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巴頓 | 上頁 下頁 |
一五 |
|
巴頓知道,陸軍裝甲部隊能否生存下去,取決於它在這次演習中的表現,為此,他做了充分的準備,對部隊進行了秘密的適應性訓練。巴頓雄心勃勃地決定通過自己的努力,向人們證明,坦克不是一堆「爛鐵」,而是真正的王牌。同時,他還想借這次演習,驗證一下自己已逐漸形成和日臻成熟起來的戰術思想,這些思想是以他特有的簡單通俗的語言來表達的: 「用火力牽住敵人的鼻子,並且在運動中把敵人打得屁滾尿流。 要用充分的時間組織一次進攻。 抓緊時間狠狠地打…… 你的力量越大越好…… 裝甲部隊的主要任務是攻打步兵和炮兵。敵人的後方是裝甲部隊最理想的獵場。要千方百計到達敵人的後方。……」 1941年6月,演習在田納西州開始了。 早已躍躍欲試的第2裝甲師長驅1萬里,參加了本·利爾將軍指揮的第2集團軍在此的演習。 演習在對裝甲部隊極為不利的情況下進行。就在演習的前夕,隆美爾在北非實施了成功的反坦克作戰,德國軍隊在埃及—利比亞邊境地區一下子把200輛英國坦克變成了「爛鐵」。美國軍界的「反坦克派」抓住這一戰例,大肆宣揚,氣勢頗盛。可以肯定地說,如果年輕的裝甲部隊在演習中表現得稍有些令人不滿意的話,它們也就完了。巴頓很清楚這一點,但他對自己很有信心,他相信他有足夠的力量讓「反坦克派」閉上他們胡言亂語的嘴巴。 6月20日,演習正式開始。巴頓率領第2裝甲師一上來便採取了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行動,他們大膽地快速穿插,直抄第5步兵師的後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殲滅」該師大部,並佔領了師指揮部。 巴頓成功了。他打亂了麥克奈爾將軍精心安排的計劃,打破了「反坦克派」的如意算盤。同時,他也雄辯地證明了裝甲部隊無與倫比的戰鬥力和他那所向無敵的戰術思想。 第一個回合,「反坦克派」被巴頓打了個措手不及。但「反坦克派」哪肯善罷甘休?他們決心予以反擊。 第2裝甲師隨第2集團軍開進到路易斯安納州,在那裡,他們將同克魯格將軍的第3集團軍對陣。 演習的第一階段,巴頓的第2裝甲師向藍色部隊第2步兵師發起進攻。演習在極其惡劣的氣候和地形條件下進行,但訓練有素的坦克手們,對此熟視無睹,一系列的快速行動,將對手打得驚慌失措。但演習的裁判為壓制「裝甲兵那一夥兒的氣焰」,在演習僅進行一半時,就宣佈第2裝甲師「幾乎全軍覆沒」。 在演習的第二階段,巴頓轉而同藍色部隊一起,對第2集團軍實施進攻。帶著一種近乎復仇的心理,他決心向大家證明有目標地運用裝甲部隊可以取得多大的成就。 進攻一方的目標是奪取施裡夫波特城。由於天降暴雨,河水上漲,道路泥濘,給進攻一方出了很多難題。 巴頓以令人難以置信的方式解決了這些在常人看來難以解決的複雜問題。第2裝甲師迂回380英里,直插施裡夫波特市北郊,突破了第2集團軍密集的反坦克防線。巴頓又一次勝利了。 緊接著,規模更大的卡羅來納州演習開始了。在這一次演習中,巴頓再一次成為備受矚目的英雄。 這次演習中,第1裝甲軍將加強給第4軍,同第1集團軍對陣。 第1集團軍由德拉姆中將指揮,他是「反坦克派」的重要人物之一,他決心通過這次演習一勞永逸地向人們證明:裝甲部隊不是今後的發展方向。在德拉姆的部隊裡,擁有一批強大的反坦克部隊,其中有裝備反坦克炮的坦克和裝甲車,飛機以及3個齊裝滿員的反坦克營。不久前,德拉姆將他的部隊帶到佈雷格堡,進行了為期數周的秘密訓練。11月15日,演習開始的那一天,報紙上鋪天蓋地的都是這樣的標題: 「今天將考驗對付坦克的辦法;德拉姆發明了秘密的防禦辦法。」 德拉姆的「秘密防禦辦法」在巴頓惡作劇似的行動面前,完全失靈。這一次,巴頓自作主張,讓第2裝甲師把目標放在德拉姆一個人身上。結果,11月16日清晨,第2裝甲師第82偵察營4連的士兵在南卡羅來納州的切斯特將德拉姆「俘獲」,第1集團軍頓時失去了指揮,整個演習計劃被打亂了。從演習的角度來說,巴頓這種作法無疑是欠妥當的,但他的目的是要證明「反坦克派」觀點的荒謬,從這一點上來說,他是正確的。 不管巴頓引起了人們多大的不滿和批評,他總算是打贏了對「反坦克派」的戰爭。一夜之間,他成了全軍最出色、最優秀的坦克手。馬歇爾高興地看到,他對巴頓的任命無疑是完全正確的。他盛讚巴頓:「美國的坦克裝甲部隊一定會成為『沙漠之狐』隆美爾的剋星。」 不久,巴頓再次獲得晉升,接替斯科特擔任了第1裝甲軍軍長。這既是對他指揮才能的肯定,也預示著他在美國即將參加的戰爭中將要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 2.「假如我能參戰,我甘當一名少尉。」 比起兩年前的夏天,1941年的夏天似乎更加沉悶,沉悶得讓人透不過氣來。 1941年6月22日是一個星期天,這天淩晨4點,蘇德邊境突然萬炮齊鳴,一紙《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在這無情戰火中,轉瞬就被燒為灰燼,蘇德戰爭爆發了。 轉眼,冬天來臨了。清冷的空氣沒有使籠罩全球的沉悶氣氛得到一絲緩解。12月7日,又是一個星期天。距美國西海岸的舊金山2000多海裡的夏威夷群島在這一天也被戰火燒著了。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