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紀實·歷史紀錄 > 中共中央特科 | 上頁 下頁 |
一七 |
|
在蔣介石看來,特務活動的成敗利鈍,關係党國存亡。因此他對於陳立夫草創的特務機構,要錢給錢,要人給人,盡力加以扶植。 最初作為黨務部門的調查科只設採訪、整理兩個股,有總幹事、助理幹事共十來個人,幾張寫字臺,如此而已。自從陳立夫入主調查科之後,調查科的狀況就今非昔比了。調查科的機構迅速膨脹,陸續增設了特務組和言文股、文書股等機構。 陳立夫特地從中央黨務黨校和黃埔六期精心挑選了近三十名受過政治警察圳練的畢業生,充實到調查科。 在調查科內,新成立的特務組又是其中最要害的部門。調查科一般的特務活動由採訪股等部門擔任,而所有針對中國共產黨的重大諜報活動、密謀策劃以及被認為屬最機密的情報搜集、破壞指導等都由特務組負責。特務組的辦公室,不但中央黨部其它部門的人員禁止入內,即使調查科內部人員也不能隨便進入。 過去冷冷清情的調查科,只因成了「特」字號,很快就身價百倍,成了中央組織部內機構最龐大、最為要害的部門。 陳立失將調查科改造為特務機構之後,就將調查科交給他的親信去具體負責。 擔任調查科主任的都是CC系骨幹,這些人在調查科幹不了多久很快就可以升官晉級。調查科成了登龍門的終南捷徑。 繼陳立夫擔任調查科主任的是張道藩。張是貴州盤縣人,二十年代初期留學法國學習油畫。這位學藝術的留學生的志趣並不在形體和色彩,而是醉心於政治。張道藩因為是CC系的高級骨幹,被陳立夫選中當了調查科主任。張道藩在調查科只幹了幾個月就升任中央組織部秘書兼侍從室秘書,後來歷任中央宣傳部長、中央文化運動委員會主任委員等職,抗日戰爭期間曾隨蔣介石參加開羅會議。 張道藩的後任吳大鈞是浙江人,曾留學美國,與陳立夫私交甚篤。吳大鈞當了半年調查科主任,就升為中央統計處處長,同時又負責籌備開辦中正書局。調查科主任一職交給了葉秀峰。 葉秀峰是江蘇揚州人,與陳立夫是北洋大學的同班同學,後來又和陳立夫一起赴美留學,二人私交極深,互相稱兄道弟。葉秀峰在調查科幹的時間也不長,到一九二九年底就升任國民黨江蘇省黨部委員,以後歷任南京市黨部組織部部長、西康省政府委員兼建設廳長、中統局局長、國父實業計劃研究會總幹事。 擔任調查科主任時間最長的是徐恩曾。徐恩曾,號可均,浙江吳興人,與陳果夫、陳立夫是小同鄉,並與二陳有表親關係;畢業於南洋公學(現在的上海交通大學前身),留學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學電機工程。徐恩曾特別受陳立夫的信任,主持中統的時間長達十五年之久。在徐恩曾任職期間,調查科逐漸演變定型為後來的中統局。 一九三二年,按照蔣介石的指示,陳果夫、陳立夫在調查科基礎上秘密建立了特務工作總部。這個特務組織即使在國民黨內也是極端保密的,除了CC系核心圈子,很少有人知道這個特務組織的存在。在國民黨中央黨部或其它任何機關的組織條例中都根本找不到「特工總部」這個名稱。 特工總部在南京和上海設有行動區,在各省市黨部設有特務室。這些行動區和特務室都是秘密的,從不公開活動。行動區和特務室的負責人通常是以「特派員」、「督查員」或「肅反專員」之類的身份出現。特工總部與各地下屬機構之間往來電報都是用代號,從不稱「總部」或「行動區」,並且代號一年一換,顯得極其詭秘。 直到一九三八年特工總部撤消,改為中統局之前,這個幽靈似的秘密特務組織始終是借用公開的行政機關作為它的軀殼,猶如幽靈附體一般。 特工總部所用的行政機關的名義,一個是中央組織部黨務調查處,這是由調查科擴大而來的;另一個是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第一處。表面上看,一個是黨務機關,一個是政府機關,似乎互相獨立,實際上不過是特工總部的兩張畫皮而已。特工總部負責人徐恩曾的公開職務便是黨務調查處處長兼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第一處處長。 不過需要說明的是,此時的軍委會調查統計局並非後來由戴笠任局長的軍統局。在三十年代初期,除了CC系的特工總部,黃埔系的軍統也已經初具形態,因此蔣介石於一九三二年設立軍委會調查統計局以協調這兩個互不統轄的特務組織。該局以陳立夫為局長,下設三個處。第一處以徐恩曾為處長;第二處以戴笠為處長,第三處先是由叛徒丁默囤為處長,後由金斌繼任處長。到一九三八年,這三個處分別擴大為三個特務組織:第一處為中統局;第二處為軍統局;第三處成為軍事委員會特檢處,專管郵電檢查。 特工總部的矛頭主要對準中國共產黨地下組織。尤其是上海行動區更是將破壞中共中央機關作為首要任務。然而,無論特工總部行動如何詭秘,其保密措施如何陰森嚴密,但陳立夫和他的親信徐恩曾做夢也沒有想到,就在剛剛成立的特務機構內部,就已經有中共中央特科的人員打入了。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