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貝·布托傳 | 上頁 下頁
八二


  與此同時,印巴雙方都向克什米爾邊境地區增調了兵力。據印度軍方透露,當時在查謨和克什米爾地區的印軍已達24萬人。印度一退役軍官稱,印巴在軍事上已接近戰爭狀態。一時間,戰雲密佈,狼煙四起。

  其實,印巴兩國圍繞克什米爾爭端而發生新的爭執,實際上都有著各自國內的背景。

  印度1989年11月的大選中,國大黨遭慘敗而下野。但維·普·辛格領導的人民黨在人民院共542個議席中,也只獲得151席。他雖聯合其他政黨組閣,但在議會中也未獲得壓倒多數,受牽制因素頗多。新政府12月上任後正努力爭取人心以便在1990年2月舉行的10個邦的立法選舉中獲勝,從而鞏固自己的地位。然而,印占克什米爾地區穆斯林的反叛活動加劇恰恰打亂了人民黨的計劃。

  在巴基斯坦,貝·布托總理執政後,也不斷遭到反對黨的挑戰。不久前,剛剛勉強度過了一場信任危機。最近,反對黨不斷指責貝·布托總理對印度和克什米爾問題的立場太軟弱。因此,在這種形勢下,印巴雙方圍繞克什米爾問題而出現的緊張局面一時難以緩解,雙方都不會輕易讓步。

  克什米爾,這只迷航的船隻,究竟是漂向戰爭的深淵,還是駛向和平的彼岸,世界各國和印巴兩國的人民無不注目年輕的貝·布托總理和維·普·辛格總理,看他們如何運用政治藝術,能否化干戈為玉帛,爭取新的和平。

  克什米爾地區形勢儘管十分緊張,但印巴雙方爆發全面戰爭的可能性並不大。

  首先,印巴雙方都有迫在眉捷的國內問題需要處理,兩國政府的當務之急都是穩定內部,發展經濟,鞏固其政權基礎。

  其次,從軍事實力來看,雙方相差懸殊。印度武裝部隊擁有100萬人,而巴基斯坦只有45萬。在坦克、飛機、大炮和整個國防設施方面印度都明顯佔有優勢。1990年2月10日,貝·布托總理在議會辯論時說,巴基斯坦不希望在克什米爾問題上同印度開戰,但「對和平的熱愛並不意味著將在原則上作出讓步」。印度外長古傑拉爾也說,印巴就克什米爾問題爆發第三次戰爭是可以避免的。巴基斯坦陸軍參謀長貝格將軍4月初說,,巴基斯坦不想因克什米爾問題同印度發生戰爭。印度一位高級官員4月初也表態,印度不想在克什米爾爭端上同巴基斯坦開戰。

  更為主要的是,國際輿論紛紛反對印巴任何一方鋌而走險。美蘇兩國都在暗中努力緩和印巴之間因克什米爾問題引起的緊張局勢,力促雙方通過對話解決分歧。尤其是南亞國家,對印巴關係緊張更為關切。1990年4月5日,孟加拉國總統艾爾沙德分別致函巴基斯坦總理貝·布托和印度總理維·普·辛格,敦促他們以「最大的克制」阻止克什米爾局勢惡化。中東一些國家對克什米爾局勢亦持謹慎態度,伊朗還表示願意為印巴兩國調停克什米爾爭端。

  在各方推動下,應巴基斯坦倡議,印巴兩國外交部長于1990年4月25日借參加聯合國特別會議之機在紐約會晤,就克什米爾最近的事態發展交換了看法。兩國外長會談後發表了聯合公報,達成了三點協議:

  1.兩國的軍事行動總負責人應當繼續保持接觸;

  2.雙方都應當克制;

  3.所有各級的通訊渠道應保持暢通。

  印巴兩國外長均表示應當緩和緊張局勢,避免衝突。

  在國際社會的努力下,印巴兩國因克什米爾引起的新的緊張局勢逐漸平息下來;但要徹底消除這個痼疾,對於貝·布托總理來說,是任重而道遠的。

  ※第十六章 解職下臺

  1990年8月6日晚。

  巴基斯坦的首都伊斯蘭堡空氣緊張,大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

  總統伊沙克·汗表情嚴肅,向全國發表了電視講話,宣佈:

  1.解散國民議會和貝·布托內閣;

  2.任命聯合反對黨主席穆斯塔法·賈托伊為看守政府總理;

  3.全國進入緊急狀態;

  4.新的國民議會選舉將於10月24日舉行。

  伊沙克·汗總統的這一決定突然而又出人意料,恰如晴天霹靂,立刻在巴基斯坦政壇激起波瀾。

  伊沙克·汗總統講話剛一結束,巴基斯坦陸軍部隊立即接管了國家電臺、電視臺,控制了首都與外界聯繫的電話總局。伊斯蘭堡街頭一隊隊荷槍實彈的軍人在巡邏,總統府、總理府、議會和其它重要日標都由軍隊把守。遵照陸軍參謀長貝格將軍的命令,駐紮在信德省的陸軍第二軍已開進動亂不已的卡拉奇和海德拉巴兩市以恢復正常秩序。

  與此同時,在伊沙克·汗總統的主持下,賈托伊宣誓就任看守政府總理。

  古拉姆·穆斯塔法·賈托伊1931年生於信德省,是巴基斯州全國人民黨主席,也是各反對黨推舉的聯合反對黨主席。他畢業于英國劍橋大學,早年曾從事律師工作。1956年開始從政,在地方機構任職多年,曾當選西巴基斯坦省議員。1962和1965年,他兩次當選國會議員。1968年前賈托伊為穆斯林聯盟黨員,1969年3月加入佐·阿·布托領導的巴基斯坦人民黨。1971年12月佐·阿·布托當政後,他被任命為布托內閣的政治事務、交通和自然資源部長,後出任信德省首席部長。1977年佐·阿·布托總理被軍事政變推翻後,賈托伊從1979年7月——1985年5月任人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和信德省主席。

  1986年5月,他因與人民黨並列主席貝·布托政見分歧,脫離人民黨。同年8月,另組全國人民黨並任主席。1986年12月,賈托伊在補缺選舉中當選為國民議會議長。齊亞·哈克總統遇難後,在1988年11月舉行的大選中,賈托伊競選國民議會議員失利,後在補缺選舉中才重新當選國會議員。1989年6月,全國人民黨與伊斯蘭民主聯盟等組成聯合反對黨,反對貝·布托的人民黨政府,賈托伊被推舉為聯合反對黨主席。1989年11月,賈托伊曾與伊斯蘭民主聯盟主席納瓦茲·謝裡夫共同策劃在國民議會提出對貝·布托總理的不信任提案,但遭到失敗。此後,賈托伊作為聯合反對黨主席一直反對貝·布托的人民黨政府。

  賈托伊就任總理後立即下令對貝·布托政府的「腐敗行為」進行調查,限制包括貝·布托及其丈夫阿希夫·紮爾達利在內的33名政治家和企業家出境。這些人被懷疑涉嫌「貪污、索賄受賄和策動暴力犯罪」。但賈托伊一再向報界表示現有的內外政策不變,要求人們保持平靜。

  這次貝·布托內閣被總統宣佈解散顯得十分突然,但實際上這是貝·布托執政Z0個月來與各方面矛盾激化的必然結果,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貝·布托自1988年12月執政後,與總統和軍隊逐漸產生了矛盾。由於矛盾難以解決,日益激化。

  1988年8月17日齊亞·哈克總統遇難後,軍隊表示贊成國家的民主化進程,不干預政治,遂使1988年11月的大選得以如期順利進行。貝·布托上臺前曾與伊沙克·汗總統達成協議,表示在處理內政、外交等重大問題上與總統相互配合,從而取得伊沙克·汗總統對她組閣的支持,被任命為政府總理。同時,貝·布托與軍方也達成了5點協議,包括不干涉軍內事務和不削減軍費,執行既定的阿富汗政策,在處理印巴關係上與軍隊協調一致,雅各布·汗繼續留任外長等。因此,大選結果揭曉後,陸軍參謀長阿斯拉姆·貝格將軍表示軍方在向貝·布托「移交權力的看法上無任何分歧」。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