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貝·布托傳 | 上頁 下頁 |
九 |
|
為了使巴基斯坦免於分裂的災難,3月15日,葉海亞·汗總統親臨東巴首府達卡,與人民聯盟領袖穆吉布·拉赫曼舉行秘密會談,尋求解決危機的辦法。3月21日,人民黨領袖佐·阿·布托也飛抵達卡,參加談判。由於穆吉布·拉赫曼作為議會多數党領袖拒絕保證邀請布托參加他的政府,葉海亞·汗也拒絕穆吉布·拉赫曼立即撤銷軍法管制的要求,秘密會談於3月22日破裂。於是葉海亞·汗總統再次宣佈無限期推遲國民議會的召開。東巴與中央政府的矛盾已不可調和。 1971年3月26日,以穆吉布·拉赫曼為首的人民聯盟宣佈東巴為自主、獨立的「孟加拉人民共和國」。葉海亞·汗總統以東巴法律和秩序失去控制,人民聯盟分裂國家的活動必須挫敗為由,宣佈人民聯盟為非法組織,予以取締,一舉逮捕了以穆吉布·拉赫曼為首的人民聯盟領導人,並派軍隊到東巴進行鎮壓,造成流血事件。至此,東巴同中央政府的矛盾,由要求東巴自治,變為要求建立獨立的孟加拉國,東巴與巴基斯坦中央政府誓不兩立,展開了殊死的鬥爭。 在政府軍的鎮壓下,人民聯盟的一些骨幹分子逃往印度,於1971年4月17日在印度加爾各答成立了「孟加拉人民共和國臨時政府」,並組織逃往印巴邊境的孟加拉人,組成了有五六萬人的「孟加拉解放軍」,與巴基斯坦中央政府展開了武裝鬥爭。 巴基斯坦中央政府在東巴採取軍事鎮壓後,東巴的孟加拉人開始大批逃往印度的西孟加拉邦和阿薩姆邦等地。截止1971年6月底,聚集在印巴邊境的東巴難民已達600萬左右,給印度造成了沉重的經濟負擔。為了尋求國際輿論的同情和支持,印度措「東巴難民問題」進行了一系列的外交活動,試探各國在巴基斯坦問題上的態度。但只有蘇聯出於自身的戰略利益考慮,對印度給予公開的、明確的支持。 1971年8月8日,蘇聯外長葛羅米柯突然訪問印度。8月9日,蘇聯同印度簽訂了為期20年的軍事同盟雙邊協定——《蘇印和平友好合作條約》。葛羅米何還表示,如印度對巴基斯坦發動戰爭,蘇聯將在軍事上、外交上全面支持印度,並牽制中國對巴基斯坦的支援。此後,蘇印兩國領導人頻繁互訪,奔波於莫斯科和新德裡之間,進行戰爭準備。蘇印同盟條約簽訂後,蘇聯加緊向印度空運武器裝備。到戰爭爆發前,印度從蘇聯獲得了250輛坦克,100輛裝甲運兵車,40門120毫米火箭炮以及「薩姆皿」地對空導彈等大量新式裝備。印度在得到蘇聯的全力支持,並通過外交試探,確信英、法、美等國至少不會軍事干涉印度對巴基斯坦發動戰爭後,就加快了軍事部署。 此時,在6000英里外的哈佛大學,貝娜齊爾並不真正瞭解國內的情況,她也在經歷著令她痛心的時刻。 貝娜齊爾驚奇地發現,巴基斯坦,人們以前對它漠不關心,而現在幾乎人人關注,並且都在譴責它。 「你們的軍隊真野蠻」,同學們對貝娜齊爾說。「你們在屠殺孟加拉人」「你們是法西斯獨裁者。」 貝娜齊爾怎麼也不相信巴基斯坦軍隊在東孟加拉對叛亂者所犯下的暴行,如搶劫、強姦、綁架、暗殺。當她得知印度正在訓練成千上萬名孟加拉難民進行遊擊戰,然後偷偷地把他們送回東孟加拉的消息後,她怒不可遏。面對指責,她反駁說:「我們在反擊印度支持的暴亂,我們在為保持國家完整而進行戰鬥,就像你們在南北概爭中所做的一樣。」 貝娜齊爾在努力維護她祖國的榮譽和尊嚴。 「巴基斯坦剝奪了孟加拉人民的自決權。」沃爾澤教授在公共講座中大聲吼道。 在講座廳內200多名學生面前,貝娜齊爾按捺不住,一下子站來,激動地說道:「教授,這是完全錯誤的,1947年孟加拉族人民行使了自決權,他們選擇了巴基斯坦。」 1971年11月上旬,派往東巴的巴基斯坦軍隊控制了東巴的主要城鎮和大部分鄉村,東巴局勢略有好轉,巴基斯坦的國內動亂出現了一絲轉機。然而,印度並不願意看到這樣的結果。 東巴的動亂為印度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會,印度早就開始進行戰爭部署。1971年2月以前,印度部署在東巴周圍的兵力只有3個旅,但到10月,印軍已逐漸增加到7個師;另外還部署了12個空軍中隊,約211架作戰飛機;海軍部署了26艘艦艇,艦載飛機33架,印軍總兵力約十六七萬人。在西巴邊境,1971年8月以後,印軍也由9個師陸續增加到13個師;部署了20多個空軍中隊,作戰飛機300餘架;海軍艦艇約20艘,印軍總兵力達30萬人。到印巴戰爭爆發前,印度陸軍的總兵力有4/5推進到印度與東西巴基斯坦的邊界地帶。 印軍在進行兵力部署的同時,還進行了以巴基斯坦為目標的軍事演習,並把大量作戰裝備和物資運往印巴邊境。印度政府還進行一系列的戰爭動員,徵召陸、海、空軍後備役人員服現役,取消軍人的一切休假,並徵用民用車輛。印度總理英迪拉·甘地夫人宣稱同巴基斯坦發生戰爭是迫在眉睫和不可避免的。印度國防部長拉姆也聲言同巴基斯坦發生的任何戰爭都將在它的土地上進行。印度輿論也大肆鼓噪,為發動戰爭進行輿論準備。 以葉海亞·汗總統為首的巴基斯坦軍人政府,在東巴發生分裂活動後,一味採取軍事鎮壓手段。高壓政策不僅沒有穩定局勢,反而進一步加深了政府軍與東巴人的對立情緒,整個東巴陷入混亂和癱瘓。對東巴分裂活動的鎮壓,由於軍隊的暴行,又遭到國際輿論的譴責,葉海亞·汗政府陷於內外交困的境地。面對印度的戰爭威脅,葉海亞·汗政府把希望寄託在大國出面干預上,既不做戰爭準備,也無明確的戰略目標。戰爭爆發前,巴基斯坦在東巴的守軍有4個師共13個步兵旅和若干個炮兵旅;空軍有2個中隊,作戰飛機12架,巴軍總人數約9萬人。在西巴基斯坦,巴軍部署了12個師,20個空軍中隊,200餘架作戰飛機,20餘艘艦艇,總兵力約25萬人。由於印軍的戰略是東攻西守,因此,在東巴的巴基斯坦守軍處於明顯的劣勢。 1971年4月中旬以後,印軍不斷侵入巴基斯坦領土,襲擊巴基斯坦邊防哨所,進行戰略偵察。印度戰鬥機也多次深入巴基斯坦領空,試探巴軍的反應能力並進行偵察。6月以後,雙方的小規模衝突不斷增加,戰爭氣氛日益濃厚。 11月21日,印軍在蘇聯的支持下,大舉入侵東巴基斯坦,第三次印巴戰爭爆發。 戰爭爆發的當天,巴基斯坦總統葉海亞·汗宣佈全國處於緊急狀態,11月22日,巴基斯坦駐聯合國代表向聯合國秘書長吳丹控告印軍對東巴的侵略,而印度總理英迪拉·甘地則聲稱印軍是為了自衛才進入東巴的。印度政府置國際輿論的譴責於不顧,繼續擴大在東巴的戰爭行動。12月2日,印度政府宣佈印度全國處於緊急狀態。 為了支援東巴的守軍,12月3日,巴基斯坦軍隊從西巴對印軍進行了反擊。印度借機把戰爭擴大到西巴,對巴基斯坦東西兩部分領土發動了全面進攻。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