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巴頓 | 上頁 下頁
三二


  §第十章 最後的戰鬥

  諾曼底戰役結束後,根據戰局的發展,盟軍領導人決定,迅速跨過塞納河,義無返顧地窮追猛打,直搗德國法西斯老巢。

  蒙哥馬利主張渡過塞納河後,採取「一路突擊」

  戰略,由他統率4個集團軍,向東北方向一路出擊,殲滅加萊地區的德國守軍,在比利時建立龐大的機場網,奪取安特衛普和鹿特丹,摧毀德國的導彈發射場,佔領魯爾工業區,直搗柏林。

  布萊德雷則提出「兩路突擊」的戰略,即蒙哥馬利率兩個集團軍按原定路線從北翼進軍,由美軍向他提供部分地面部隊和空中支援。布萊德雷率兩個集團軍從阿登山南麓進軍。兩軍在「西牆」或萊茵河會合後,繼續向德國腹地發起最後的總攻。

  作為盟國遠征軍最高統帥的艾森豪威爾從實戰維護盟軍團結的目的出發,對兩種主張作了調和,即:派美團第1集團軍和李奇微的第18空降軍支援他向北突擊,並在燃料方面給以優先供應;巴頓的第3集團軍在南路進軍,目的是對蒙哥馬利進行配合策應。

  第3集團軍受領的具體任務是:從塞納河邊的橋頭陣地出發,沿巴黎向東的兩條公路幹線繼續追擊,目標是梅斯—斯特拉斯堡一線。

  8月26日,第3集團軍從默倫和特魯瓦開始行動了。第3天,巴頓部隊在蒂耶裡堡和沙隆渡過馬恩河,大踏步地進入一覽無餘的平原地區。但是,部隊的燃料和物資供應的缺乏日益嚴重。

  8月29日晚,巴頓的先頭部隊在他的帶領下沖過了凡爾登,距離梅斯只有36英里,距離薩爾河70英里,從那裡到萊茵河只有100英里。

  8月30日,巴頓在得到盟軍後勤供給的可憐的32萬加侖汽油後,指揮部隊向萊茵河沖去。

  遺憾的是,第3集團軍的汽油很快點滴不剩。31日下午,部隊全部停止了前進。

  在最高司令部的限制和缺乏燃料的困擾下,巴頓部隊在9月份的頭5天中進展十分緩慢,從而失去了大踏步前進,一舉殲敵的良機。就在這期間,德軍獲得了喘息的機會,迅速建立起有效的防禦體系,使盟軍將面臨著更加艱苦激烈的戰鬥。

  9月4日,艾森豪威爾終於給巴頓開了綠燈,命令他恢復對薩爾河「西牆」的進攻,然後向法蘭克福挺進。

  巴頓第3集團軍現在面對的是默茲河以東的洛林地區,對手是馮·諾拜爾斯道夫特將軍指揮的德國第1集團軍。此人是一員沙場老將,以堅韌兇悍著稱。

  近幾天,他利用巴頓停滯不前之機,用7個師和1個裝甲旅建立起一條堅固的防線,配備了強大的火力網。

  由於距魯爾工業區不遠,後勤供應也十分便利。這裡是整個德軍防線中最堅固的地段。

  9月5日拂曉,巴頓命令第3集團軍發起猛烈進攻。但是,巴頓很快就發現,第3集團軍已經不能像他們想像的那樣隨心所欲地迅猛前進了,德軍已開始進行有組織地殊死抵抗。

  巴頓的部署是由第12軍打先鋒,越過摩澤爾河,佔領南錫並準備繼續進軍曼海姆和萊茵河。

  經過兩天激戰,參加戰鬥的步兵80師和第7裝甲師無尺寸之功,未能渡過摩澤爾河。

  第三天,德軍甚至反守為攻,佔領了馬爾巴什。

  在梅斯、多爾諾等地,第11步兵師和第7裝甲師則被敵人猛烈的炮火壓制在各自的陣地上。

  直至12日,第7裝甲師終於渡過摩澤爾河,進入阿納維爾的橋頭陣地;第80師在迪厄盧阿強渡成功;第4裝甲師則擴大了南錫以南的洛雷橋頭陣地。

  此時,由於第3集團軍的猛烈進攻,把大批德軍吸引到了這一地區。第1集團軍則乘機突破了「西牆」進入德國境內。

  9月19日,第3集團軍在友鄰部隊輝煌戰績的激勵下,發起了強大攻勢,打算突破「西牆」防線,攻佔沃爾姆斯。儘管受到德軍的頑強阻擊,但還是取得了穩步的進展。至25日,左翼的第20軍越過了摩澤爾河,距梅斯僅5英里;第12軍已經佔領了南錫,並向河東岸推進。

  就在第3集團軍又一次要大步前進的時候,盟軍最高司領部鑒於部隊面臨著後勤系統完全崩潰的危險,無法再發動全面攻勢,因此決定:在安特衛普港啟用之前,物資優先供應給北路的第21集團軍群和第1集團軍,第3集團軍則轉入防禦,直至供應條件許可時再發動新的攻勢。

  接到這一命令,巴頓感到十分沮喪,他和他的部隊就像籠中困獸一樣焦躁不安。巴頓對部隊官兵強調指出:「由於面臨著嚴重的供應問題,第3集團軍奉命在戰場上採取守勢。成功地完成這一任務必須特別注意:1、我軍的作戰態勢的改變必須對敵人嚴格保密,以牽制住更多的敵人。2、控制一條合適的出擊地帶,以便恢復攻勢時可以迅速行動。」「我們只不過是在等待信號,以恢復我們對敵人的進攻。」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