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巴頓 | 上頁 下頁
二一


  11月9日,終於傳來了薩菲和梅赫迪亞的好消息。這兩支部隊都取得了很大進展,而巴頓在費達拉卻無計可施。10日下午,巴頓收到艾森豪威爾的電報:「親愛的喬治,阿爾及爾已在我們手裡兩天了,奧蘭海岸炮兵紛紛投降,防線正迅速崩潰。惟一尚待解決的難題在你手裡。迅速解決它,艾克。」重壓之下,巴頓經過仔細思考之後毅然決定,利用空中轟炸和海上炮擊,迫使卡薩布蘭卡投降。但艾森豪威爾在制定「火炬」計劃時要求採取行動前,巴頓要征得他的同意。但巴頓認為,艾克同意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巴頓生機勃勃、大膽細心的作用在這裡又一次得到了體現。他決定不向艾森豪威爾請示,以自己的積極主動和正確的判斷來左右戰鬥和自己的命運。他相信,勝利的事實就足以說明一切。如果失敗的話就歸咎於那倒黴的通訊故障吧。

  在與海軍協調之後,巴頓把進攻時間定在了11日上午7點半。他堅定地說:「我要避免拂曉前發生任何差錯。」

  11月11日淩晨3時半,兩名法國軍官帶來了法軍投降的消息和談判投降條件。巴頓的副指揮官凱斯將軍和蓋伊上校聽到消息之後建議立即停火。巴頓卻不同意。他的思緒飄忽,飛回到了幾十年前的法國。他心中明白,過早地停火會給己方造成多麼嚴重的後果。

  於是,他斬釘截鐵地告訴法軍談判代表:「告訴你們的米什利埃將軍,如果他不願意徹底毀滅的話,他最好馬上停下來,因為,我將發起進攻。」

  一個小時過去了,又一個小時過去了。

  法軍那邊毫無消息。

  早晨6點25分,諾斯塔德上校的P-40飛機飛向卡薩布蘭卡,尋找自己的轟炸目標。在防波堤外,休伊特的海軍艦隊也已抬起炮口,待命發射。從航空母艦上起飛的飛機已飛臨城市上空,進行著單調而令人不安的盤旋。

  6點48分,在米拉碼飯店等候命令的哈蒙德上校聽到收話機裡傳來巴頓的聲音:「可以停止了。法國海軍已經投降了。感謝上帝。」

  法國軍隊在美軍強大的攻擊之下投降了。緊張的74個小時,現在結束了,每個人心中都是一陣輕鬆。巴頓與艾森豪威爾的聯繫也暢通了。

  巴頓在寫給比阿特麗斯的信中談到了他在那令人窒息的時刻的感受:

  「這真是千鈞一髮,因為轟炸機已經飛到目標的上空,戰艦已待命開炮。我已命令安德森的部隊開進城去,如果有人抵抗,就打。結果無人阻擋他們,但是(這段)時間……是我有生以來最難熬的。」

  其實,卡薩布蘭卡之役不過是一次小規模的戰鬥,美軍參戰人數僅有3萬人。戰前情報不確,情況變化不明,通訊設備失靈以及實戰經驗缺乏,整個部隊都遠遠沒有發揮出正常的水平。

  勝利的取得主要應歸功於安德森將軍、哈蒙將軍和特拉斯科特將軍的勇猛頑強、主動積極的精神,他們在失去聯繫的情況之下依靠個人力量,相機處理意料不到的情況,最終贏得了勝利。巴頓也是如此。

  對法國軍隊的鬥爭,使初出茅廬的美國士兵經歷了戰爭流血的洗禮,指揮者也因此而獲得了戰鬥的寶貴經驗。巴頓從更深的層次上瞭解了戰爭,它不僅要求強大的兵力和猛打猛衝,還要求周密的計劃和密切的協同。在這場戰鬥中,巴頓獲得了許多在戰術上和長遠意義上的經驗教訓。它為巴頓以後進行規模更大、更加艱巨的鬥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最難熬的時間」終於過去了。

  24年前,33歲的巴頓在停戰之日度過了一個難忘的生日,今天,巴頓又一次經歷了那停戰的時刻,但兩次的心情迥然不同,一次是不盡的遺憾,一次是無限的喜悅。

  2.總督歲月

  通過這場並非完全由自身力量而贏得的勝利,巴頓成了摩洛哥的主宰。

  11月11日上午10點,美法兩國指揮官在費達拉召開「和平會議」。由於諾蓋的缺席,會議未能按時召開。人們去「奧古斯塔」號上共進午餐。席間,早晨還怒目而視的美法兩國軍事人員,握手言歡。巴頓對自己這種既往不咎、寬宏大量的態度十分得意。他還派了一支儀仗隊在費達拉的米拉瑪飯店的大門口迎接將要到來的諾蓋。

  巴頓那鋼鐵一般堅強的心最經不起的就是弱者的哀求和眼淚。只要他處於居高臨下的位置,不管你以前是否有過,他總會同情你,原諒你。最堅強的心也常常是最善良的心。他在給妻子的信中寫道:「已經落水的,不必再打他。」

  下午3時,諾蓋準時到會。巴頓示意擔任翻譯的威爾伯上校宣讀美方擬定的停火條約草案。

  隨著威爾伯上校抑揚頓挫的朗讀,法國人的臉色明顯地陰沉起來,條件苛刻得不能接受。米什利埃用鉛筆寫下了自己的意見:不同意。

  諾蓋看了一眼字條,站起身來,用極有禮貌但冷冰冰的語氣講:「請允許我指出,如果這些條件付諸實施,那麼法國對摩洛哥的保護權力就蕩然無存了。」

  諾蓋用他手中的這張王牌擊中了巴頓那根軟弱無力的政治神經。

  「我們法國人也許不能再同美國的實力較量了,但這只不過是你們麻煩的開始。如果你們把這個苛刻的條件強加於我們,你們就得承擔一切責任,這不僅包括在阿拉伯人和猶太人當中維護秩序,而且要從這裡確保西班牙屬摩洛哥保護地,還要維持通往阿爾及爾和突尼斯的易遭破壞的長途交通線。」諾蓋那種平和冷靜而又似乎入情入理的話語,使巴頓暗暗贊同。他也害怕在打敗法國人之後由於自己管理不善而導致無政府狀態。在這種情況下,巴頓決心同法國人合作,維持現狀。

  於是,巴頓演了一出絕妙的戲。

  他筆直地站著,保持著自己一貫良好的軍人姿態。他把條約草案從威爾伯上校手中要回來,藍眼睛威嚴地在每個人身上掠過去,然後,在一群目瞪口呆的人的凝望中將條約草案撕成碎片。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