得封號的公爵出身于立陶宛貴族,其父曾在近衛軍中服役。然而,在同時代留下的有關記載,無一例外地都認為緬希科夫是個出身于平民的移民。這些同時代人之一,彼得手下的車工安德烈·納爾托夫講過這樣一段軼事:沙皇因為緬希科夫的某種過失而對他大發雷霆,沖著他怒聲喊道:「你知道嗎?我一下子就可以把你削職為民,那就得掄起你的餡兒餅筐,在兵營裡和大街上叫賣;剛出爐的熱餡餅!就象你從前於的那樣。滾吧!你不配享受我給你的恩寵。」緬希科夫居然在街上從賣餡餅的手裡抓過一個筐,回到彼得面前。彼得喜歡這個玩笑。「你聽著,亞歷山大!別再遊手好閒了,否則你就連賣餡兒餅的還不如!」緬希科夫離開沙皇,出去向買主兜售自己的貨物:喊道:「剛出爐的大餡兒餅誰買?」 另一個大名鼎鼎的人物加夫裡爾·伊萬諾維奇·戈洛夫金,是納塔利婭·基裡洛夫娜的親戚,年長彼得十二歲,因此在他那裡 占居御前職位——開始是禦膳房總管,然後是御前侍臣長。在索菲婭執政時期,尤其是在和她鬥爭的日子裡,他以對彼得的忠誠而博得了沙皇的信任。 緬希科夫和戈洛夫金日後平步青雲,但目前他倆正在努力鑿木頭,向沙皇高度評價的那些人學習各種技術。 8月末至9月初,他們專攻造船技術,到了9月9日,一艘三桅巡洋艦在荷蘭專家保羅指導下建成,它完全是由留學生動手建造的。沉重的體力勞動使留學生們吃不消,此外他們在衣著、飲食、甚至娛樂方面都必須以樸素無華的沙皇為榜樣。有幾個比彼得早到荷蘭的俄國年輕人,就只學會了使用羅盤,一次海也未出過就想回國,於是彼得馬上給予制止。在一些留學生中間,對沙皇參加造船一事頗有微詞。在俄國誰也不敢違拗彼得,於是他下令給那些發牢騷的人戴上鐐銬,然後斬首。多虧市長出面向沙皇提出異議,說在荷蘭不經過法院不能判處死刑,這才迫使他收回成命,把死刑改為流放邊遠僑民區。 11月中旬,由留學生親手製造出來的三桅巡洋艦「彼得——保羅號」下水了。學生們獲得了掌握技術的證書。由沙皇的造船師傅保羅發給他的畢業證書內稱,彼得·米哈伊洛夫「是個勤奮而聰明的木工」他已學會了造船專家的各種業務,同時又學習了「船舶建築學和繪圖技術」,已達到「我們本人所能掌握的程度」。 庫拉金公爵曾有幸目睹了「彼得——保羅號」軍艦。他作了如下記錄:「這只軍艦曾幾次開往東印度,並安全返航」。 彼得在十六名留學生的陪同下離開荷蘭前往英國。他想在那裡當一名造船工程師,瞭解理論的奧秘。若干年以後,彼得在他寫的《海上操作規程》的序言裡詳細地解釋了他去英國的意圖。 在保羅師傅指導下,他學會了「一個好木工應該知道的一切」。保羅是個有豐富實踐經驗的高明匠師,但無論是他,還是其他荷蘭造船專家都不懂理論,而令彼得感到難過的是,長途跋涉前來學藝,但並未達到預期的目的。「為什麼這樣難過?」有一天人們問彼得。他解釋說,在場的英國人對他講,在英國「這種技術設備十分完善,象其他技術一樣,在短時間內即可學到手」。 1698年1月11日,沙皇及其隨行人員乘坐的快艦在倫敦附近拋錨。 彼得把在英國四個月的大部分時間用在研究造船業上。除了造船廠,沙皇還多次參觀了倫敦的企業,涉足作為科學思想中心的皇家社交界,參觀了牛津大學,到格林威治天文臺和造幣廠去了幾次。沙皇不滿足于聽講解。在著名鐘錶匠卡特的作坊裡,他對鐘錶技術簡直人了迷,他本人相當熟練地掌握了鐘錶的裝配和拆卸技術。他多次去格林威治天文臺和造幣廠,恐怕不是出於單純的好奇心。對天文學的興趣和他對航海的關注是密不可分的。至於不久前英國發明的錢幣花紋的沖模機,彼得也極感興趣,正在盤算著如何把英國人的發明引進俄國。 象在荷蘭一樣,彼得在英國仍是隱姓埋名,但這並沒有妨礙他擴大交遊的範圍。同英國國王舉行了幾次非官方會晤。在沙皇與之接觸的人們中,也不乏知名之士。其中第一位應該是伊薩克·牛頓。這是據這兩位同時代的偉人——一個是科學家,另一個是國務活動家——會見的目睹者的說法,但史料中沒有記載,不過史學家認為,這種會見是完全可能的,因為在彼得多次拜訪牛頓的當兒,後者正好管轄造幣廠。與著名英國數學家弗哈森結識後進行的會談,其結果是促成弗哈森移居俄國。數學家的知識開始在航海學校,爾後在海洋學院得到應用。沙皇讓倫勃朗的門生、曾給他畫過肖像的著名藝術家霍特弗裡德·克涅勒給他畫像。 像畫得維妙維肖,幾乎可以跟在同一年內對沙皇外貌的描寫相媲美:「沙皇彼得·阿列克謝耶維奇,身材高大,可說偏胖;深棕色的濃發,長長的睫毛,烏黑的大眼睛,漂亮的嘴巴,但下唇略帶缺陷;面部表情優美,令人起敬。由於他身材高大,我覺得他雙腿細長,頭部則常常向右側擺動。」 彼得也結識了一些宗教界的代表人物。他發現宗教著作中有一些極為深奧的知識,可是在和宗教界代表會談時,他主要感興趣的不是神學,而是想弄清英國宗教和世俗政權之間的關係。顯然,在沙皇的腦海裡已經醞釀成熟一個在俄國實行宗教改革的計劃,從國外歸來之後,他很炔就著手予以實施了。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