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貝·布托傳 | 上頁 下頁
一〇七


  ※第二十一章 戰爭與和平

  貝·布托第一執政時,於1988年12月與當時的印度總理拉·甘地簽署了互不攻擊對方核設施的協議、這是自1972年佐·阿與英·甘地總理簽署《西姆拉協定》以來印巴兩國簽署的第一個友好協議。此後巴印關係有所改善。

  1993年貝·布托再次就任總理前,曾表示她將不支持印占克什米爾地區穆斯林的分離活動,受到印度政府謹慎的歡迎。但是,巴基斯坦對印外交政策的制定一直控制在軍方的手裡。軍方一般對印度態度強硬,且克什米爾問題一直未能得到很好解決,所以巴印關係在貝·布托第二次上臺後仍是矛盾紛呈、錯綜複雜。

  貝·布托於1993年10月19日第二次就任巴基斯坦總理。此前幾天克什米爾就發生了直接影響巴印關係的哈茲技拉特巴爾清真寺風波。

  這次風波的起因是印度軍隊幹10月15日午夜出動1萬名軍人,包圍了印占克什米爾首府斯利那加的哈茲拉特巴爾清真寺。印度政府對採取這一行動作出的解釋是,有好鬥分子企圖把供在哈茲拉特巴爾清真寺的聖物——一伊斯蘭教祖穆罕默德的一根鬍鬚偷走,因為供著聖物的那間房子的兩把鎖被人換了。印軍圍困清真寺的第二個理由是,穆斯林好鬥分子在那裡儲存了大量武器,並且在該清真寺裡對被他們抓起來的人進行審訊和搞恐怖活動。印度政府認為,上述兩種行為都是褻瀆行為,必須加以制止。據當地居民說,印軍在包圍這座清真寺之前作為一種警戒措施,在斯利耶加的7個地區實行了宵禁。然而,清真寺內的穆斯林好鬥分子卻不斷向外打槍,打死一名過路學生。在印度軍隊包圍清真寺之後,斯利那加的好幾個清真寺的廣播喇叭不斷發出抗議聲。同時,一些示威者無視宵禁令,走上街頭抗議印軍的行動,從而引發緊張局勢。

  10月16日,哈茲拉特巴爾清真寺所在地響起了爆炸聲,爆炸引起的大火燒毀了清真寺附近的一個圖書館和一些建築物。但清真寺本身並未受損。印度總理拉奧在事件發生後說,火是穆斯林好鬥分子放的,他們已經在那裡好幾個星期了,並在那裡儲藏了大量武器。由於這是一個敏感地區,因此軍隊遲遲未採取襲擊行動。參加同印度當局談判的兩名穆斯林好鬥分子說,寺裡有250到300人,其中包括婦女和兒童。印度軍方人士說,清真寺裡面至少有50到100名好鬥分子,在被包圍後,有些好鬥分子要投降,但受到另外一些人的阻攔。

  10月17日,清真寺內的穆斯林好鬥分子和寺外包圍的印軍仍處於對峙狀態。面對重圍,好鬥分子威脅說,如果印軍發動襲擊,他們就要炸掉清真寺.並且拒絕無條件投降。他們還要求印度當局解除在斯利那加的宵禁,要當局允許他們把聖物交給穆斯林神職人員。好鬥分子通過克什米爾一位高級官員哈比布拉和當局進行談判。在兩輪談判均告破裂之後,10月18日,印度政府向已經斷水斷電的這座清真寺周圍又增派了軍隊,並且將輕型火炮、火箭推進器和迫擊炮開到清真寺附近。軍隊進一步向清真寺推進,斷絕了好鬥分子的退路。

  10月19日,印度軍隊呼籲好鬥分子放出清真寺內的婦女和兒童,們遭到拒絕。同時,大約有500名好鬥分子的支持者上街示威,他們高呼著「衝破包圍」的口號向清真寺進軍,但被警察驅散。

  10月20日,雙方仍處於對峙狀態,局勢越發緊張。大約有6000名克什米爾人舉行抗議活動,並高呼要「解放」哈茲拉特巴爾清真寺的口號。當警方和准軍事部隊用催淚瓦斯和棍棒驅趕示壓威者並鳴槍警告時,有50人受傷。

  在印度軍隊於10月15日包圍哈茲拉特巴爾清真寺後,即將就任巴基斯坦總理的貝·布托以最激烈的措辭指責印度軍隊的包圍行動。巴基斯坦外交部抨擊說,這一行動是「蠻橫的瀆聖行為」,這只會「堅定被印度佔領的克什米爾地區人民繼續進行自決鬥爭的決心」。印度政府也以最激烈的措辭進行還擊,指責巴基斯坦政府在克什米爾地區製造混亂。同日,巴基斯坦驅逐了4名印度外交官。

  10月18日,印度政府以從事間諜活動為由驅逐了巴基斯坦兩名外交官和兩名高級專員公署工作人員,以對前一天巴基斯坦驅逐印度外交官進行報復。

  印度政府在10月19日又指責說,好鬥分子佔據清真寺是巴基斯坦的一起陰謀,以破壞這個聖地,進而在克什米爾地區製造動亂。與此同時,印占克什米爾聯邦政府也指責說,該清真寺內有巴基斯坦人,這是寺內好鬥分子不肯投降的主要原因。同時拉奧總理也指責說,好鬥分子之所以不投降,是由於他們得到藏在寺內的巴基斯坦人的支持。

  為了緩和緊張局勢,拉奧總理10月20日告訴剛上任的巴基斯坦總理貝·布托說,印度希望就克什米爾問題進行全面對話,以解決包括克什米爾在內的互相關心的所有問題。貝·布托表示同意。儘管印巴雙方已同意在塞浦路斯進行高級對話,但是,10月21日,印度軍隊和寺內的好鬥分子的對峙越發嚴重,談判仍陷於僵局,斯利那加的抗議活動仍在持續,印巴關係極度緊張。

  10月22日,為聲援穆斯林好鬥分子,在比吉比哈拉約有3萬人的隊伍向哈茲拉特巴爾清真寺進軍,途中有28人被槍殺。在斯利那加,成千上萬的人走上街頭,高喊「解除包圍」。在斯利那加的薩法卡達爾地區,示威群眾組成了一支2萬人的隊伍,向10公里外的哈茲拉特巴爾清真寺進軍。在他們到達目的地之前,軍隊朝他們開了槍,7人被打死。貝·布托總理強烈譴責這些流血事件,並說這使她對印度關於願意和談的表示產生了懷疑。這位巴基斯坦女總理在英聯邦首腦會議期間對記者說:「雖然他們表示要會談,但卻有更多的人被殺害。」

  10月28日,巴基斯坦和印度在有爭議的克什米爾地區停火線一帶加緊相互炮擊行動。巴基斯坦外交部說,印度武裝部隊加緊對靠近停火線的平民區進行炮轟,企圖轉移世人對其軍隊包圍哈茲拉特巴爾清真寺內武裝穆斯林的注意力。印度國防部的一位發言人則說,巴基斯坦軍隊加緊炮轟印度邊境村莊和軍事據點,力圖使印度安全部隊和好鬥分子在哈茲拉特巴爾清真寺出現的13天之久的僵持局面國際化。

  哈茲拉特巴爾清真寺風波使巴印之間的關係下降到一個新低點,但雙方都希望避免發生大的對抗。

  1993年10月24日深夜,出席塞浦路斯英聯邦會議的印巴兩國代表緊急磋商,終於達成了協議,使緊張局勢出現了一絲轉機。

  11月初,貝·布托宣佈暫停巴基斯坦的核計劃。但是,這一決定觸動了全國的神經,並且使人想到了貝·布托的父親,前總理佐·阿·布托曾經發誓要不惜一切代價為巴基斯坦製造一顆原子彈。佐·阿·布托曾說:「如果印度研製原子彈,我們也必須研究原子彈,即使我們吃草和樹葉或忍饑挨餓,也在所不惜。」因此,貝·布托的話剛一出口就立即遭到反對派的群起而攻之,他們指責貝·布托損害國家利益。在這種情況下,11月24日,貝·布托排除了削減巴基斯坦核計劃的任何可能性。她說,巴基斯坦發展核力量是為了威懾印度。

  同一天,巴基斯坦外交秘書哈裡亞·穆罕默德·汗和印度外交秘書迪克西特在一項聯合聲明中說,他們將從1994年1月1日起開始在伊斯蘭堡舉行為期3天的會談。巴基斯坦外交部一些官員表示對會談取得進展不抱多大希望,巴基斯坦將重申讓克什米爾人民自決的要求。

  進入1994年,印巴在克什米爾問題上仍是吵鬧不休,邊境衝突迭起。

  1月27日,印度軍隊在印占克什米爾打死21名穆斯林居民。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