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巴頓 | 上頁 下頁 |
三二 |
|
於是,艾森豪威爾開始行動起來,他採取了三個步驟。首先,他必須弄清此事的原委。他選派了三位判斷力、機智和誠實方面都值得信賴的軍官去接觸此事。布萊塞將軍去西西里,實地調查巴頓打人事件,直接向他彙報;戰區中校衛生顧問佩林博士,到「打耳光事件」發生地第93後送醫院進行單獨調查;盧卡斯將軍去第7集團軍,調查士兵對此事的看法。調查結果和途徑必須是秘密的,嚴格限制在內部範圍內。 第二個步驟是要教訓巴頓,認真反省此事,徹底道歉,並引以為戒。艾森豪威爾將軍以個人名義親自給巴頓寫了封信,對巴頓狠狠地責駡了一通。他命令巴頓親自向挨打耳光的士兵道歉,向當時在場的所有醫生和護士們道歉,最後向整個集團軍,一個部隊一個部隊地分別道歉。 直到此時,巴頓才感到問題的嚴重性。他在日記中寫道:「顯然,我的行動太輕率了,而且對情況的瞭解也很不夠。我坦率地承認,我的方法是錯誤的,我將盡力改正。」 巴頓認真執行了艾森豪威爾的命令。他把被打士兵以及與此事相關的人員召集到司令部,同與會者一一握手,為自己的失態行為誠懇地表示歉意,並解釋道:他的行為的本意是為了士兵好,是為了幫助士兵恢復英勇的鬥志。並希望大家「忘掉」這件事。他的道歉行為得到在場人員的一致諒解。 似乎巴頓到此可以長出一口氣,輕鬆一下了。但是形勢的發展急轉直下,第7集團軍的記者們知道了此事,他們對於美國將軍毆打士兵事件極為反感。記者們蜂擁而至,要求艾森豪威爾將軍將巴頓送交軍事法庭判處。 艾森豪威爾將軍為了保全巴頓,不得不採取第三個步驟,同記者們開誠佈公地攤牌,求得他們的諒解。艾森豪威爾將軍之所以這樣做,是有信心處理好這一棘手問題的,因為在西西里登陸前夕,他就曾這樣處理過類似的問題。 西西里戰役前夕,由於盟軍行動計劃嚴格保密,記者們曾在報紙上發表文章對此做出種種猜測,通過各種途徑挖掘報道內容,以致給盟軍統帥部造成了極大的壓力。當時艾森豪威爾將軍便採取了極其冒險的做法。他把戰地記者們統統請到司令部中,將西西里登陸的時間、地點、 進程、進攻方向以及各攻佔目標等所有絕密消息通報給這些記者們。具有強烈愛國心的記者們為盟軍對他們的高度信任所感動,主動向艾森豪威爾保證絕不再向公眾報道關於登陸計劃的消息。事實證明,艾森豪威爾將軍這一做法極其高明,博得了報界的普遍尊重和高度信賴。 艾森豪威爾將軍將貝斯、米勒、雷諾茲和戴利等記者請到他的辦公室,坦率地對他們說,他正在盡其最大可能保住巴頓的職位。在解釋這樣做的原因時,他說:在追擊敵人和開拓局面的事業中,需要一往無前的指揮官。對士兵越是苛刻,就越能保全士兵的生命,巴頓就是這樣的將領,為了盟軍的最高利益,迎接歐洲戰場上的各大戰役,應當保全巴頓。最後,他懇求記者們不要將此事公開,史密斯將軍也向駐阿爾及爾艾森豪威爾的記者們提出類似懇求。報紙和電臺記者無不為艾森豪威爾的真誠態度、對棘手問題的處理方法及他對巴頓的殷切期望所感動,於是出現了極其罕見的局面:他們與盟軍最高司令部達成協議,同意「忘掉」這一事件,嚴格封鎖消息。 至此,這件事似乎快要結束了,看起來將以巴頓真誠的懺悔和可憐的姿態而息事寧人。巴頓也謹慎地住在巴勒莫王宮的官邸裡閉門不出,讓這件令人厭惡的事件在人們的記憶中慢慢地消失。 10月1日,在打耳光事件發生僅7個星期之後,巴頓就在華盛頓被提名晉升為陸軍少將軍銜。此前,亞歷山大將軍也向艾森豪威爾將軍建議過,讓巴頓指揮第5集團軍。看來,11月份,巴頓肯定將被委以此任。 一切事情都向巴頓將軍顯示,這個事件似乎已經了結,已經被人遺忘。 然而不幸的是,更大的風波還在後頭。 5.「打耳光事件」再起風波 為了使「打耳光事件」處於保密狀態,艾森豪威爾將軍盡最大努力,並認為處理得當,沒有留下什麼後遺症。看來,事情似乎已經結束。但是,這次他失算了。 11月21日,隨軍記者德魯·皮爾遜違背諾言,在美國廣播公司的例行星期日廣播節目中,披露此事,並斷章取義,予以渲染。儘管數以百計的記者們都瞭解此事,並以國家利益為重同意不予報道,這一過時的新聞還是在美國國內掀起了軒然大波,各界人士紛紛給國會寫信,要求查清此事,並要求追查艾森豪威爾的責任。因為艾森豪威爾顯然有意偏袒巴頓。艾森豪威爾也陷於麻煩之中。 源源不斷的信件大多是由激怒的記者們寫的。語言尖刻,甚至帶有侮辱的味道: 「應該將巴頓趕出軍隊,一個如此不能控制自己的軍官,指揮一個連都不配,更不要說一個集團軍了。」 「遠征軍士兵是美國人,不是德國人,如果要讓我們的士兵受虐待的話,那咱們就把希特勒弄來,請他幹吧。」 「我想像不出像巴頓這樣的將軍怎麼能領導第7集團軍,不如派他到西海岸的日本人收容中心,去打日本人的耳光,那誰也管不了,只有這種卑微的職位才適合這位丟人的將軍。」 美國陸軍部最高領導層在這個問題上立場一致,巴頓必須改過自新,但同時他必須參戰,沒有人能夠代替他。 艾森豪威爾將軍對巴頓的命運尤為關心。現在,他必須為巴頓辯護。與此同時他還要為自己對巴頓的處理決定做出令公眾滿意的解釋。 盟軍司令部新聞處於11月22日舉行記者招待會,艾森豪威爾將軍發表了一份聲明,目的是要糾正德魯·皮爾遜在他最初廣播中對這一事件所做的不真實的和毀壞名譽的報道。之所以這樣,是由於軍事上的考慮,當時想將巴頓調任第5集團軍司令一職。 這樣做恰恰把事情弄糟了。聲明本身證實了「耳光」事件,但該聲明又聲稱皮爾遜關於艾森豪威爾將軍處分了巴頓的說法是無根據的。此聲明聽起來似乎巴頓並未受到處分。司令部竟出面粉飾此事。記者團憤怒了。雖然在第二次記者招待會上,事情真相被講清楚了,「艾森豪威爾將軍並未一開始就參與掩蓋事實真相,相反,他嚴厲地訓斥了巴頓。」 艾森豪威爾雖然澄清了自己,但此時此刻,他對此事的處理已無能為力,因為它已由陸軍部長史汀生親自處理,甚至引起白宮關切。 全國都在熱烈爭論這一問題。 11月24日,應陸軍部的要求,艾森豪威爾發表了關於這一事件的最具權威性的官方文件。他在報告中介紹了自己處理問題的經過,以及巴頓在改正錯誤方面所作的種種努力。最後他表明了自己對處理巴頓的看法:「必須記住,一方面巴頓在這些具體事件中的行為不可原諒,瞭解此事的軍官都莫不感到氣憤;但另一方面,巴頓親自支持、鼓舞並在物質上幫助士兵,這方面的事不勝枚舉。結果是,在整個西西里戰役中第7集團軍始終保持著高昂的士氣。我認定,糾正措施(糾正巴頓的過失)在當時的情況下是適當的、充分的。我們仍相信這一決定是妥當的。」在報告末尾,艾森豪威爾談到士兵對巴頓的看法:「據多次給我的報告說,巴頓最近每次在他所屬士兵群眾面前公開露面時,他都受到雷鳴般的鼓掌歡迎。」 為此事感到有巨大壓力的還有史汀生和馬歇爾將軍。早在9月,在準備呈報參議院批准的晉升正式少將軍銜的軍官名單時,有巴頓的名字。馬歇爾將軍知道陸軍部內有人反對此事,因為他們不願為「耳光事件」擔責任,但他還是堅持推薦巴頓。 他找到了史汀生,這位陸軍部長立即表示同意。史汀生還表示要向總統報告此事,以加強馬歇爾的推薦。羅斯福同意馬歇爾的意見並強調說:「如果這件缺德的事公開了,我們都要挨駡。」 皮爾遜關於「耳光事件」不負責任的揭發激怒了軍界的一些將軍。他們向參議院軍事委員會雷諾茲指出事件發展將導致的嚴重後果:「在違背美國和我們盟國的軍事利益面前,艾森豪威爾將軍不得不從軍事觀點來觀察此事,而不是從所謂『新聞發佈』的角度去考慮。」「這個案子的嚴重性是,現在存在一種危險,陸軍將失去一位久經戰鬥考驗的集團軍司令,客觀上將會幫助敵人,使敵人寬心。」 經過史汀生、馬歇爾、艾森豪威爾不遺餘力的努力,巴頓終於保住了軍旅生涯,得以繼續留在艾森豪威爾的麾下供職。 6.巴頓給艾森豪威爾送火雞 巴頓將軍在西西里和北非兩大戰役中的出色表現,已經引起德國人的恐懼和尊重,一時間,巴頓被認為是德軍戰場上最危險的對手,德國人竟把他的地位同隆美爾元帥在德軍中的地位等量齊觀。無論巴頓在哪裡出現,都會引起敵人的狂熱備戰。基於這個原因,華盛頓方面決定讓巴頓在地中海頻繁露面,給德軍一個假信息:盟軍已把主攻方向選在了地中海沿岸,以掩護盟軍的「霸王」計劃。 巴頓奉命帶上10名參謀人員,開始了帶著特殊使命的「痛苦的旅行」。10月,先到科西嘉,12月到東地中海,再到馬耳他,最後去意大利。每一處都說同樣的話,說他即將在該地任職,從而給人留下巴頓是來接管的印象。只有巴頓本人最清楚,這些戰線的任何一處,都不會讓他指揮。 11月28日至12月1日,美英蘇三國首腦召開德黑蘭會議。會議上,斯大林急切地敦促美英兩國開闢歐洲第二戰場,以減輕蘇德戰場的壓力。羅斯福向他保證,「霸王」行動一定按預定時間進行。艾森豪威爾將軍被任命為指揮這一偉大的兩栖登陸行動的總司令。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