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愛因斯坦傳 | 上頁 下頁
六五


  1933年7月14日,愛因斯坦正式給比利時國王阿爾伯特寫了一封信,信中表明瞭他對於和平主義的重要改變,以及對於兩個比利時青年拒服兵役案件的態度。

  信件內容如下:

  陛下:

  良心拒服兵役者的問題,經常出現在我的心頭。這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它遠超過在我面前的這一特殊案件。

  我已經表明,儘管我同反戰運動有密切關係,我將不干預此事,其理由是:

  1.在由德國的事變所造成的目前的險惡情況下,比利時的武裝力量只能看作是防禦手段,而不是侵略工具。

  而且現在,這種防禦力量時刻都是迫切需要的。

  2.如果有誰要干預這案件,他就不配享受你們國家的款待。

  但是我還是想冒昧地再講幾句。凡是因為宗教信仰和道義信念而不得不拒絕服兵役的人,都不應該當作罪犯來處理。至於他們這種拒服兵役,究竟是出於深摯的信念,還是並無那麼高尚的動機,對於這個問題,也不應當允許任何人隨意裁決。

  在我看來,有一個比較嚴肅和比較有效的辦法,可用來考驗和利用這些人。應當給他們有機會選擇更加繁重和更加危險的工作來代替服兵役。如果他們的信仰是足夠深摯的,他們就會選擇這種行動;而這種人也許永遠不會很多。我想到下面這些工作是可以代替服兵役的:

  礦山的某些勞動,船上給鍋爐加煤工作,在醫院的傳染病房或者精神病院的某些病房裡作護理,以及其他各種類似性質的服役。

  凡是自願接受這種不給報酬的義務服役的人,總是具備出乎尋常的品德,確實應當受到重視,不僅是承認他是一個良心拒服兵役者。無疑地,他不應被當作罪犯。

  如果比利時制定了這樣一種法律,或者只要確立這樣一種社會風尚,它就會成為走向真正人道主義的巨大進步。

  致以誠摯的敬意!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1933年7月14日

  1933年7月20日,愛因斯坦給那位替比利時青年說情的德國青年寫了回信,這封信是愛因斯坦和平主義發生重大轉變的產物。他在信中說:「我要告訴您的,會使您大吃一驚。一直到最近,我們在歐洲的人還能認為個人反戰足以構成對軍國主義的一種有效反擊。今天我們所面臨的卻是一種完全不同的情況。在歐洲的心臟有一個強大的德國,它顯然正以一切可利用的手段推進戰爭,這給拉丁國家,尤其是比利時和法國造成了嚴重的威脅,迫使它們不得不完全依靠自己的武裝力量。就比利時來說,它是那麼小的一個國家,無論如何不致於濫用它的武裝部隊;可是它迫切需要它的部隊來誓死保衛它自己的生存。

  試設想一下,如果比利時被今天的德國佔領了,事情會比1914年壞得多,而即使在那個時候,也已經是夠糟的了。因此我必須坦白地告訴您:如果我是比利時人,在目前情況下,我不會拒絕服兵役,相反地,我會高高興興地參加這種服役,因為我相信,這樣做我就是為拯救歐洲的文明效了勞。

  「這並不意味著我放棄以前所堅持的原則。我的最大希望莫過於在不遠的將來,拒絕服兵役重新成一個為人類進步事業服務的有效方法。

  「請您的朋友們注意這封信,尤其是目前在監獄裡的那兩位。」

  這封公開信,在歐美兩洲引起了許多和平主義者的抗議。這些人還在沉睡之中,做著美麗的和平夢。他們譴責愛因斯坦背叛和平主義的原則。「良心拒服兵役者同盟保衛委員會」法國秘書由此寫給愛因斯坦一封侮辱性的信。1933年8月28日,愛因斯坦寫了一封回信,信中說:「幾年以前,在給阿達馬教授的信中,我以下面這樣一些話來替拒絕服兵役作辯護:『我承認對於非洲某些黑人部落說來,拒絕戰爭會引起最嚴重的危險;但對於歐洲的文明國家,那就完全不同了……

  「自從我作了這個聲明之後,我的觀點並沒有改變,但歐洲的情況改變了——它已經發展得很像非洲的情況了。只要德國堅持重新武裝,並且系統地教訓德國公民準備一場復仇戰爭,西歐各國不幸地就只好依賴軍事的防禦。的確,我甚至可以斷言,如果它是審慎的,它們就不應當不武裝起來而坐等別人攻擊……它們必須作好充分準備。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