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愛因斯坦傳 | 上頁 下頁


  事實正是這樣。從1909年到1912年,當愛因斯坦在蘇黎世和布拉格講授理論物理學時,他就不斷思考如何為新的引力理論尋找一種合適的數學語言。這時,數學家明可夫斯基關於狹義相對論形式基礎的分析對愛因斯坦有很大啟發。當然,最關鍵的一步又是他的好朋友,數學家格羅斯曼幫助解決的。愛因斯坦後來回憶道:「我頭腦中帶著這個問題於1912年去尋找我的老同學馬爾塞耳·格羅斯曼,那時他是蘇黎世工業大學的數學教授。這立即引起他的興趣,雖然作為一個純數學家他對物理學抱有一些懷疑的態度。他查閱了文獻並且很快發現,上面所提的數學問題早已由黎曼、裡奇和勒維契——維塔解決了。

  全部發展是同高斯的曲面理論有關的,在這理論中第一次系統地使用了廣義坐標系。在格羅斯曼的熱情支持下,愛因斯坦把黎曼張量運算引入了物理學,把平直空間的張量運算推廣到彎曲的黎曼空間,建立了引力的度規場理論。1913年,他們在德國《數學與物理學期刊》上共同發表了《廣義相對論和引力綱要》,在肯定時空度規依賴於引力場的前提下,找到了一個引力場方程。從美學上看,這個方程有著和諧、簡單的美學內涵,但還缺少對稱之美——不滿足廣義協變性要求。又經過一年多的探索,愛因斯坦終於找到了滿足廣義協變要求的場方程,新方程終於達到對稱美的標準。

  我們可以用美國數學家、數學史家、數學教育家M·克萊因的話結束這一小節:「數學的另外一個基本作用(的確,這一點在現代特別突出),那就是提供自然現象的合理結構。數學的概念、方法和結論是物理學的基礎。這些學科的成就大小取決於它們與數學結合的程度。數學已經給互不關聯的事實的乾枯骨架注入了生命,使其成了有聯繫的有機體,並且還將一系列彼此脫節的觀察研究納入科學的實體之中。」

  §神秘的和諧

  慕尼黑是個宗教氣氛很濃厚的城市,城內有許多教堂。學校也多由教會舉辦。當時,居住在慕尼黑裡的猶太人都把子女送到猶太學校,可居住在慕尼黑郊外的愛因斯坦距離猶太學校太遠,加之學費又貴,於是,他進了一家離家近的天主教會辦的小學。

  愛因斯坦的父親赫爾曼·愛因斯坦天生一個自由主義者,完全沒有猶太民族虔誠的宗教感情,雖然他也得遵守猶太教規,但骨子裡則以為信教不信教,信猶太教或信天主教都無所謂。

  兒童的心靈太脆弱,很容易受到宗教情感的浸潤。上小學後,教義課上講的那些聖經故事、教堂裡的那種莊嚴氣氛、蕩漾在空中的教堂鐘聲、唱詩班的深沉的歌聲、喃喃的祈禱聲,這一切在愛因斯坦的心裡產生出一種神秘而又崇高的感情。加之音樂與宗教的天然聯繫,剛剛被音樂吸引住的小愛因斯坦竟同時為宗教所吸引。愛因斯坦晚年在《自述》中回憶道:「儘管我是完全沒有宗教信仰的(猶太人)雙親的兒子,我還是深深地信仰宗教。」

  巴伐利亞的法律規定,所有學齡兒童都必須接受宗教教育。愛因斯坦所在的學校只提供天主教教義,在家裡,他又接受一位遠親講解的猶太就教義。12歲之前,愛因斯坦有著熱烈的宗教情緒,一絲不苟地遵從教義訓示。他信基督教的耶穌,也信猶太教的耶和華。他對父母不守教規、不作禱告、吃豬肉非常反感,還親自譜寫了幾首尊崇上帝的歌,每天上學的路上都熱情地獨自哼著這些歌。

  小愛因斯坦心靈中的宗教情感過於單純、純潔。可他在學校是天主教徒,在家又是猶太教徒,兩種宗教的歷史衝突不可避免地傷害了小愛因斯坦。

  一天,學校裡的教義老師帶著一隻大釘子來到班上,他開始講:「猶太人自稱是上帝的選民,可是他們用這樣大的釘子,把上帝的兒子,我們的救世主釘在十字架上。」

  教義老師舉起那只大釘子,聲音顫抖起來:「我們的主耶穌,手和腳釘在十字架上,淌著鮮血。可是,猶太人還恥笑他說:『如果你是上帝的兒子,你就從十字架上下來!』我們的主耶穌,痛苦地垂下頭,鮮血一滴一滴往下流……」

  小愛因斯坦迷惑了。既然都是上帝的兒子,為什麼要相互殘殺?相互憎恨?

  「肮髒的猶太人,豬!」街上反猶太人的惡毒咒駡聲,又在耳邊響起來了。讓人相互尊重、相互友愛的宗教卻讓人相互咒駡、相互殘殺,太難解了。小愛因斯坦要的是一個和諧、善良、光照一切的上帝,討厭一切教派間的爭吵、攻擊和謾駡。也許從這一刻起,愛因斯坦就獲得了獨特的宗教觀。就像50歲時,愛因斯坦就宗教問題說:「至於宗教派別的傳統,我只能從歷史上和心理學上來考查;它們對於我再沒有別的意義。」

  12歲時,愛因斯坦接觸《力和物質》以及《自然科學通俗讀本》兩本書後,一下就拋棄了世俗的宗教觀,他不再信仰《聖經》裡的上帝,也不信來世的天堂,也不再以虔誠的祈禱去鋪平通向天堂的道路。步入科學殿堂的愛因斯坦以純潔的宗教感情迷戀起新的「上帝」——和諧的宇宙、自然規律。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